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歷史教學藝術性策略
時間:2022-05-29 05:07:00
導語:強化歷史教學藝術性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是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社會科學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歷史豐富的內容囊括了其他社會科學所無法包含的知識和材料,它還以其獨特的容量吸取其他社會學科研究的成果,所以不僅在中學基礎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人格教育的最好陣地。但是,很多人都把歷史課當成是平時不用學,考試時死記硬背就可以過關的副科、豆芽科。固然是因為認識、重視程度不夠,態度不端正,而作為一個歷史教師把一堂歷史課變得如此乏味,沒有價值,不也是應該思考的嗎?這就要談到歷史教學的藝術性問題。經過幾年的歷史教學,筆者對歷史教學的藝術性有了一些心得體會,寫出來供大家探討。
一、要明確歷史課教學的目的
教學目的體現了教學規律的要求,是教材科學內容和思想實質的集中反映。可以說教學目的是一堂課的靈魂,不論是傳授歷史知識,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的培養,還是采用什么教學方法,始終要緊扣教學目的,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保證。每堂課都包含有傳授歷史基礎知識,培養能力和思想教育三個環節。為在有限的45分鐘內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去研究教法,還要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采用不同的方法,促使自己不斷進步。不能不備課就走上講臺,也不能因為教材已經很熟悉而不仔細研究教學目的。每次備課時都要首先仔細研讀教學目的,使自己心中有數,再去研究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時代的變化,制定教學計劃;教學中傳授知識的同時,聯系實際,進行思想教育,不能因為考試不考而忽略對學生成長有利的知識。比如在講授中國近代史時,我始終貫穿著一個主題:落后就要挨打,中國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展強盛。這樣,給學生營造一種愛國主義氛圍。教學中通過對農民階級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進行的維新變法運動、民主革命都失敗這些事件的分析,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無產階級是革命最徹底、最堅決的階級,只有它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并能深刻體會到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含義,感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的黨,這不是空洞的喊口號所能達到的效果。
二、重視教法,緊扣教材,語言生動形象
課堂教學是歷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搞好課堂教學是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是教學成敗的關鍵,也是探索教學規律和教學新理論的重要陣地。課堂教學也是一門藝術,如果教學方法陳舊,語言呆板,就會把一節課上得死氣沉沉,達不到教學目的。尤其在落后、偏遠的地區,沒有(或絕少)文物古跡、遺址,缺乏現代化教學手段,就憑老師一張嘴,一支粉筆,要完成歷史教學中的三大任務,即思想教育、基礎知識教育和能力培養,就必須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教學內容,采用切合實際的多種教法,抓住要點,講深講透,不落俗套,推陳出新。在教學中使用的是縱橫聯系和比較的方法。
歷史知識豐富多彩,容納的東西很多,包含了政治、經濟、軍事、民族、外交、文化等方面。許多同學在學習中反映了很難把握整體,不易記住。教師在設計每堂課的時候把這個難點放進去,盡量克服學生學習歷史的難度,還聯系實際生活中發生的重大事件,啟發學生去記憶,將新舊知識進行聯系、對比,時常學新記舊。所以,一堂課下來,學生不僅沒有感到枯燥無味,還覺得意猶未盡。除此以外,教師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也是活躍課堂情緒,上好一節課,增強課堂藝術和感染力不可缺少的手段。斯大林在討論歷史教學時指出:“歷史教學最大的缺點是教師語言非常枯燥,應當用鮮明、形象的語言對發生的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進行深刻的描繪。歷史是人類已經渡過的社會實踐活動的記錄,是過去,不能重來,也不會重演,也不能拿到實驗室實驗。”一句“歷史不能重演”,無法直接體驗,只能感性地認識。因此必須充分重視語言美和使用直觀材料、文獻資料的運用,以增強教學的具體性和說服力,從而準確地理解歷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充滿激情,發揮自己的語言技巧渲染歷史,用你的激情去帶動學生,把學生帶進歷史的殿堂,暢游歷史長河。如果語言過于抽象,毫無感情色彩,沒有激情,學生會感到歷史就是一堆枯燥無味而又遙遠的流水賬,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會快樂、熱情、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當你用平鋪直敘的語言描述歷史時,學生不但不會產生共鳴,就是一節課也難以堅持;當你是在聲情并茂地講述歷史時,學生會身臨其境,經久難忘。所以不要在教學中認為已經講過多遍,不再投入。要知道,你教了多年,學生卻是第一次。要做到,每次都有新的感覺。
三、恰當地應用直觀教具,文藝及歷史文獻,更好地體現歷史課的生動性,具體性
直觀教具包括歷史教學掛圖、插圖、實物和一副精心設計的好板書。適當地展示歷史教學掛圖或利用放大了的插圖,生動形象地再現歷史場景和人物形象,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能給學生留下形象的歷史表象,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講《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時,我掛出了《時局圖》,通過圖上的熊、虎、青蛙、太陽、鷹形象地代表了俄、英、法、日、美對中國的侵略,以及圖上所繪的清朝官吏的花天酒地,再配上生動的語言,中國在19世紀末的嚴重危機“不言而喻,一目了然”。關于俄國強占中國領土,我既掛出了大地圖,又在黑板上畫出了大致草圖,邊畫邊講解,構建了空間概念,學生很快就記住了有關條約及其內容。
- 上一篇:區交通局治超行動方案
- 下一篇:執法局工會工作安排
精品范文
10強化廉潔作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