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論文
時間:2022-02-03 10:39:25
導語: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專題數據建設
蘇州歷史文化名城檔案信息系統數據庫在邏輯上可以分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和歷史文化專題數據庫。借助信息技術建立起一套能系統存儲名城復雜歷史文化資源的空間數據庫—歷史文化專題數據庫,則是將GIS技術應用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工作的基礎與關鍵。
1.1數據庫設計蘇州歷史文化專題數據庫的設計與建設應該從多角度、多領域、多維度綜合考慮與之相關各種專題數據,具體可歸納為四個方面,
(1)專業數據。歷史文化資源要素所擁有的,如名稱、類別、簡介、歷史功能、現狀功能、所有權、保存狀況、施工與材料、工藝、空間布局等等。
(2)空間數據。一方面是指歷史文化資源要素的空間位置描述,如所在點位坐標、范圍邊界線坐標等;另一方面也包括歷史文化資源要素所屬區域位置信息、地址屬性、地理編碼以及空間拓撲關系信息。
(3)時間數據。主要包括其創造、發現、翻建、維護等相關的時間信息。
(4)專題數據。與當前環境結合,對于歷史文化資源要素的發展變化有一定影響或者關聯數據,包括人口數據、經濟數據、環境數據、控保紫線數據、基礎地圖數據、行政區劃數據、道路交通數據、旅游數據、園林綠化數據、管網數據、水資源數據等多類數據綜合屬性信息。
1.2數據分類與編碼結合蘇州地方特色,將蘇州歷史文化資源依照分類別、分層次、分區域的原則劃分為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個大類;對于小類繼續細分,數據編碼可以有效地實現現實目標對象與計算機語言以及空間屬性信息的關聯與轉換,從而為歷史文化專題要素的檢索、定位提供支持。因此,根據歷史文化資源分類別、分區域、分層次組織的基礎上,結合各要素空間參考、幾何形態等空間屬性,實現歷史文化專題數據編碼規則。
1.3數據與共享為了盤活歷史文化專題數據、消除“信息孤島”,在數據庫建設與維護的基礎上,借助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OA)的思想以及WebService技術實現,將數據為通用、開放的Web服務,通過客戶端請求與服務端響應的通信方式實現創建會話、權限驗證、數據操作、結束會話整個信息交換流程,從而以數據操作服務接口的形式實現信息的與共享。每一次數據操作服務均由客戶端發出一個數據操作服務描述的請求,數據庫訪問服務器接收到后生成并返回一個響應,該響應中包含數據操作服務結果的XML文檔。
2系統建設
利用GIS作為信息載體與表達方式,在建立歷史文化專題數據庫的基礎上,搭建檔案信息系統,實現歷史文化專題數據與基礎地理信息的整合,形成蘇州歷史文化“一張圖”,實現了圖文一體化地展示歷史文化檔案信息。
2.1系統架構與技術選型蘇州歷史文化檔案信息系統前端采用跨平臺、兼容性較好的ASP+Javascript技術,后臺服務采用較為成熟的.net、SOA、WebService、XML等技術實現,基于B/S(瀏覽器/服務器)體系架構,依據多層模型構建系統,在邏輯上可以劃分為數據、應用與用戶三個層次,。數據層:主要包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庫與歷史文化資源專題數據庫,并以數據操作服務接口的形式提供數據的交換與信息共享。應用層:主要包括歷史文化公眾查詢展示系統和歷史文化數據維護與運營支撐系統。用戶層:主要包括系統使用的相關公眾用戶、數據管理用戶、領導管理層以及提供共享服務的其它單位部門。
2.2功能設計與實現蘇州歷史文化檔案信息系統在應用層面上主要分為歷史文化地圖查詢展示子系統和歷史文化數據維護與運營支撐系統兩個部分。歷史文化地圖查詢展示子系統提供了地圖瀏覽、關鍵字查詢、分類別查詢、分區域查詢、詳細信息查詢幾個功能模塊,
2.2.1地圖瀏覽基于“智慧蘇州”基礎地理信息平臺WebGIS二次開發接口實現蘇州二三維電子地圖、影像地圖、社區地圖的瀏覽、縮放、漫游等操作。
2.2.2關鍵字查詢基于要素相關重要屬性信息(如名稱、地址等)的關鍵字匹配搜索,實現查詢結果要素的定位、顯示與詳細信息查詢。
2.2.3分類別查詢基于歷史文化資源的類別屬性(如古遺址、古建筑等)的歷史文化要素查詢,實現該類別查詢結果要素的定位、顯示與詳細信息查詢。
2.2.4分區域查詢基于地理位置屬性與行政區劃屬性(如姑蘇區、吳中區等)的歷史文化要素查詢,實現該區域內查詢結果要素的定位、顯示與詳細信息查詢。
2.2.5詳細信息查詢針對各種查詢功能所得到的結果,查看其詳細、完整的屬性信息,如地址、年代、歷史、現狀、文字、圖片等相關信息。歷史文化數據維護與運營支撐系統提供了歷史文化檔案數據維護更新、數據統計分析、數據權限維護、系統設置、用戶管理與權限分配、系統日志等幾個功能模塊。通過借助GIS“一張圖”的數據綜合與展現模式,盤活了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的成果數據,適用于多元化的應用;同時,通過搭建全市歷史文化專題數據平臺,為專業研究者提供一個研究資料庫和專業統計分析平臺,為政府相關部門在歷史文化檔案信息的項目審批、規劃管理、政策研究制定等方面提供有力依據;為公眾提供一個權威、便捷的信息檢索平臺;通過完善的維護更新機制實現了對歷史文化資源專題數據庫實時動態的維護與更新。
3總結與展望
文章以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為例,運用GIS技術,全面梳理歷史文化資源,建立多維立體專題數據庫,實現歷史文化資源的交換與共享,開發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歷史文化名城檔案信息系統,以地圖為載體構建蘇州歷史文化“一張圖”,形成了一套完善、合理的數據更新與系統維護機制,為不同領域、不同需求、不同層次的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實現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工作的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打造了一個展現蘇州的燦爛文化、呈現蘇州兼具古典風韻與現代魅力城市新面貌的宣傳平臺,并為今后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與管理利用工作的開展提供可持續性地支撐與保障。
作者:李林燕單位:蘇州市規劃編制信息中心
- 上一篇:人保局引智工作總結
- 下一篇:城市公共空間歷史文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