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歷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2-03 10:20:20
導語:生活教育歷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設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1.利用課本插圖引導學生學習。新課程改革后的歷史插圖就體現了貼近生活這個特點。這些插圖不僅形象生動,而且提供了與課本內容相符的情境,使學生視角與生活和歷史直接接觸,不僅強化了學生對歷史的感受,而且激發了他們探究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從利用課本插圖這個角度方面創造生活化的情境,積極引導學生學習。例如必修一專題六《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一課中,就有“古代希臘地圖”“古希臘的陶罐”“阿波羅神廟”“古希臘公民賽跑”等插圖。這些圖像很好地反映了古希臘地理、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內容,密切結合了課本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插圖并思考:“它們分別反映了什么內容?”“通過這些圖像,你對古希臘有什么樣的印象?”等,通過聯系課文的內容,發掘圖中隱藏的教學內容,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
真正學會學習。新課程的課本里提供了許多供學生思考的題目,它們與課本的聯系較密切,又有一定的難度,非常適合引導學生學習。例如必修一專題六《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中就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個現代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該問題不需要具備很多專業知識,學生僅憑自己的生活經驗就可做出回答,同時該問題又隱含著與古希臘公民素質進行對比的內涵,學生可以在思考之中自然巧妙地學到知識,而不會覺得刻意。
二、設計生活化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主張“教育不是簡單地說教,而是行動中的美學”,主張學生應該在“做中學,學中做”,從而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利用身邊的知識來輔助課堂學習,實現學習過程的生活化。歷史與生活密切聯系,生活中處處都是歷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歷史知識來輔助學生的課堂學習。例如必修一專題四中的《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其歷史性轉折》中,有一部分講的是“”的歷史。課前,我讓學生回家采訪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曾經經歷過這段歷史的人,并把收集的事跡記錄下來;課上,安排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成果及心得。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生動豐富,而且能夠使學生更深切地體悟歷史。
2.利用課本的知識來解決身邊問題,實現學習過程的生活化。古語說“讀史使人明智”,學習必須“經世致用”。不管如何都強調了學習必須能夠為現實服務。歷史雖然是文科,不像理科那樣能將所學的知識方便快捷地運用于現實生活,但這并不代表歷史課所學到的知識都不能運用于現實生活。例如,在上完必修三專題一的《百家爭鳴》后,我們便設計了一道題目:讓學生運用儒、道、法、墨家等思想觀點,對某些生活或社會現象進行點評。如某個學生經常在晚自習時講話,影響他人;或者就“以德治國”好還是“以法治國”好進行辯論等。學生個個積極發言,見解也一個比一個新穎。在思想交流碰撞的過程中,學生的靈活性、獨創性、敏捷性進一步得到了培養,逐漸形成自我的個性。
三、利用生活化的學習手段,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他的“社會即學?!睂W說更直接告訴我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這啟示我們,在教育科技發達、教育資源豐富的今天,可以充分利用身邊的許多教學手段,實現教學的生活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以研究性學習為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研究性學習是新課改極力強調的學習方式,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非常好的手段。它非常注重學生自己動手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歸納材料的能力,通過這些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它也非常符合陶行知所主張的學生應該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要求。例如在研究性學習中,可以設計這樣一些課題“身邊的歷史”“本地古跡與名人”“本地的傳說與歷史”等,吸引學生探究討論。
2.以網絡學習為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網絡在今天的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教育教學當然也不該遺漏它。新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學生動手學習能力的培養,網絡的運用則提供了一個十分合適的機會。網絡上的海量信息為學生提供了尋找信息的廣闊平臺,在尋找有效信息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鍛煉。網絡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學習工具,學生樂于接受也易于操作。不論是對于學習對象———知識,還是對于學習的主體———學生,網絡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以學科整合為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歷史學科的學習并不僅僅局限于歷史本身,它也涉及到政治、地理等學科的知識。因此,在歷史學習中也要注重學科知識的整合,使之成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手段,這也符合新課改下對于學生學習的要求。例如,在高一新生入學的第一堂課上就要幫助學生復習一些對歷史學習有幫助的政治理論,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等。同時也要注意地圖的運用,一些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定要結合地圖進行講解。新課改后的考試越來越注重歷史地圖的考察,這也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做好歷史學科與地理學科的知識整合工作?!八囆g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教學亦是如此。生活既是教學的源泉和寶藏,也是對生活的提煉與升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就為生活和教學的良好互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大膽從“生活教育”出發,勇于創新和探索,不斷提高歷史教學的效果,培養出更多具有良好歷史素養的優秀人才!
作者:王碩單位:福建省福清元洪高級中學
- 上一篇:實踐教學旅游管理論文
- 下一篇:社區服務管理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