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教學對促進學生素質發展
時間:2022-09-27 03:34:42
導語:中學歷史教學對促進學生素質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加強對歷史教學內容中歷史進程的挖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整體的眼光去看待中學歷史的教材內容時,會發現中學歷史的教材內容中既包含了本國的歷史發展歷程,又包括了世界的重要歷史進程內容,從不同的事物和層面上共同講述了歷史發展中事物發展和歷史演變的道理。中學歷史教師應該加強對歷史教學內容中重要歷史進程素材的挖掘工作,充分借鑒當前中國發展乃至世界發展的主要潮流,完成歷史進程與當前發展進程的相互碰撞,在碰撞交流的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事物發展的方式和對待事物發展的看法。事實上,歷史對于人類發展的一個重要用處就是使現實的人們能夠擁有一種更加超然清晰的眼光去看待已經發生的事情和正在發生的事情。中學歷史教師能夠通過歷史教材內容的史實借鑒性充分地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在中學歷史教材中,關于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中蘇聯作為曾經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為何會衰落到直接分崩離析的地步,而中國作為當前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社會主義國家卻依然如火如荼地發展,這其中除了領導人之間的差距以外,更多的是國情、國策之間的差距和不同。歷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歷史與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疊性和差異性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維方式,同時注意在這一過程中隨時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情況,做好學生思維情況的控制工作,同樣是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這一過程中的思考內容中,教師應該隨時保持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引導工作。保證學生能夠真實可信地感受到中國發展道路與外界發展道路存在的根本不同,理解自身與外界環境的真實變化情況,從而更好地憑借歷史進程完成對自身存在以及周圍環境的思考,使學生能夠在思考得出結果后更加充分地認識到學習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
2加強對歷史教學內容中歷史人物的挖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作為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主體存在,人一直都是歷史發展過程中最能影響歷史也最能構成歷史的主體元素,正是由于形形色色的人和不同的行為才構成了燦爛繁多的歷史內容。中學歷史教學應該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充分挖掘歷史教材內容中的歷史人物,尤其是注意對歷史進程中具備高尚優良的品德、德才兼備的工藝、矢志不渝的夢想、掙扎奮起的精神以及決絕不改的勇敢等相應道德情操的人物的挖掘,通過對其生平事跡的描述來完成對其整體形象的塑造,進而通過對上述高尚道德情操人物的塑造來培養學生對人物素質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以及高尚情操,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中學歷史教師應該關注對歷史人物形象的運用和塑造過程,加強對學生學習與生活過程中細節內容中相應性格的培養,加強對學生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出現相關坎坷事跡時歷史人物的鼓勵作用,從而有效地通過學生的學習狀況完成對學生性格、素質以及能力上的相關改變,促進學生素質得到重要的提高。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使學生選擇不同性格和行為的歷史人物作為自身學習成長過程中的偶像,通過追星效應來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昂揚壯志,學習韓愈“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的諄諄教導,學習王安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勇敢決絕等等。
3加強對歷史教學內容中情感教材的挖掘,培養學生的情感理解能力
在豐富的歷史教學內容中,中學歷史教材中針對涉及到情感類型的教材內容事實上也是有一定的涉及,這本身就是為了弘揚人在成長過程中真善美以及感情理解能力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正確地看待自身感情包括親情、友情甚至是愛情的重要方法。中學歷史教學應該加強對歷史教學內容中情感教材的挖掘和利用,通過正確的引導和分析完成對學生情感能力的培養,尤其注意對學生正確的情感理解能力的培養,正確認識到感情世界里的善良與惡劣,認識到感情世界里的正確處理和做法。中學生本身就處于思想剛剛開放,對于感情感覺比較模糊的狀態,中學歷史教師可以通過歷史事跡以及歷史人物的分析和研究,有效地完成對情感的分析和對學生正確情感處理能力的培養。進一步講,中學歷史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情感共鳴能力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對于中學歷史課程的學習熱情,進而更加有效地完成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收到更多學習成果的反饋,更加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素質和能力。舉例來講,中學歷史教師可以根據《左傳》中鄭莊公不到黃泉不相見的故事來向學生講述親情對人的重要性,同時結合現實中的親情實際來完成對學生情感的共鳴和觸動,同時進一步分析鄭莊公以及其母親在彼此行為中的正確與錯誤的行為和給對方造成的傷害,培養學生正確地認識感情對于人的重要性以及感情過程中彼此的理解和包容的重要性,避免學生因為成長過程中對于感情的不理解而出現慘痛的成長教訓。除此之外,中學歷史教師甚至可以舉出相應的愛情歷史實例來啟發有早戀傾向的學生,在強調愛情美麗的同時正確地引導學生看待愛情,看清楚當前自身學習成長過程中的主要任務,完成對學生思想行為的教育。
4加強對歷史教學內容中科學精神的挖掘,培養學生科學看待世界的精神
事實上,中學歷史一直是一門包容性非常強的學科,雖然其本身屬于人文科學范疇,并且更加側重培養學生正確和豐富的人文精神以及成熟的道德責任感等等,同時中學歷史也是一門能夠積極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精神的學科。中學歷史教師應該在歷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積極挖掘歷史教材中的科學精神,例如人在社會演變進程中具備的相關規律、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對自然的改造和不斷深入的過程等等,向學生演示歷史發展過程中嚴密的邏輯性,進而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看待世界的精神,使學生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以及直接簡單的思考直覺。舉例來講,中學歷史教師可以將中學歷史教材中科學家們對于自然界諸多元素探索過程中發生的趣事結合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科學技術的重要功能激發學生學習科學技術的興趣,提高學生對于科學價值的認識,以積極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邏輯思維能力;或者中學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對中學歷史教材的部分總結內容幫助學生自主地完成對中學歷史知識的概括、綜合和分析以及比較等等過程,進而使學生通過對歷史中諸多教材內容的評判過程完成自身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素質快速全面提升。綜上所述,中學教師應該積極培養自身的知識結構,跟隨時代的發展潮流,積極開發歷史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挖掘中學歷史教材中的歷史素材的教育意義,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素質,幫助學生健康地成長。
作者:孫宏 單位:廣東省中山市東升中學
- 上一篇:歷史教學中地方史的滲透
- 下一篇:歷史教學的德育功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