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講評課活動分析

時間:2022-05-08 03:46:27

導語:高中歷史講評課活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歷史講評課活動分析

一、注重學生的情感需求,遵守激勵性原則

這一點與試卷點評的激勵性原則是完全相符的。激勵性原則是指在講評的全過程中,教師都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表揚他們的進步,使他們保持在愛學歷史的最佳狀態下參與學習活動。教師講評時應注重激勵性,通過橫向、縱向對比,表揚所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找出自身的優勢,揚長補短,再接再厲,幫助學生樹立考試必勝的信心,充分調動各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學習,形成學生“樂學”的良好局面,這是提高講評質量最為有效的動力之一。尊重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是試卷講評課取得成功的基點,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路徑。教師在講評試卷時要善于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多給予學生肯定的目光和激勵的語言,對學優生要鼓勵其再接再厲,對后進生要用進步的眼光縱向看,從試卷中捕捉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學生基本都知道了自己的考試成績,看到試卷時“幾家歡喜幾家愁”。但不管成績如何,學生都希望得到他人尤其是老師的肯定。所以教師在課上不能只是板著臉訓斥學生,那樣只會冷卻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課堂學習效率。對于成績欠佳的學生,在他們已經情緒低落時,教師要看到他們的優點,肯定他們的長處,用溫暖的語言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對于成績良好的學生,教師要表揚他們的優異表現,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在評講時應打破老師“一言堂”的習慣,引導學生參與試卷講評。有的時候,比較典型的題目,可以請解答得比較出色的同學講一講是如何進行正確思維的,為其他同學進行思維示范。有的時候,可以就學生做題中出現的典型錯誤,請出現這種錯誤的同學談談他當時是怎么思考的。了解同學出現錯誤的原因,其他同學聽了有利于糾正自己思維上的誤差,老師聽了有利于增強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針對性。有時在課堂上,還有必要引導學生對認識比較模糊的問題展開進一步的討論或辯論,讓學生在辯論中進行解題經驗、技巧、思維能力培養的交流。

二、組織和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學習和探究

在試卷講評課中,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應當注意采取各種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充分調動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積極性,必須堅持讓學生成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主動討論分析、主動糾錯、主動歸納總結、主動解決問題這條主線貫穿講評課的始終。在講評課上可以適當加大學生互動的力度,如師生共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集體評改等多種形式,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從而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構建完善的知識網絡,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分組合作學習就是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的生動體現,既能生生互動,又可以進行師生互動。在此過程中,老師也要轉變角色定位,做講評課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它的特點是以小組共同目標為導向,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親密的合作關系,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能。在高中歷史講評課中應用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歷史成績的提高,合作意識的增強,并從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具體來看,可以采用分組講評的合作學習模式。以座位順序作為分組依據,首先由小組內部的同學相互探討,分別將自己的解題思路在小組中陳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溝通自己的思路和存在的問題,借鑒別人的經驗。其次,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由小組推選出一名代表在講臺上本組討論成果,由其他小組進行點評。最終,根據各組發言情況,由老師進行講評。

三、師生共同及時反思,總結經驗和解題技巧

課后反思作為師生共進的一面鏡子,是師生對課堂行為進行的總結。它可以促使師生分別從教學和學習兩個方面入手查漏補缺,改進教學和學習方法,從而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1.講評后要重視內容的消化。為了鞏固講評結果,講評后,教師要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消化講評內容。要求學生在講評的基礎上再認真閱讀一遍,清理自己的失分點,教師可進行個別指導,并讓學生把自己的典型錯題建到自己的錯題集中,以便隨時查閱反思,避免下次再犯類似的錯誤,從而提高學生認知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盡量避免學生試卷中普遍出現的問題的再次出現。講評后,教師要把這些問題加以整理,做好筆記,為下次考試命題做好準備。

2.落實對個別學生的輔導。講評課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即使教師在課堂上已經講得很仔細,但往往有個別學生對某個問題還不清楚。因此,教師有必要對部分重點題型舉一反三地給個別學生以輔導,幫助他們徹底明白,強化講評課的效果。對于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應更熱情主動地找他們溝通,對題目的設問進行適當變換,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解惑。

3.學生及時反思解答。試題評講結束后,教師要指導學生一思過失;二悟規律;三做補償練習。要告知學生把先前講評好的試卷整理好進行鞏固,然后由教師從中選取錯誤率高的題目經過適當的變題拓展后,再匯編成一份試卷,讓學生重新獨立完成。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在復習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得到糾正,又讓教師真正地了解學生對有關知識掌握的程度。

4.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在試卷講評課前,授課教師要及時將試卷分發給學生,在知識積累、學習方法、答題規范、考試心理、解題技巧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在課前,學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及時發現試卷中存在的問題并自我糾正。對于學生無法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在講評課上進行認真細致的講解。在講解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而不是單純地告知答案。這是學生自我反思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也是實現學生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

四、結語

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歷史講評課中,學生的積極參與是進行有效教學的核心。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觀念、學習能力以及對教學的參與程度等都影響著有效教學的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和鼓勵學生課后主動探究,自主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探究精神,以及學習能力、團結協助的能力。

作者:郝宏麗工作單位:北京市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育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