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歷史文化底蘊的品牌定位探討

時間:2022-01-13 09:26:12

導語:基于歷史文化底蘊的品牌定位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于歷史文化底蘊的品牌定位探討

【內容摘要】本文介紹了吉林市的歷史文化資源概況,指出了吉林市在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為城市品牌定位方面的不足之處,最后提出了對于吉林市品牌定位的建議。

【關鍵詞】歷史文化;城市品牌;品牌定位

所謂城市品牌,是指城市管理者利用所屬城市具有的獨特的要素秉賦、歷史文化沉淀、產業優勢等差別化品牌要素,向目標受眾提供持續的、值得信賴的、有關聯的特別承諾,以提高受眾對城市的反應效用,增強城市的聚積效益、規模效益和輻射效應。城市品牌定位是城市品牌建設的重中之重,準確的城市品牌定位是打造城市品牌的前提。

一、吉林市歷史文化資源概況

吉林市是國務院批準的第三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在吉林省乃至東北占有重要歷史地位。據考古發現和研究表明,距今16萬到23萬年以前就有人類在吉林地區活動,以樺甸榆木橋子鎮壽山仙人洞和蛟河拉法新鄉磚廠兩處舊石器時代遺址為典型代表。在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吉林市區就有人類活動,以七家子西山為代表。約商周至秦漢之際,是吉林市歷史上的青銅時代,以考古學上所命名的“西團山文化”為代表。西漢初期至北魏太和年間,我國古代東北的第一個奴隸制民族政權夫余王國的前期都城就建于市區內的龍潭山、東團山、帽兒山一帶。從北魏太和年間至公元668年,吉林市成為高句麗民族政權的北疆重鎮,代表遺存為龍潭山山城。公元698年至公元926年為渤海王國直轄要區涑州的轄地。在遼、金、元時期,這里又先后成為遼東京道,金上京路和元開元路的轄地。明朝時受轄于奴兒干都司,并在今阿什哈達一帶設廠造船,成為明朝在東北的造船基地和經略東北的水陸中樞。清朝入主中原后,作為滿族的發祥地,又成為清王朝統治東北的重鎮,設廠造船,組建內河水師,修建吉林城,置將軍,設省會(從康熙十五年至1954年的二百多年間吉林市一直是吉林省的省會所在地)。敕建小白山望祭殿,康熙、乾隆皇帝曾親巡于此。在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近、現代歷史的風云中,吉林市也同樣為祖國的歷史譜寫了重要篇章。悠久的歷史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據統計,全市有各類文化遺存1,075處,其中有古遺址297處、古城址61處、古界壕3處、古烽燧2處、古窯藏31處、古窯址1處、古墓葬79處、古碑刻333處、古建筑147處、歷史文物遺址8處、革命戰跡地和紀念建筑113處。目前,全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01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4處,還有一大批未列級歷史文化遺存。根據城市品牌消費者的類型,將城市品牌分為4種類型———人居型、旅游型、資本聚積型和產品(服務)市場型品牌。而吉林市由于具有豐富、獨特的歷史文化等旅游資源,應以樹立旅游型品牌為主要城市品牌定位,即以吸引旅游者(包括商務旅游)為品牌目標,獲取旅游業的發展,并帶動會展業、交通、住宿、餐飲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同時提供巨大的就業機會。

二、吉林市城市品牌定位存在的問題

1994年初,國務院批準吉林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是吉林市品牌定位的良好依托。但在依托歷史文化資源為城市品牌定位的過程中卻暴露出很多問題。

(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滯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與吉林市城市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融合、互補不足,客觀造成吉林市一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損毀或萎縮,在開發歷史文化資源方面缺乏專業權威的論證,一些遺存失去或缺失了一些原本的文化內涵。比如吉林市開發吉林嗚喇大型實景山水燈光秀,雖然在展示歷史文化方面起到了比較重要的作用,但選址不當,客觀上給東團山的歷史文化遺存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給針對性地開發東團山文化帶來一定擎肘。明代摩崖石刻因當地開設采石項目,周邊已經被蠶食,石刻已經岌岌可危。

(二)文化旅游市場上缺乏本地特點。作為旅游城市,吉林市的文化旅游市場打造還不系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本地特色。作為東北僅有的四大歷史文化名城,吉林市的旅游市場長期停留在二線、三線,到吉林市的游客基本上傾向于吉林市的自然景觀,而吉林市在打造旅游市場方面也是重自然景觀,輕人文歷史,這是吉林市在打造推介旅游市場方面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

(三)文化設施建設不足。反映吉林市城市形象的文化設施缺乏,宣傳吉林市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陣地不多,吉林市現在尚無博物館、大型體育文化演出場館等。

三、基于歷史文化底蘊的吉林市城市品牌定位建議

品牌定位的關鍵在于應具有某種持續的競爭優勢,或稱為“獨特的賣點”。歷史文化資源是吉林市具有的獨特的、持續的競爭優勢,應該成為吉林市品牌定位的主要方向。因此,挖掘城市文化底蘊,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全面塑造文化品牌,對吉林市歷史文化名城品牌定位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做好歷史文化名城品牌的打造和推介。近年來,在吉林市拍攝的電視劇有很多部,但都以展示現代的鄉土或城市風光、文化為主,尚無一部影視作品對吉林市的歷史文化進行過展示。文化部門可針對吉林市的歷史文化名人、歷史文化事件籌拍“船廠牛家”、“韓邊外”、“烏拉古國”、“吉林三杰”、“吳大澂籌邊”等高質量大部頭的影視作品,展示吉林市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讓更多的人知道吉林市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大宅門》、《喬家大院》等影視作品已經給我們重要的啟示,此類影視作品播出后,吉林市可相應推出船廠牛宅、韓邊外故居、吉林烏拉古街、三杰尋蹤等旅游項目,塑造吉林市人文符號,打造吉林市歷史品牌。這些舉措,在對宣傳吉林市,提升吉林市文化形象和促進經濟發展方面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二)做好歷史文化資源的“鏈接”工作。可針對吉林市現存和即將開發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建設城市輕軌項目。輕軌可南起豐滿松花湖,經“萬人坑”遺址、摩崖石刻,過北山,延松江路順“小外灘”達文廟、東局子(東北第一座近現代化軍火工廠)、吉林嗚喇、東團山、龍潭山,最后抵烏拉街。經過鏈接整合,吉林市歷史文化資源將發揮疊加效益和集團效應,成為展示吉林市歷史文化的重要風景線,也將成為吉林市文化旅游的一大特色,對地方經濟發展也將起到極大拉動效應。

(三)開發重現“滅失”文化歷史資源。依托曾在吉林市存在的有較大影響力的“地方政權”,高度重視烏拉古國、吉林將軍、打牲烏拉等歷史文化的挖掘開發以及歷屆烏拉國王、歷屆吉林將軍、歷屆打牲烏拉總管等人物的研究與塑造。可考慮建設系列故居、原址,也可考慮建設系列實地展覽館,重現這些已經消逝的珍貴歷史文化遺存。(四)保護利用好現存歷史文化資源。做好龍潭山城、東團山、帽兒山、小白山望祭殿、吉林文廟等遺存、遺址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損毀嚴重的遺存進行搶救性的修繕,經費可向社會各界募捐,政府也可以適當投入,還可依靠貸款,用接待參觀的收入來償還。

作者:王迪 馬哲明 單位:北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