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人文素養的培養探究
時間:2022-02-03 03:01:52
導語:初中歷史教學人文素養的培養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一個切實具有良好職業品德、高尚職業精神和偉大高尚人格的青年人對于我們社會文明進步經濟發展和我們個人成長健康發展都具有這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歷史這類學科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的人文精神,為初中歷史學科培養高中學生的人文素養較高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本文將從培養教師自身、歷史理論知識、教學實踐三個不同方面入手來深入闡述如何有效培養廣大初中青年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教師自身;歷史知識;教學手段
人文素養是由人類知識、情感、能力、意志等多種心理因素相互綜合而構成一個個體人的內在精神品質,表現出作為一個個成人的文化氣質、精神修養,是一種一般人們常常所說的內在美。素質教育中所要求的不僅僅僅只是一個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水平,更需要包含對一個學生自身人文素養的更高要求。對于一個學生而言,人文素養也就是在長期教育學習中所接收到對于人類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成果的精神熏陶,潛移默化中所培養產生出的一種精神氣質、一種高尚人格、一種道德修養。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多次明確提到對初中學生人文素養的注重培養。因此,要高度重視初中歷史課程的知識教學,將學生人文素養的知識培育始終融入初中歷史課程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初中歷史小學教師在日常人文歷史課程教學中也還應該特別注意對初中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知識培養和思想教育。
一、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想要更好培養一個學生的良好人文文化素養,首先必須要從一個教師自身培養做起,若是一個教師自身根本沒有一個較好的人文素養,又如何才能去涵養培育一個學生的良好人文素養。老師應該是每個學生除了老師家長和其他學生之外接觸最密切的一個人了,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似乎都會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著每個學生。所以說還有一句話可以叫做"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師是學生知識的有效傳播者、教育的有效引導者、學生良好美德的維護培育者。在初中歷史科的課堂教學中,初中歷史數學教師一定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歷史教學指導思想,關注每一位歷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用自己的魅力影響和感染每個學生,發揮良好榜樣的示范作。歷史上,老師言傳身教的成功例子很多,儒家有位圣人孔子就曾帶儒家弟子周游列國,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墨家學派主要創始人墨子尚節儉,以身作則,穿弟子敝衣,穿破履。相對于普通學生,有著更加豐富的教育人生經驗和閱歷,更加豐富的人文學識。歷史學科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人文素養由兩個大部分共同組成。"人文",在這里含義當然應為一個確定的"人文科學"(如包括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哲學、文學、法學等);而"素養"肯定應該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組合而成的。因此,歷史教師在我看來應該是學校培養初中學生當代人文素養的最好教學選擇。在日常教學中,我也時常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喜歡穿華而不實的正衣服,不濃妝艷抹,言行粗魯,盡量給我的學生留下一個好的印象,讓我的學生今后能夠以我為良好榜樣,向我學習。平日里,在課上,我會積極關注學生的學習發展情況,提問那些不經常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即便這些學生自己回答不出或者回答時有錯誤,也不過分嚴厲處罰學生,并且主動在課后時間幫助學生反復學習中國歷史相關知識,輔導學生做好功課。在課下,我也非常關注學生彼此之間相處中的情況,關心學生健康,教導學生彼此之間互相尊重友愛,教導學生彼此之間一定要互幫互助。還十分關心學生的日常身體健康,提醒學生隨時注意安全,對學生噓寒問暖。在長期相處中,師生關系融洽,同學們也都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不至于抵觸學習。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做到彼此之間融洽和諧相處,互相團結幫助,少部分之前沉默寡言,不善言辭的學生也逐漸變得熱情開朗。初中生年齡小心智發育尚不成熟,受外界影響比較大,此時正是教師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好時機。
二、用歷史知識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中都包含著巨大的文化價值。在初中歷史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人文哲學素材,歷史教師一定要從歷史知識的海洋中不斷汲取人文素材,培養初中學生的人文素養。歷史教師用本書中所所包含的豐富的歷史知識內容去對每個學生進行激勵、感染和影響。如我國華夏的重要人文始祖就是軒轅黃帝,春秋戰國秦漢時期諸子百家對其學術多有爭鳴、思想繁榮的銷煙盛況,大唐王朝盛世"萬國來朝,威服四方",大明封建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等。我通過讓學生們充分學習近代中國自中國鴉片戰爭以來的巨大屈辱和中國中國人民群眾堅持革命抗爭、勇于探索的輝煌歷史,讓學生充分感受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例如:我在學校進行初中歷史《五四愛國運動》這節歷史課的專題教學時,通過一部電影《我的1919》,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弱國挨打無異于外交、落后就要強國挨打的歷史道理,激發了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在如何"弘揚五四精神"這一教學問題上,同學們紛紛暢所欲言,努力學習,勇于創新,學"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使祖國更強大。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涌現出無數歷代英雄豪杰,給今天的中國人們生活留下了豐富多彩而又價值十分寶貴的歷史精神和自然物質文化遺產。人文素養也同樣包含了對美的不斷欣賞,歷史教學中最重要的審美教育之一也就是如何培養每個學生的欣賞情趣和審美感受能力,讓每個學生在不斷學習中國歷史中不斷欣賞美、感受美,并且由此學會在生活中不斷創造美。"詩仙"李白中國留下無數傳世之詩,",秦始皇帝率兵一統六國,定萬世之儀表。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莫高窟、都江堰等歷史文化遺產。由此,我也教會了學生們認識歷史文明是由人來創造的,在整個人類的歷史社會文明歷史不斷發展的大過程中人才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主要動力和人類社會文明前進的重要驅動因素。因此,人文精神教育貫穿著整個學校歷史體育教學內容的發展始終。我們要教導學生首先要通過積極主動從豐富的中國歷史中深入學習,培養自己的人文素養。
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人文素養
人文文化知識雖然充斥周圍,但很多學生由于沉重的學業,往往發現日常生活過程中的更多人文知識,也往往沒有多少時間和更多機會真正去親身體驗到人文關懷。同時,以往的初中教育教學模式都過分注重于初中應試教育,忽視對初中學生人文知識素養的注重培養,導致部分學生的人文知識素養水平較低。而各個學生群體彼此之間又相互影響,使得學生人文精神素養的教育培養工作變得更加困難。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認為應該積極探索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到人文素養,拉進學生人文素養與學生歷史文化教育的實際距離。在對學生的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通過去實地參觀歷史博物館、歷史文化遺跡、烈士陵園,觀看影視作品,閱讀人文歷史書籍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不斷積累更多人文知識,增強學生人文意識,將學生人文意識的教育培養與開展現實實踐教育活動融合到一起來。我校副校長也曾親自發表主題演講,鼓勵我校學生們繼續努力學習傳統人文知識,提高自己的傳統人文文化素養。同時,學校還可以組織在校學生免費參觀博物館,組織全體學生一起觀看優秀教學電影,如《建國大業》、《墨攻》、《我的1919》等,并讓全體學生認真寫下電影觀后感。
現在隨著人們思想覺悟的提高和教育理論手段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育中,要更好培養初中學生的人文素養,我們首先應當從歷史教師自身、歷史基礎知識、教學方式三個不同方面入手來綜合進行。德國著名哲學家亞斯貝爾思教授指出:"教育要培養一代人的精神,必須使歷史進駐個人,使個人從歷史中汲取養分。"總之,在新訂的課程目標更加注重初中學生思想人文素養素的基本要求下,教師應積極探索轉變傳統教學方法理念,跟上中學時展步伐,指導初中學生積極自主努力學習,充分研究挖掘我國歷史人文知識重要內容及其內涵,了解和維護傳承中華人類文明、弘揚民族人文精神,充分發揮我國歷史社會科學的基礎教育研究功能,不斷加強對初中學生自身歷史思想人文素養的教育培養,為不斷促進初中學生自身的全面健康發展成長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魏鑫彥.探析初中歷史教學與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華夏教師,019(36):8.
[2]劉家佳.以史知世促文養成——初中歷史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途徑[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018(1):11-1.
[3]周靈靈.初中歷史教學進行人文素養教育的實踐探索[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018:75-79.
[4]耿崇晴.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寓歷史教學中芻議[J].赤子(中旬),014(14):04
作者:吳品品 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大張樓鎮中學
- 上一篇:初中歷史課核心素養培養研究
- 下一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的滲透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