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學生歷史時空觀念探討
時間:2022-09-23 10:35:44
導語:初中歷史教學學生歷史時空觀念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歷史學科教學中,運用時空觀念不僅能夠揭示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也能深刻反映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本質意義。在初中教育階段,通過以時間和空間為軸線,引導學生進行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全面分析、對比,培養學生科學的歷史時間感和空間感,對推動學科教學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本文將從教師教學角度為出發點,充分結合歷史學科教學特性,通過靈活運用歷史地圖、歷史時間軸等方法,幫助學生將學習到的歷史知識點進行時間、地點以及事件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培養歷史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歷史;時空觀念;策略研究
歷史教育學科以幫助學生建立歷史時空觀念為重要教學內容,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就需要引導學生以歷史時空觀念為方法理清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以及空間特征,在正確認識歷史的基礎上,構建科學的歷史知識體系。由于歷史課程內容在結構層次和內在邏輯方面表現出明顯的歷史嚴謹性,因此,初中歷史學科教師就需要充分結合教學內容,積極拓展歷史學習資源以及培養歷史思維能力等方面改變當前初中生歷史時空觀念薄弱的問題,引導其運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待歷史事件,從而真正培養和樹立良好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一、歷史時空觀念的基本含義及其重要性
(一)歷史時空觀念基本含義
時空觀念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而在歷史學科中則要表現為歷史時序性和歷史地理性兩個方面,這是由于任何歷史事件都是在特定時間和空間上發生的,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就時空觀念在歷史學科當中的發展而言,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能力,主要體現在歷史紀年、歷史時序、年代尺、階段特征和歷史大事年表、歷史地圖等方式中,是學習歷史的核心思維方法。因此,從一定角度上講,學好歷史學科知識,就需要利用歷史時空觀念對歷史事件和人物進行分析和掌握,這是明確歷史事件發生發展的基礎,也是學好歷史事件發展過程的必然要求。
(二)學習歷史時空觀念的重要性
時間性和空間性作為歷史學科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兩個特征,也是學習歷史知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學習的重要性,一方面體現在,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建立相對完善的知識脈絡體系,對歷史長河中的事件發展過程、人物思想變化進行理清,是學習歷史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發展的重要能力。第二,歷史時空觀念在宏觀分析和微觀對比方面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比如,任何歷史事件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一定的綜合性,二者結合能夠促使學生對歷史事件有更準確和深刻的認識。在微觀層面上來講,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發生的位置以及結束的時間和地點等都能夠讓學生將各事件之間進行細微的對比和分析,從而獲得更加清晰的認識。作為初中歷史教師,在歷史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時空觀念,并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學習歷史,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更高的歷史高度和更廣闊的歷史視野。
通過對當前初中歷史學科教學現狀進行觀察,可以發現,雖然在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教育背景下,歷史學科教師開始逐漸認識到歷史時空觀念對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教學實踐當中,應試教育思想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教師的教學重點和內容也與考試相關。第二,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缺乏有效的技巧和策略,尤其是歷史時空觀念的學習思維和方法,不能很好地運用到學習當中,因此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第三,學生在運用歷史時空觀念時,沒有將歷史時間和空間進行有機的結合,割裂了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導致學生無法全方面掌握歷史知識。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歷史時空觀念的策略研究
(一)靈活運用歷史地圖,注重時間空間的結合
地圖在地理學科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工具,同樣,地圖在歷史學科中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它不僅是歷史知識學習的輔助工具,在歷史知識學習中,地圖可以幫助學生準確記住事件發生的地點和位置關系,這是學好歷史的一個重要方法。歷史地圖中利用符合和文字表現了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也體現了人類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活動發展情況,能夠帶給學生更加直觀和立體的感受。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從多角度對歷史地圖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然后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分析,這是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雙向的結合。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初九年級上冊世界歷史第五單元《探尋新航路》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世界地圖,為學生展示15世紀歐洲國家探尋新航路的路線圖。如迪亞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第二年到達非洲的好望角;達·伽馬從葡萄牙出發,繞過好望角,橫渡印度洋,1498年到達印度西海岸,以及哥倫布率船隊橫渡大西洋,發現古巴和海地,并在接下來的10年間,先后三次西航;1519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經過3年航程,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歐洲。教師可以將這些航海的路線圖繪制在世界地圖上,并標注上航行出發時間、到達的地點等信息。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與接下來歐洲國家最早進行殖民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以及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亞洲、非洲、拉美建立的殖民據點與商站,以及接下來的早期殖民掠奪的地點和殖民主義擴張進行聯系,這樣一來,學生就將兩節課的內容進行了有機地整合,便于學生全面了解歐洲早期殖民主義擴張的原因、背景、發展過程,并將各歷史事件之間的先后順序進行了橫向時間和縱向的空間的對比分析,加深了對世界相關歷史知識的了解。
(二)梳理整合歷史事件,把握歷史知識的時空遷移
在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歷史的學習方法和思維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在歷史概念相關學習中,可以從歷史性和共時性方面進行考慮,而所謂的歷史性特征就是要對歷史發生事件從產生到消亡發展的過程進行全面、準確地反映,在歷史時空觀念上可以看作是一種線性的過程;而共時性則是指兩個歷史事件在同一空間范圍內發生,并在起因和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表現出一種縱向的過程和演變。因此,在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建立橫向和縱向兩種歷史思維方法,將具有相似性、共通性和規律性的歷史事件進行有機的、宏觀的看待。這是由于歷史教學不僅僅只是進行單個歷史事件的講述,而是要幫助學生對零散的歷史事件進行整體性的看待和分析,探索出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對歷史學科內的知識進行遷移學習,即對歷史學科中較零散的知識點連接起來,建立起相對完整的歷史事件。第二,要學會將歷史知識進行橫向的聯系,也就是跨越地點和空間范圍,探究同一時間范圍內不同空間的歷史事件發生聯系。例如,以古代科舉制度為中心,從科舉制度的創立開始到結束進行總結,隋文帝時期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而在隋煬帝時則正式設立進士科,依據考生的考試成績進行人才的選拔,這便是我國科舉制度創制的開始。到了唐朝時期,唐太宗增加了考試的科目,將國學的規模得到擴大,這是對科舉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在武則天時期,首創武舉和殿試,并大量增加科舉取士的人數,在唐玄宗時期,詩詞歌賦則作為進士科的考試選拔內容之一。在明清時期,科舉制的發展特點是實行八股取士制度,并明確規定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為四書五經,考生需要根據制定的觀點進行回答,不能發揮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科舉制度的廢除是在清朝末年,我國封建社會延續的科舉考試制度被廢除。從科舉考試制度的演變和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不同朝代在對科舉制度進行調整與當時的政治形式和文化教育發展方向具有重要的關系,這便是在對歷史事件進行梳理的過程中,實現了歷史知識點的整合和邏輯關系對比。
(三)巧用歷史時間軸,搭建歷史時空框架
歷史具有很強的年代特征,而在學習歷史相關知識時,最常用到的一種方法就是年代尺,因為年代尺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明顯感覺到這種方法的便捷特性,同時也容易被學生接受,更容易記憶清晰。歷史事件的時空縱向聯系表現在各歷史事件的前后因果關系,也體現在事件從發生到未來的演變過程,從歷史縱向維度進行分析和理解,而時空橫向維度則主要探討同一時間下不同領域的歷史發生事件的內在邏輯關系,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歷史事件。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具體某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繪制時間軸,再上升到某一單元或者以某一主題進行繪制,時間軸上要體現出時間節點,同時也要明確標注出歷史事件的發生變化過程,這樣做有助于學生理清歷史事件,形成正確的歷史時序觀念。例如,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可以分為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將不同階段的歷史時間進行細分,并總結出不同階段所對應的朝代和歷史事件,這種方式能夠更加清晰地反映歷史時間觀念。而在教學隋唐時期的歷史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將從隋朝建立到唐朝衰亡這個時間階段繪制成時間軸,從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開始,到隋煬帝即位以及到618年隋朝滅亡這段時間,以及唐朝的建立,經歷唐高祖、唐太宗、唐玄宗等幾位皇帝,到最后發生的安史之亂給唐朝衰敗埋下的隱患,以及到907年唐朝的滅亡繪制成歷史時間軸。學生在繪制歷史時間軸的過程就是從歷史宏觀角度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和整合的過程,可以有效提高歷史核心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歷史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人文類學科,不僅包含大量的政治事件,同時也涵蓋了思想、文化、科技、軍事、經濟等多方面的知識,從歷史學科學習當中可以建立科學、客觀的思維理念。而在歷史學習中需要學生具備的就是歷史時空觀念,即從靈活運用歷史地圖、梳理歷史事件以及繪制歷史時間軸等方面,幫助學生從歷史橫向和縱向角度對歷史事件進行研究,從而形成科學的歷史時空研究方法,幫助學生培養歷史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趙兵.培養初中生歷史時空觀念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單),2020(2):34-35.
作者:許娜 單位:南京市六合區科利華中學棠城分校
- 上一篇:夏字歷史文化價值分析
- 下一篇:大學物理實驗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