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記起源探究論文
時間:2022-10-23 03:23:00
導語:速記起源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快速記錄語言的速記,它的產生有著悠久的歷史,現階段對它的應用和研究正在逐漸生溫。由于各民族語言的不同,速記的形式也多種多樣。速記的發生也有著不一樣的時間和形態。在古埃及、希臘、羅馬和古代中國,都有速記的記載。速記與文字兩者的歷史聯系也成為關注熱點。
[關鍵詞]速記應用語言學起源
速記,應用語言學的一個分支,一門用一套系統的符號和簡便的省略方式快速記錄語言的書寫形式,可以稱為追趕聲音的藝術。它曾在人類歷史上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一直到現在,對它的研究和應用依然繼續著。它究竟發源于何時,最早在哪個國家出現,各國研究者仍然不能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
公元前63年12月5日,在古羅馬元老院議會里,速記員普路塔切(Plutarch)用速記形式記錄了大法官康頓駁斥反叛者卡提蘭(Catilinian)的言詞。同時,著名演說家西色羅公開發表了自己關于這個案子的觀點,這些都有信史可查。這一天,是國際上公認的速記紀元年。速記員普路塔切(Plutarch)所用的速記方式是泰羅(Tiro)式速記法。泰羅是古羅馬奴隸,他天資聰明,受過很高的教育,被演說家西色羅看重,并在西色羅幫助下釋放為自由人,成為泰羅的秘書和知己。泰羅由于發明了速記法而被稱為“速記之父”。泰羅速記并不完善,它只是五六百個常用詞匯的縮寫符號。他自己和稍后的其他人都曾不斷努力完善該式速記法,使它的影響逐漸擴大。從古羅馬議會、法庭、政府到軍隊,一直到羅馬帝國衰落,進入到歐洲黑暗的中世紀,泰羅式速記使用了近千年。我們到現在還使用的縮寫符號“&”就是泰羅創制的。
其實,在泰羅發明他的速記法之前,不僅在古羅馬,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已經有速記或說速記的雛形出現了。從廣義上說,速記和人類歷史是相伴隨的,文字產生的歷史,也是速記發展的歷史。早期人類社會留在山洞中打獵和生活場景的圖畫,可以說是在有文字記錄文明之前,人類留存至今速記的最早印痕。
古埃及是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速記史研究者在那里也發現了速記的足跡。在古埃及許多王國里,有一種人稱為“scribe”,可以譯為“書記”。在外交、政治、宗教、經濟等各個領域都會出現他們的身影。他們負責記錄稅收,撰寫法律條文,地方公告聲明,對政府重要檔案和信件等文件備份。同時,他們還草擬各種商業合同和房屋等財產轉讓手續,以及在宗教布道祭祀等活動場所記錄所見所聞。這些人被認為是智者,來自于社會各個階層,但只有男性才能擔任,有著極為崇高的社會地位。要想勝任“scribe”工作也并非易事。他們至少要掌握800個古埃及的象形字以及相關的其他符號,并且要學習古代語文和數學。據史料記載,作為一個“scribe”學徒,學費昂貴,并且非常辛苦。5歲就開始學習,要從早上學習到太陽落山,一直到17歲左右。能夠長時間持續地記錄是他們的訓練目標,他們要能在各種材料上書寫,比如在木板上,石頭上,或者陶器上。一個“scribe”有他自己專用的工具箱,里面裝著必備的工具:書寫石板,墨水,蘆葦筆,壓紙用的平滑的石頭和水壺。
古代蘇美爾人中,同樣也有“scribe”存在。與古埃及所不同的是,女性可以擔當這一職務,她們通常來自上層社會或者其父輩是“scribe”,她們天資聰穎且勤奮刻苦,要有堅強的意志忍受嚴酷的訓練,要能夠通過各種苛刻考驗。史料中有一個非常杰出的女“scribe”,叫阿曼特·邁姆(Amat-Mamu)。她住在離巴比倫40英里的一個稱為“Sippar”城市,那里是當時的一個宗教中心。她和女同伴每天要為各種行政文書記錄和存檔。得益于這一批“scribe”,我們今天仍能從他們的原始手稿中感知公元前17世紀古代蘇美爾人社會中的活動情況。據記載,古代蘇美爾人書面語言是用楔形符號來記錄的,已經有600個單獨的符號。
在古代波斯、約旦和早期羅馬時期,史學家也找到了“scribe”們活動的足跡。在古羅馬,大約從公元前200年就已經有速記的記載了。當時有一個詩人叫屈塔撕·安尼斯(QuintasEnnius),他創制了一種包含有1100個符號的速記體系。古希臘也有這方面的類似發現。1883年在雅典衛城地下,曾出土一塊殘缺的大理石碑,上面雕刻著一種簡單的符號。經考古學家和文字學家鑒定,確定內容是公元前普及希臘新文字的消息。這種新的文字比當時使用的普通文字簡略得多,可以說是古希臘一種速記形式。速記在歷史上有許多名字,比如稱brachgraphy、tachgraphy、stenography等。速記(shorthand)這個名字第一次被發現是在一個修道院的一塊墓碑上,它記載了墓主人威廉·勞倫斯(WilliamLaurence)曾使用過速記。此人死于1661年12月28日,原文如下:
Shorthandhewrote,hisflowreinprimedidfade,
Andhastydeathshorthandofhimhathmade.
可以譯為:他寫的速記,就像花兒慢慢褪色;隨著他的離去,也將最終消亡。
在古代中國,有人認為商朝末期西周崛起之時,周商交戰期間太公望(即傳說中的姜子牙)創制的長短不一的“陰符”就是速記的雛形。但也有學者認為那些只是為軍事傳遞信息所用,主要起保密作用,與普通意義的速記內涵差別較遠。太公望制定的符號共有八級,一級符號最長,長一尺,表示“大勝克敵”即打了大勝仗,八級最短,只有三寸,表示“失利亡士”即處于劣勢有士兵傷亡。相鄰各級符號長度相差一寸。后來,在這八級陰符基礎上,又發展成虎符、兵符、令箭、金牌等。這些通訊方法,一直沿用到清代末期。春秋戰國時期,漢字在當時篆書、隸書基礎上,出現草書形體,正如后漢蔡邕所說“昔秦之時,諸侯爭長,簡檄相傳,望烽走驛。以篆隸之難,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書,蓋今草書是也”。明代趙宦光在《金石林緒論》中也說“草書起于列國,天下有事,急就為之,或起草他簡,然后正書,皆不暇致詳而作”。草書,尤其是今草和狂草,運筆一氣呵成,點畫省略,上下左右牽連,一筆寫出一字甚至一個句子,又稱“一筆書”,被認為是中國的速記。其實,認真考察其結構和筆畫,它仍是植根于漢字,是在漢字基礎上的變形。草書中的章草,接近隸書,易于認讀。隨后發展的行書以及行草字體,不光作為書法藝術形式,直到今天人們也一直在使用。
縱觀世界各國早期速記發展歷史,可以說速記的發展和人類歷史的發展是分不開的。一部速記發展史,也是一部世界文明史。在速記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它和文字有著難解難分的關系。中國漢字最具有這方面的代表性,可以說已經使用了4000年。它的形體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每一次形體的變化,就是一次文字改革,都向文字簡約化走近一步,可以說向著“速記”的方向邁進了一步。文字與速記兩者相比較,前者形體更加規范,音義更加明晰,更便于學習和閱讀。速記卻因其書寫迅速,便于追蹤一發而逝的語音和在短時間采集大量信息而為人看重。
參考文獻:
[1]范立榮.速記·速讀·速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王寶心.實用鋼筆書法自學教材[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0.
[3]金禮林.中文速記是草書的繼承與發展[Z].北京:中國速記速錄專家網,2006.11.25
- 上一篇:王維的山水畫作探究論文
- 下一篇:唐代體育評析論文
精品范文
1速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