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宗教民間信仰之間關系探討論文
時間:2022-11-08 05:24:00
導語:西方宗教民間信仰之間關系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拜上帝會洪秀全基督教民間信仰
論文摘要:有學者認為,拜上帝會是中國化了的基督教,實際上,這夸大了基督教色彩。拜上帝會與基督教的表面聯系看起來比較接近,實際上其內在聯系上相去甚遠。太平天國運動作為一場農民革命運動,民間信仰對他們的影響極為突出。拜上帝會的宗教思想絕大部分都來自于中國民間信仰。拜上帝會本質上是一個傳統的中國民間宗教組織。
有的學者認為,拜上帝會是中國化了的基督教。實際上,這種說法夸大了拜上帝會的基督教色彩。
中國明朝時期,傳教士東來。他們在傳教過程中發現純正的基督教教義在中國推廣起來極為困難。他們不但沒有被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作神的福音的傳播者,相反,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下他們被妖魔化,傳教事業舉步維艱。一批傳教士有鑒于此,他們開始穿儒服,習儒學,以“洋儒”自居,并援引儒家經典來傳播基督教的教義。他們在堅持基督教教義精髓的前提下向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汲取有用的文化資源。這使得基督教在中國具有了區別于本土基督教的中國特色。這時,我們可以將基督教的這種狀況稱之為中國化了的基督教。從這種觀點出發,拜上帝會是中國化了的基督教還是僅僅具有基督教色彩的民間宗教?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毫無疑問,拜上帝會是受到了基督教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究竟有多大?就我的認識,我們在以往的研究中是將其估計大了的。我傾向于認為拜上帝會是一個鍍上了一層基督教薄膜的地地道道的中國民間宗教。
洪秀全作為拜上帝會的靈魂人物,他的思想在拜上帝會中舉足輕重。為了說明拜上帝會與基督教的關系,我們選取洪秀全為標本。考察洪秀全的早期經歷,我們發現他與基督教的接觸大概有兩次:第一次是間接的,即他在趕考過程中得到了一本《勸世良言》并在后來對此書加以研讀;第二次是直接的,既他于1847年春到廣州的美國牧師羅孝全那里意欲學習基督教,呆了約四個月。
洪秀全在得到《勸世良言》后并沒有加以認真研讀,只是在略翻之后就束之高閣了。后來他的中表李某偶然于其藏書中抽出《勸世良言》,問洪秀全其書內容。洪秀全答以不大知得。可見,洪秀全在對《勸世良言》的真正內容是不太感興趣的。相反,從洪秀全后來的思想來看:作為一個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國儒生,洪秀全完全是從自身的知識體系和現實需求來解讀這本書的。洪秀全從中國文化的角度將《勸世良言》解構了。所以,就洪秀全所理解的基督教而言,它已經不是基督教了,它僅是一個借用了某些基督教概念名稱的中國傳統文化(包括民間信仰)的大雜燴。洪秀全與馮云山在賜谷村分手后,馮云山到了紫荊山區傳道。拜上帝會就是以馮云山在紫荊山發展的成員為基礎建立起來的。馮云山的思想直接來源于洪秀全。因此之故,早期的拜上帝會也不可能是一個中國化了的基督教組織。
1847年,洪秀全到廣州羅孝全處學習基督教。羅孝全在1852年曾著文說:“全初來我處時,曾寫就一文,詳述其得獲《勸世良言》一書之經過及其得病情形與病中所見之異象,一一詳述:又謂夢中所見者與書中所言兩相證實。在述其異夢時,彼之所言實令我莫名其妙。迄今仍未明其究從何處而得此種意見,以彼對圣經之知識無多也。彼請求受洗禮,但在未得吾人滿意于其合格之先,彼已往廣西去矣。”川在羅孝全看來,洪秀全對《勸世良言》的理解和對基督教的認識都是不正確的。后來洪仁開對洪秀全異夢的描述更被洋兄弟直斥為“迷信”。洪秀全在羅孝全處未能得到洗禮,有人認為是暗害所致。但更重要的是如羅孝全所言,洪秀全“對圣經之知識無多”,不能算是“合格”的基督徒。既然洪秀全連一個合格的基督徒都算不上,將基督教中國化的巨大任務洪秀全是無論如何完不成的。從洪秀全的早年經歷來看,他倒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儒教徒。因而,創立一個中國歷代民間教派似的教團組織與理論體系對于洪秀全而言是完全能夠勝任的。洪秀全與他的前輩們的區別,可能僅僅是用他那膚淺的基督教知識對他所創立的拜上帝會進行了一翻涂脂抹粉似的裝飾。
以上,是我們對拜上帝會與基督教間關系的總的認識。有的學者從思想方面提出,洪秀全的革命理論與基督教早期教義有暗合之處。他們認為拜上帝會的教義與革命作用、洪秀全本人的作用和著作、整個太平軍的英勇斗爭精神等等表現出接受了早期基督教的革命教義,并且與中國農民革命斗爭的實踐相結合飛成為所謂的太平基督教。實際上這只是臆測之詞,不足為憑。
中國歷史上以宗教來發動農民革命的事例數不勝數,其思想資源也是極為豐富的,從洪秀全、拜上帝會、太平天國的思想與實踐看,它是中國農民革命歷史發展中合乎邏輯的產物。羅孝全曾說,洪秀全在敘述其異夢時,令他莫名其妙,“迄今仍未明其究從何處而得此種意見”。事實上,考察洪秀全所述異夢的種種情形,我們不難發現:此種意見的得出來源于當時的民間信仰。民間信仰雖然從古至今沒有享有過官方認可的宗教自由的權利而受到禮遇。但是它卻從來沒有失去它固有的自發、自然、自在的本色。它從它的無法遏止的流傳趨勢,深深地植根于中華本土文化的沃壤之中,廣泛地影響和支配著民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占據著異常突出的位置。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農民革命運動,民間信仰對于他們的影響無疑是極為突出的。我們認為,拜上帝會的宗教思想絕大部分都來自于中國民間信仰。拜上帝會本質上是一個傳統的中國民間宗教組織。
第一,神話教主。洪秀全對其異夢的宣揚作用就在于神話教主,為拜上帝會的存在提供合法性。仔細研讀洪的異夢,我們不難發現洪在對其異夢的藝術加工中吸取了許多民間信仰的因素。首先,宣稱得到天神托夢的這種宣傳形式我們在歷次農民起義中都能略窺其蹤影。其次,從所做異夢的內容來看更是如此。無論是人夢時所遇的龍虎雄雞、換心肝五臟,還是老人賜予寶劍、印授和美果等等都可以與民間流傳的各種神話傳說一一相映,均為民間信仰所提供之資源。至于洪仁開謂“洪氏能行奇事,能預言未來”。洪秀全長子出世“同時有鳥千百成群出現,或大如烏鴉,或小如喜鵲。眾鳥翱翔天際既久,即集于秀全屋后諸樹上,逾一月之久。”等等神化洪秀全的材料無一不來自于中國的民間信仰。馮云山在紫荊山的創會時期,洪秀全并沒有參與其中而能在會眾中享有崇高的聲望,以至后來波瀾不驚地實現了拜上帝會領導權的轉移,這一切洪秀全受惠于自身的“神化”。相對于“不語亂、力、怪、神”的儒家文化而言,民間信仰中的“神人”崇拜思想在拜上帝會的創建過程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第二,拜上帝,除偶像。誠然,拜上帝會的這一教義受到了基督教的某些影響。但是,當在對這條教義的仔細分析后我們會發現:這里的“拜上帝,除偶像”與基督教的“拜上帝,除偶像”有本質的區別。
首先,此“上帝”已非彼“上帝”。在洪秀全等人的心目中,他們拜的上帝就是中國古代的上帝。洪秀全用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信仰中的“上帝”代替了“洋上帝”。在中國古代的典籍中,唐虞三代都是事跡昭彰的太平時代,從堯舜禪讓之時起,至上神“上帝”或“天”就具有崇高的地位。如舜攝位時,先“肆類于上帝”。即祭告上帝。商湯“上帝是抵,帝命式于九圍”}6}就是說因崇敬上帝而得天下。周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懷多福”,武王伐封,眾人勉勵他:“上帝臨汝。無貳爾心”川。這些締造盛世的人物都是敬拜上帝,得到上帝保佑的。洪秀全在闡述上帝時多次提到《詩經》、《尚書》等表明上帝原本就是中國的。在中國的民間信仰中,也不乏對上帝的崇拜。在中國,上帝與天是相互通用的。遠古的中國人將“至高無上”的天作為一種實物加以膜拜,后來才逐漸發展成“天帝”、“上帝”的觀念,向神靈化過度。在中國民間保留了許多對“天公”、“天帝”祭祀的史料。洪秀全只是用經書上的“上帝”代替了民間俗稱的“天公”而已。
其次,拜上帝也與中國民間文化大有關系。中國古代人民相信,在宇宙間有一個至上神作為主宰。這個至上神,被稱為“帝”或“上帝”,在商周之際及以后又稱為“天”。從甲骨卜辭看,這個“上帝”被認為是統治一切的。一切自然界中及社會中的事,都由這個至上神做主宰。它有一個以日月風雪等為臣工使者的帝廷,協助統治一切。他以自己的好惡發號施令,他的號令稱為“天命”。這些思想無疑會深深影響到中國民間信仰。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天公”具有至高無上、絕對不二的地位。因此,當洪秀全將上帝擺在一個獨一無二的位置時,這對廣大農民來說并沒有什么心理上的障礙。但是,這里還有一個問題:拜上帝會推崇“獨拜上帝,除偶像”,似乎與中國民間的多神信仰有沖突。實際上有這種疑問是因為拘泥于文字的緣故。其實考察下拜上帝會的實際運作,并非如此。
第三,遵守天條。拜上帝會的十款天條是:第一崇拜皇上帝;第二不好拜邪神;第三不好妄題皇上帝之名;第四是七日禮拜頌贊皇上帝恩德;第五孝順父母;第六不好殺人害人;第七不好奸邪淫亂;第八不好偷竊劫搶;第九不好講謊話;第十不好起貪心。毫無疑問,拜上帝會的十款天條是受圣經中摩西十戒而作。但是,有幾點我們須加以注意。
首先,它與當時西洋傳教士到中國來宣講的十戒有本質的不同。《勸世良言》向窮人宣傳:“夫人茍不安分知足者,貧窮之時,定然要妄意胡為,貪心亂想,常懷忿恨之意,見人財利順達,則心中嫉妒不已;自己窮困,既怨天罵地不止。終日獨想得富足之心,不思安分守己。”它要窮人首先認識所受苦難是由于自己行為不對,所以上帝降罰,使“知罪可速悔改”。窮人所受的苦難是上帝的降罰,必須忍受。’戒殺、戒盜、戒詐、戒貪等是上帝的意旨,窮人必須遵守。這就可知當時這些傳教士所宣傳的十戒究竟是保護誰和防止誰了。而洪秀全和拜上帝會的十款天條,則是“斬邪留正解民懸”的鐵的規條,兩者具有本質的不同。
其次,仔細審讀拜上帝會的十款天條,我們看不出有多少與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信仰相沖突的地方。相反,它的內容正是傳統文化與民間信仰的題中之義。第一條與第二條自不待說,因前文已分析過。第三條與避諱制度,第五條與事親傳統,第六—十條與歷朝法律可以說均無二致,一一符合。只有第四條特別一點,沒有多少中國特征。但是,總體而言,十戒與中國民間信仰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它與基督教確有聯系,但實質是中國的,尤其是下層民眾特有的民間信仰的。公務員之家
從拜上帝會的教義來看,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民間信仰在其中的重要影響。當然,拜上帝會的教義遠不止以上幾點也并非那么清晰。然而,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雜揉性與模糊性恰是中國民間信仰的基本特點之一。總之,從對拜上帝會教義的分析看,拜上帝會確實受到了基督教的影響,但這是膚淺的表面的影響,民間信仰才是拜上帝會教義的主要內容、本質內容。我想,從民間信仰的角度去考察拜上帝會的情況應該是不無益處的。當然,這只是拜上帝會的一個側面,它有助于我們更好的認識拜上帝會。當然,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我們對拜上帝會的理解完全有可能見仁見智。不過這并不矛盾,歷史的發展總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而我們認為,民間信仰就是拜上帝會的主要因素。
- 上一篇:區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動員會講話
- 下一篇:城域傳送網的技術特征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