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堂問題解決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02 04:18:00
導語:歷史課堂問題解決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提問是進行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對學生進行思維和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歷史教學中也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適當的提問,教師能夠多角度、多層次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使教與學達到一種和諧的交流狀態。本文談談歷史課堂提問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1.精心提問,導入新課
要上好歷史課,必須重視每節課的開始,用精彩的開篇引起學生對課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的“導”是為了學生的“入”。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前狀態盡快吸引到課上,教師應當細觀察、巧琢磨、精心設問。
例如,講《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一課,不妨這樣設問導入新課。1929年10月24日,是讓世界震驚的一天,人們稱之為“黑色的星期五”。這一天,以美國紐約華爾街股市崩潰為標志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像火山一樣爆發了。紐約股市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威力,會引發世界經濟危機?為什么是股市而不是其他行業的崩潰標志經濟危機的爆發?危機爆發后,華爾街成為美國人心目中一切痛苦的根源,你認為這種觀點正確嗎?現在的學生對股票并不陌生,通過這樣層層深入的提問,抓住學生求知的心理,就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平中見奇,質疑導學
在教學中,有些歷史事件若僅就事論事,講起來就顯得枯燥。這就需要教師積極探索,在平淡無奇處質疑,激發興趣,活躍思維。
例如,在講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時,教師可這樣質疑:關于清末的“新政”和“預備立憲”,一種觀點認為,它完全是一場騙局,應給予否定;也有學者認為,它客觀上有利于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同學們你們對此有哪些看法?請闡述理由。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刻被調動起來,有的學生從客觀效果出發,持基本肯定態度;有的從動機和目的出發,持基本否定態度;也有一些學生比較客觀,采取“一分為二”的態度,辯證地去看問題。這樣,把看似枯燥的內容放到一個新的情境中,讓學生進行研究,使原來平淡的內容變得生動,突破了傳統思維的求同的定式,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3.設疑討論,啟發思維
19世紀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基本方法則是一種歸納或誘導的、分析的、回歸的、啟發式的教學方式。一位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位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這就是說,教師不僅要傳授書本知識,還要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重視設疑討論,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創新,設疑討論。設疑討論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學重點、難點、內容都可以問題化。例如,講《美國的霸權政策》一節,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1)什么是美國的“冷戰”政策?(2)“冷戰”政策能夠實行的原因是什么?(3)“冷戰”政策開始實施的標志是什么?(4)美國政府如何推行“冷戰”政策?(5)“冷戰”政策的實質是什么?對世界格局產生了什么影響?(6)聯系1999年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我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館的暴力事件,談談對美國霸權政策的認識。通過這一組問題,教師能幫助學生抓住要害,進行分析,提高歷史思維能力。
教師也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歷史教材層層質疑。例如,講開羅會議時,可就教材中所載《開羅宣言》原文,設置以下幾問:(1)此宣言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形勢下發表的?(2)宣言中的“三大盟國”是哪三個國家?(3)材料中提到:“制止及處罰日本之侵略”,請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都侵略了哪些國家和地區?(4)日本怎樣竊取“中國領土”?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是何時歸還的?(5)《開羅宣言》中,關于中國領土的聲明有何現實意義?使學生的思維不斷處在活躍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提問解疑,提供綜合素質
現代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十分重要。歷史教學應加強與其他學科的滲透、交叉和綜合,多角度地構建學生的歷史知識體系。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歷史地圖進行設問解疑,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歷史表象和概念,發展智能,提高歷史學科綜合能力。例如,講隋朝開鑿大運河時,可以根據歷史地圖《隋朝大運河》提問:(1)隋朝大運河是哪一年開鑿的?南北的起止點在哪里?是今天的哪兩座城市?(2)隋朝大運河全長多少公里?溝通了幾大水系?流經現在的哪幾個省?(3)由北往南,隋朝大運河可分為哪幾段?其中溝通黃河與淮河的是哪一段運河?(4)隋煬帝開鑿運河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認為隋朝的滅亡是因為開鑿大運河,你同意此觀點嗎?若不同意,你認為隋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大運河至今還在造福人類,你還能舉出其他的一些還在發揮作用的古代工程嗎?以上問題看似很多,但層層相扣,具有內在的聯系。學生必須綜合運用政治、歷史、地理等多門學科的知識才能分析、解答這些問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地圖上找出存在于課本中的隱性知識,通過具體形象的圖畫,認識到歷史事件內在的多方聯系,思路開闊,收益頗多。經常進行類似的訓練,學生的綜合素質必會逐步提高。
- 上一篇:校外歷史課程資源發展論文
- 下一篇:高中歷史課教學創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