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課程思想教導高三歷史溫習

時間:2022-04-22 04:54:00

導語:用新課程思想教導高三歷史溫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用新課程思想教導高三歷史溫習

【文章摘要】:文章依據新課程理念對高考的滲透和影響的必然趨勢,分析了新課程對高三歷史復習的要求,提出以新課程理念為指針的高三歷史復習的一般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高考高三歷史復習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近兩年,新課程理念逐漸滲透到歷史學科的高考中,也成為歷史學科高考發展的大趨勢。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程加快,作為基礎教育的最終和最高評價,高考的試卷結構、考查方式、題型甚至考查內容都越來越受到新課程的影響。雖然,這種影響是漸近的,歷史學科高考依然要以每年國家考試中心頒布的考綱為主要考查范圍和內容的依據,但是在從這幾年的歷史學科考綱的內容上看,高考的內容,尤其是對歷史學科重點內容的考查達到一定的比重和深度的同時不時地表現出新課程的理念。因此,用新課程理念指導高三歷史復習顯得十分重要。

二、新課程對高三歷史復習教學的要求

1、新課程要求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述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這就要求在高三的歷史復習教學中,要堅持不懈地結合學科知識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教學。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規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規律、經濟與政治的關系、矛盾的對立與統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對立與統一、群眾史觀等等。通過這些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教學,培養學生用規律去探究歷史發展的進程,深刻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和相互關系,正確認識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過程上的作用。這樣不僅可以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適應高考形勢的需要,而且對學生的終身教育,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新課程要求學科內容堅持基礎性和時代性,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在高三的歷史復習教學中,要以學科基礎知識教學為主陣地。其內容主要包括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中外歷史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以及人類為發展社會經濟、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中外人類歷史思想文化發展進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現象及相關人物及其所反應出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特征。同時,還要在上述歷史學科基礎知識的復習過程中要關注歷史與現實的關系(即歷史對當今現實社會的影響),尤其是歷史與現實社會生活的關系,通過歷史基礎知識的復習,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學生的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3、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就要求高三歷史復習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改變過去“填壓式”的教學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倡導學生體驗和參與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就一定的學科性或社會性問題,結合所學的學科基礎知識進行研究性或探究性的學習,用已掌握的學科知識、技能去建構新的學科知識、技能。使學生過去被動學習的過程變成學生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大膽地鼓勵學生對知識或問題質疑,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以增強他們的學習成就感,并把已形成的學習成就感轉化為新的學習過程的動力。

4、新課程要求學生在掌握歷史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學生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要求在高三歷史復習教學中,要根據學科和高考的特點大量地、多渠道地、多手段地為學生提供蘊含歷史信息的歷史材料(文字、圖表、實物、音像等),訓練他們從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要加強學科知識的縱橫遷移,引導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從歷史思維的角度進行認知。如對歷史上同類或同性人物、事件進行比較從而得出新的歷史結論,對某一特定的歷史階段性的特征進行歸納從而認識歷史發展的規律,對某一歷史信息進行多視角、多層面的分析從而樹立全面史觀等等。

5、新課程要求學生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和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這要求在高三歷史復習教學中正確處理“魚”和“漁”的關系。教師在復習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要由要求學生“學會”轉變到促進學生“會學”。通過復習教學,使學生重在掌握學科學習的基本方法,主動探求知識,發現新知識、新信息從而提出新問題和尋求解決新問題的新方法。這樣可以根本上解決以前在高三復習教學中的“題海戰術”、“死磨戰術”,切實提高復習的效率,同時還可以有提高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長效”。

6、新課程要求學生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了解中國國情,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在高三歷史復習教學中,尤其是中國近代現代史的復習,要把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的國情教育作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核心內容。愛國主義教育不僅是歷史基礎教育的基本任務,也是歷史教育永恒的主題。因此這必然是歷史學科高考的一個重點(當然成為高三歷史復習教學的重點)。而近年來高考更是理性地加大了對學生的有關人本思想和開放意識的考查。這就要求高三歷史復習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和人本思想的教育、生命和生態的教育,包容意識和開放意識的教育,使學生能真正學會關愛生命,關心他人,重視環保,感激社會。

三、體現新課程的高三歷史復習教學的一般策略

1、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隨著近年來高考改革的深化,對學生進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創新意識的考查已經成為高考的主旋律。因此在高三的歷史復習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無疑對于提高復習效率和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復習工作要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讓學生通過對這些專題的研究,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2、校本課程新課程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同時確立了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政策。校本課程就是教師依據課程標準和學校的具體實際開發的課程,其作用就是彌補國家和地方課程在學校實施過程中的與學校、學生實際不符合的缺點。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在高三歷史復習教學中有一定的地位。要求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用講座、研討、調查等多種形式開發本土化、鄉土化、校本化的課程,有針對地擴充學生歷史學科的知識面,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科綜合能力。

3、社會實踐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學校與社會間的內存聯系越來越廣泛。學科教學與學生的社會生活相結合已成為共識。高考改革的步伐實際早就跨入了注重對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能力的考查的大門。因此在高三歷史復習教學中加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了解,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用歷史的思維去關心社會生活大事,在社會實踐中增強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同時,也迅速提高了學科基本技能。現在高考的趨勢已經證明了哪種不關心社會,不了解社會,讀死書,死讀書的書呆子不可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的,可以說過去哪種高分低能的應試教育的怪胎已經逐漸消失。有人說,高三學習如此緊張,哪有什么時間讓學生搞什么社會實踐活動?而事實上,由于認識不足,大部分學校也確實在高三畢業年級早就取消了一切社會實踐課。誠然,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他們受到的知識接受和能力培養也不一定比在課堂里少多少。況且,隨著現代科技和信息社會的發展,學生與社會的接觸早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所以用社會這本教科書去教育學生是最好的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途徑,也是高考的要求。

4、開放性試題所謂開放性試題就是試題的命題從獨特的角度對有關歷史知識進行多方位、多層次的考查,其答案一般具有不確定性,注重對過程的評價,并且允許和鼓勵學生自己的創見。這種試題形式因其對學生的學科能力的考查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而在高考中已屢見不鮮。高三歷史復習的教學中,要求讓學生及時地了解歷史學科學術動態,吸收最新科研成果,以學科基礎培知識為依托培養發散性思維。特別是一些有學術爭議的學科知識,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甄別,鼓勵學生有創見。

5、與相關學科的有機整合新課程注重學科間的綜合,反對學科本位主義。近幾年的高考也加重了對學科內知識和學科間知識綜合的考查,特別是3+x的高考模式已成為高考改革的趨勢。因此,在高三的歷史復習教學中,注意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特別是與政治、地理、語文等學科的有機整合是十分必要的。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尋找學科整合的切入點和接口,引導學生跨學科的思考歷史問題以求得綜合能力的提高。

總之,隨著新課程踩著教育改革的陣陣鼓點向我們走來,高考改革的步伐也沿著課程改革的方向邁進。我們在高三歷史復習教學中,應該緊緊把握住新課程的脈搏,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教學,這樣才能在日新月異的教改形勢下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