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件素材采集論文

時間:2022-07-24 04:43:00

導語:歷史課件素材采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課件素材采集論文

多媒體技術是一項先進的教學手段,它應用于教學,給傳統教學注入了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把學生帶進了一個聲、像、圖、文并茂的新天地,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所以設計出好的多媒體課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制作一個好的課件離不開所需要的各種各樣的素材,課件的素材包括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及影像等各類信息。本文擬就制作歷史課件素材采集略陳拙見,供大家參考。

課件的開發制作過程,就是課件設計者將自己對教學的想法,包括教學目的、內容,實現教學活動的教學策略,教學的順序、控制方法等用課件工具描述成可以運行程序的過程。其中的教學內容就是就是要去采集制作歷史課件所需要的素材。采集素材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點:

第一,文字和圖畫的輸入

課件中大量的圖文信息大部分是經過文字和圖畫的輸入而得到的。常見的漢字輸入方法有智能拼音、五筆字型、沈碼等,也可采用手寫輸入或語音輸入,但手寫或語音輸入對計算機的配置要求較高。一般只要熟練一種輸入方法就可以了。為了提高輸入速度,建議多采用詞組輸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還會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圖片,包括地圖、景觀圖、人物像等,故圖片的制作必不可少,比如在某些書籍中找到許多合適的歷史圖片,若要輸入則要借助掃描儀掃描或數碼相機拍攝,所獲圖片再用Windows98自帶的畫筆程序或專用的制圖軟件如Photoshop5.0加工,這樣的圖片信息會更突出。獲取的圖片將以文件的格式儲存在硬盤上,以便制作課件時隨時調用,圖像文件的擴展名一般為.BMP.JPG.GIF等。

第二,影像制品的剪輯

日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反映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和音像資料,有的同歷史教學直接相關,若能把這些剪輯和收集過來,放置在課件中,則會大大增強課堂的生動性、趣味性。如:電影《鴉片戰爭》、《甲午風云》、《大轉折》等,電視專題片中央臺國際頻道的《千秋史話》、《中國報道》等,電視劇《中國命運的決戰》、《鄧小平》等,中央教育臺的《考前指導》,還有一些學習歷史的教育VCD光盤,我們把其中的某些片段制成電腦文件格式用于不同內容的歷史課件中,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錄制電視或電影節目片段,電腦必須要配置專門的視霸卡或帶視頻輸入的顯示卡,運行其自帶的播放程序,就可制成所要的精彩鏡頭,常見的軟件是PREMIERE5.0,在采集窗口中單擊RECORD按鈕,就開始采集,結束時按停止鍵。采集VCD光盤中的某一片段,要先把VCD入至光驅中,打開“超級解霸2000”軟件和.DAT圖像文件,選擇好預錄制的開始點和結束點,而后按錄像按鈕即開始錄制。錄制完成后,電腦會自動生成一個擴展名為.MPG的圖象文件,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VCD片段。

第三,軟件的挎貝

目前,電腦多媒體光盤在市場上非常普遍,其重要的特點就是容量大、攜帶方便、價格低、易于保存,在名目繁多的軟件中也不乏有大量與歷史課堂教學有關的媒體資料,包括文字說明、配音講解、教學圖片,以及大量生動的三維動畫和背景音樂,象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百年史》多媒體知識光盤,它收錄了近3000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大量影視資料和20多萬字的信息,廣泛、生動、真實地展現了中國人民近百年不屈不撓、抗爭崛起、勵精圖治的歷史變遷,是學習中國近代史的優秀知識光盤,也是制作歷史課件不可缺少的素材光盤,還有象武大(武漢大學)華軟多媒體智能教育軟件、科利華教育軟件、翰林匯多媒體家庭課堂教育軟件、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文光盤版歷史部分等,這些軟件都是制作歷史課件很好的素材來源,教師只要熟悉Windows98的文件操作功能,就可以輕而義舉地把所需要的相關文件挎貝至自己的課件中。

第四,現場的錄制

在多媒體歷史課堂教學中,常常需要采集自己需要或喜歡的聲音和景象,這方面的素材可以使用麥克風、數碼相機等器材進行實況錄制。比如在分析某些史料題時,多媒體課件顯示全文的同時,若能配上教師的有感情地朗讀或旁白,使學生對材料題有充分地感知和理解,學生做起題目就會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錄制聲音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麥克風插在聲霸卡MIC插口上,打開Windows98錄音機程序或聲卡自帶程序,按錄音鍵,就可把想說的話錄制成一個擴展名為.WAV格式的文件。還有在教學過程中特別在鄉土歷史教學中把學生身邊熟悉的實物、實景用數碼錄像機錄制到課件中去,這些對提高課堂效率,增強課堂的直觀性和感染力必起極大的幫助作用。

第五,上網下載

最近幾年來,關于計算機網絡尤其是國際互聯網絡INTERNET的報道屢屢出現在各種傳媒之中,1999年約有2億多人已加入到了上網的行列。對教師來說,上網只是時間的問題。教育面向網絡,就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師上網后可在各網站挎貝、下載各種所需的資料,INTERNET被人喻為世界性的超大圖書館,其中的信息應有盡有。對歷史教師而言,經常去瀏覽一些跟歷史教育聯系密切的網站,下載有用信息,還是很有幫助的。

第六,素材的整理

以上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到了許許多多的素材,而教學計劃中歷史課的課時卻是有限的,這就有一個在課堂教學時用哪些素材的問題。我認為,只能結合歷史課文的實際內容進行選材,既不能盲目使用,也不能隨意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圖形、聲音、圖像類的文件都占用巨大的磁盤空間,之前一定要經過精心剪輯。下一步應把它們進行整理,不能把素材雜亂地存放在磁盤上。怎樣使自己在制作課件時很快地找到所需的素材呢?除了給素材取易于記憶的文件名外,還要把相關的素材經過整理、篩選后,放在不同在子目錄下。比如,在硬盤C:上建立一個LISHI的子目錄,再在LISHI子目錄下再建多個名字如為"唐代史"、"民國史"、"新中國史"等子目錄,而后把有關唐朝的素材復制至"唐代史"子目錄下,把有關民國的素材挎貝至“民國史”這一子目錄下,其它同樣,如此分門別類,以后在教學時根據教學設計的課件要求,就會很方便地找到并調出有關文件,花不多的時間就可制作成課件。子目錄當然也可以建立得更細一些,以課本中每一章節為最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