初中歷史導學案編寫問題及原因

時間:2022-04-27 09:55:03

導語:初中歷史導學案編寫問題及原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歷史導學案編寫問題及原因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導學案”被廣泛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中來,本文以初中歷史導學案編寫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和訪談,總結了初中歷史導學案在編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關鍵詞】初中歷史導學案;存在的問題;原因探究

新課程改革已經伴隨著中學一線教師走了多年的歷程,“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觀念逐漸地滲入到一線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中。許多學校在嘗試實行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新型的教學模式。而實施新的教學模式的重要載體之一就是“導學案”。導學案的使用使學生有機會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導學案的指導下,學生們自主學習,發揮自己的主體意識,創造性和能動性,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教學目標。

一、存在的問題

(一)“自主學習”環節存在的問題。1.自主學習呈現的形式單一,總是以填空題的形式出現。學生通過完成“自主學習”雖然可以達到預習課文的效果。但是這些問題考察的僅僅是基礎知識,學生知道了這些基礎知識,這并不是學生真正的“自主學習”的成果,這是一種知識學習表面化的現象。這種“填空式”的自主學習的設計,既無老師或學生對關鍵詞的解讀,也沒有學生提出疑問的過程,也沒有學生通過資料查閱得出生成性結論的過程。這種填空式的問題設計不利于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培養。2.在知識與能力目標上忽視學生歷史時序觀念的培養。2011年義務教育歷史新課程標準在“知識與能力”目標提出這樣的要求“了解歷史的時序,初步學會在具體的時空條件下對歷史事物進行考察,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認識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這就是歷史教學中的時序觀念。通過培養學生的歷史時序觀念,他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會樹立時間意識,學會依據一定的時間先后來進行歷史的陳述,在分析、研究歷史問題時會注意到文獻資料中的時間能對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產生很重要的作用,在我們平常編制的導學案中,老師們經常忽視學生時序觀念的培養,(二)“合作探究”環節存在的問題。1.問題設計偏向基礎知識,弱化能力培養。“合作探究”問題的設計偏向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例如:八年級第一課《鴉片戰爭》,這一課的合作探究題目是這樣設問的:“鴉片戰爭是哪國發動的?鴉片戰爭后,中國與該國簽訂了什么條約?它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這道合作探究題答案非常簡單,不需要小組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直接可以從導學案的“自主學習”部分找到答案,或者可以直接從書本上找到答案,無需任何思維的過程,沒有必要討論。這種題目實際上仍然是填空題,雖然以問答題的形式出現,能力要求很低,考察的內容仍然以基礎知識為主。這道題目對提升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研究歷史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作用微乎其微,由于合作探究題目過于簡單,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流于形式。2.缺乏史料的應用,不能體現歷史學科的特點。我們平常編制的導學案中往往忽視史料的運用,有時候,一份導學案沒有一點史料的痕跡。在自主學習部分僅僅是教材上大字部分內容的填空,沒有要求學生閱讀與本課相關的史料或者要求學生搜集一些與本課有關的史料進行分析研讀。如果把史料放在自主學習或者合作探究部分,通過學習史料,這對學生的影響肯定不一樣。(三)“目標檢測”環節存在的問題。歷史導學案的“目標檢測”部分,題型單調,以選擇題和材料題為主要題型,而選擇題和材料題這兩種題型是屬于訓練題的范圍,是按照中考題的題型制定的,是為了訓練學生適應考試而制定,通過適當的訓練能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從表面上看,這種有單項選擇題和材料題的作業形式,可以訓練學生一定的理解能力,例如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比較的能力和總結的能力,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在考試的時候能考出高分,這樣的結果學生高興、家長和學校領導滿意。而實際上,這對學生歸納、分析、比較和總結的能力培養仍然局限在教材上,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做選擇題和材料題是很難達到這一目標的。

二、原因探究

(一)編制導學案前,老師沒有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精通本學科的新課程標準,只有熟讀、精通新課程標準,在編制導學案的時候才有的放矢。依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將課程目標分解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目標。(二)目標意識淡薄。有的老師在編制導學案時按照導學案的結構要求把“學習目標”放在第一部分,并且“學習目標”也是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來敘述。但是這些學習目標的制定并不是老師在認真研究教材,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下制定的。對于這些學習目標老師沒有進行深入地分析,“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內容與學習目標不一致,有時候教學重難點以及目標檢測也與教學目標相脫節。學生在這種導學的內容與學習目標不一致的導學案指導下進行學習,學習的效果肯定低下。(三)沒有充分了解學情。有的老師沒有走近學生,不知道學生的學習基礎怎么樣,有哪些興趣和愛好,不考慮學生經過學習后將會獲得怎樣的學習效果,編制的內容有沒有增加學生的負擔,在學習的時候學習的心情怎么樣?這些問題的設計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等等。(四)教師教學理念沒有及時轉變。在有的老師心目中還沒有樹立起“以學生為本“的新課改理念,還不敢放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害怕如果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會導致班級均分下降,影響考試排名。

總之,通過研究初中歷史導學案編寫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希望把這些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一線,編制高質量的歷史導學案,給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搭建一個高質量的平臺,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作者:胡秋林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徐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