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舉例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03-01 10:10:07

導語:歷史舉例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舉例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新課程標準意在通過對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來促進學生的發展。歷史教學中如何貫徹這一理念關鍵在于如何激發學生在學習歷史上的興趣。筆者認為通過舉例教學的形式來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提高歷史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同時可以讓學生掌握研究歷史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新課改;舉例教學;教學效果

舉例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和形式。歷史教學中所用到的舉例教學就是通過很淺顯的事例去解釋較為抽象的、理論性的概念和歷史現象。也就是說教師在課堂上通過一個個具體事例讓學生了解歷史,研究歷史。要想使歷史舉例教學發揮功效,教師在舉例教學時就要嚴格把握舉例教學的幾個原則:舉例要科學、舉例要切合實際、舉例針對性要強。因此歷史課堂中舉例教學的關鍵在于事例的選取和語言組織,這是我們在舉例教學中應該思考的問題。例如,在講解“計劃經濟”的弊端時,首先,先給出“計劃經濟”的含義:計劃經濟或計劃經濟體制,又稱指令型經濟,是對生產、資源分配以及產品消費事先進行計劃的經濟體制。然后,針對該知識點準備具體事例。我們選擇“水城鋼鐵廠”作為事例。學生一聽“水鋼”頓時來了精神,隨后給出計劃經濟體制下水鋼生產的數據(如下表):我們可以對上表進行解釋,引導學生:“水鋼A廠年生產能力為1000萬噸,水鋼B廠年生產能力為500萬噸,兩廠合計為1500萬噸。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按要求A廠生產700萬噸,B廠生產1000萬噸,兩廠共計1700萬噸。但是由于A廠生產能力過剩,B廠生產能力不足導致兩廠合計生產1200萬噸,沒有完成目標。

大家根據上述事例來總結歸納一下“計劃經濟”的弊端。”根據上述說明,學生就能夠找出問題:A、B兩廠生產能力有1500萬噸,但在計劃指導下只生產出1200萬噸。由此學生就可以得出計劃經濟的弊端的其中一個方面:在經濟管理方面上,國家對企業統得過死,嚴重壓抑了企業生產的積極性、創造性,使社會主義經濟失去了活力。再如,講到“羅斯福新政”時,其中一項重要舉措是“以工代賑”。“以工代賑”是指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受賑濟者參加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濟的一種扶持政策。這個知識點就可以結合目前我市正在大力修建的人民廣場人防工程來進行講解。先簡單介紹人防工程:“該項目位于六盤水市中心城區的人民廣場以及鐘山大道四段(東起大連路,西抵水西南路路口往西約100米,總長約1300米)。規劃人民廣場北廣場為兩層地下結構,地下一層為商場,地下二層為停車場;人民廣場南廣場為一層地下結構,為商業用房;鐘山大道四段地下空間為一層結構,主體建筑位于車行道下,使用功能為商場。項目地下空間紅線范圍內總用地面積約9.6萬平方米(約144畝),總建筑面積約103300平方米,估算總投資15億元。項目預計11月初全面動工,建設工期為10個月,其中鐘山大道將于2015年6月底恢復通車。”老師緊接著提到該工程建設意義,隨后引導學生思考大型工程建設需要的條件?學生自然就聯想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然后老師講解目前我市勞動力資源狀況,提及還有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再就業的問題,此項工程能夠增加較多的就業崗位,對于緩解由于勞動力過剩帶來的社會問題。這樣學生聯系本地實際就能夠加深對“以工代賑”的理解,能夠很好的掌握這一知識點。以上兩例是針對知識點進行選取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事例,通過嚴謹的語言組合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了解本地區基本情況的同時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我們再來看第二種舉例距離模式———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來對事例進行構建我們還是以“計劃經濟”和“以工代賑”為例。

先看“計劃經濟”。給出“計劃經濟”含義以后開始舉例:“大家了解‘計劃經濟’的含義以后,我們舉個簡單的道理。由于今天天氣不好,學校食堂派發食物。我們班有60名同學,學校分給我們班30個饅頭,隔壁班有30名同學,學校分給他們60個饅頭,我們班有兩個同學就吃掉了15個,大家想一下結果會怎么樣?”這樣開玩笑的例子一出,學生積極性就起來,答案也多了起來:“把兩個能吃的打一頓”、“去隔壁班搶”等等。老師隨后點出為什么會出現去打去搶的問題,學生就會答出:“學校如果能按各班具體人數來進行分發的話就不會出現上述問題了”。老師引導:“小到學校是這樣,大到國家也是這樣,如果也這么做會出現什么問題?”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計劃經濟”局限性。再看“羅斯福新政”。我們仍然以學校的食堂為例。食堂實行包餐制度,每位學生按月交納相應的生活費。但是有的同學由于家庭比較困難,不能按時交納生活費。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校安排這部分同學在食堂進行勤工儉學,即解決了學生的生活問題,又解決了食堂的用工問題。然后引出一句玩笑:“我們班學生不能都去啊,都去的話食堂就破產了”。以此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以工代賑這個知識點。一句話就是政府通過增加就業崗位的形式取代直接的經濟補助來解決人們的生活問題。以上是第二種舉例模式在課堂上的一個初步實踐,可能還有些許不系統、不全面之處,但是我們試圖以這種方式來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那么就不能完全的拘泥于過往的那些形式。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研究的主體來講最重要的一個變化就應該是進行自主實踐,不斷創新思路,不能照本宣科要做到“不跪著教書”[1]。

“課堂的改變,首先應是觀念的改變”。[2]舉例教學模式的提出由來已久,如何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進一步發揮舉例教學的作用,筆者認為用和諧幽默的語言來試舉貼合生活實際的事例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模式。

參考文獻:

[1]吳非.不跪著教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0.

[2]夏輝輝.問題解決:歷史教學課例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9.

作者:張寶允 單位: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