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運河歷史文化景觀現狀研究

時間:2022-03-03 10:04:41

導語:無錫運河歷史文化景觀現狀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無錫運河歷史文化景觀現狀研究

摘要:文章通過實地考察與調研,對無錫運河沿岸歷史文化景觀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并對其主要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層次分析,進而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優越的區位條件、良好的發展態勢、日益改善的基礎條件四個方面對運河歷史文化景觀的再發展潛力進行分析,從而為最終提出的景觀規劃構想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無錫;運河;歷史文化;景觀規劃;調查研究

一、運河概況及調研路線

(一)運河概況。無錫古運河南至太湖,北達長江,貫穿整個無錫市區,它是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總長度約40千米。無錫古運河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3000年前,出于排澇與農業用水的目的,泰伯帶領了百姓在梅里挖鑿了伯瀆河[1]。除此之外,夫差北上討伐齊國、闔閭攻打楚國,均經過無錫古運河。這條河不但匯集了無錫3000年的悠久歷史,而且折射出江南水鄉的風土人情,作為無錫最早的一條人工河道,它也是人類史上最早的運河[2]。(二)調研路線。本次調查研究選擇的調研路線是從運河梁溪大橋南岸處沿運河南岸向北出發,途徑錫山大橋、蓉湖大橋、吳橋、鳳翔大橋、山北大橋、高橋、惠運大橋;然后從運河惠運大橋北岸處沿運河北岸返回梁溪大橋;接著從運河梁溪大橋北岸處沿運河北岸出發,途徑開源大橋、紅星橋、盛新大橋、金匱大橋、清寧大橋、金城大橋、新揚大橋、華清大橋、永旺大橋;最后從運河永旺大橋南岸處沿運河南岸返回梁溪大橋。

二、運河歷史文化景觀現狀剖析

(一)運河歷史文化景觀開發現狀。1.近代工業歷史文化景觀。擁有大量近代工業文化遺產是無錫段運河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對無錫工業遺產的價值要有一個科學的評估。無錫工業沿運河發展,充分利用了水運的便利條件,與運河直接相關[3]。無錫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國民族工業的發源地,與運河有著重要的關系,運河帶給無錫肥沃的工業土壤,運河沿岸留下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遺跡,它們是無錫工業甚至是中國工業文明的歷史見證,具體包括老舊工業廠房、倉儲設備儀器等方面,堪稱價值連城。人們通過無錫運河工業遺產這個窗口可以更好地了解運河,了解工業,了解無錫的發展。因為運河無錫段是整個運河地帶工業發展史的濃縮與精華,不僅在科學、經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而且在歷史、文化與教育等方面也意義重大。然而,目前還有不少運河工業遺產尚未納入具體的保護范疇,因此想要對運河近現代工業遺產的價值有更為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必須更加深入開展有關運河工業遺產的調查與研究。2.運河沿岸城鎮及相關歷史文化街區。運河無錫段城鎮空間格局及其與運河的關系比較清晰,擁有較多的歷史建筑和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已完成大部分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無錫運河沿線城鎮是古代建筑藝術的活體見證,老街巷、老字號是反映該地區經濟社會繁榮的有力證據,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獨特的地域特色價值,也具有自然和歷史景觀方面的價值,此外還具有科學、藝術和旅游方面的價值[4]。(二)運河沿岸歷史文化景觀存在的主要問題。1.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散失。除了豐富的物質文化形態,在運河的開鑿、使用過程中形成的絢麗多彩的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運河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其中包括曲藝、舞蹈、戲劇、文學、民間藝術等內容。在無錫城市化進程中,生活在大運河沿岸的居民對運河的依賴性逐漸在減弱,因此有關運河的工藝、曲藝、傳說、故事等越來越少。2.著名市場文化遺存受到嚴重創傷翻開無錫工商史,解放以后,特別是近20年的大拆大建、城市更新,導致無錫運河沿岸的市場文化和風貌蕩然不見。本應該舉世聞名的大運河卻默默無聞,沒有了文化市場的大運河將逐漸失去魅力。(三)深層原因剖析。無錫運河沿岸歷史文化景觀正在走向衰落已是不爭的事實,究其深層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是內因,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可抗拒的自然老化、風吹日曬在所難免;其二是外因,外部環境的變遷與復雜的社會問題綜合作用致使,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戰亂給城市歷史文化造成破壞。1937年10月6日,日機轟炸無錫火車站地段,工運橋附近商貿市場盡付一炬。后來的日子里,日機又轟炸西門、周山浜地區,這些地區的集散市場、商店幾乎被毀。11月25日至29日日軍放火焚燒老北門至三鳳橋、老北門外至吳橋的所有商店(均為資金雄厚的綢緞莊、金銀珠寶樓、皮貨夏布莊、電器材料行、百貨批發商店、銅錫器店、五金材料商店、皮件商店、大糧行、南北貨棧、山地貨行等等),燒毀商店、市場建筑、名勝等近6萬間[5]。2.“”期間“破舊立新”“大生產”“”“”給無錫市場文化同樣帶來不小破壞,“”期間,那些經歷日軍破壞的具有無錫市場文化代表性的設施,進一步受到破壞。有資料顯示,三里橋、工運橋、上下塘、清名橋古運河沿岸等“老碼頭”的市場古跡,要么被拆,要么被分給市民作為住宅,涉及市場設施超過170萬平方米。3.城市更新給無錫歷史文化遺存造成嚴重傷害。盡管無錫做了卓越的保護和修復工作,但是,曾經短見的所謂戰略布局,特別是投資驅動和土地財政之下的大拆大建,還是將原本極具文化價值的特色市場文化摧毀殆盡。特別是三里橋、北大街、大窯路等“米、絲、布、磚”碼頭“舊貌”,除了部分古窯得到較好保護外,其他無錫曾經引以為傲的市場舊貌,基本不復存在,蹤影難覓。基于上述種種原因的交叉作用,無錫運河沿岸的發展面臨著斷層的局面,并且長期處于一種滯后的情形,最終導致無錫運河沿岸歷史文化景觀逐漸走向衰退的趨勢。那么如何才能讓其再現昨日的繁華盛況,讓其充滿生機與活力?重構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脈,適宜地修復與開發歷史文化景觀顯得尤為重要。最終通過歷史文化景觀這個載體將文化特色與商業氣息進行整合,從而促進整個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綜合復興與傳承。

三、運河歷史文化景觀再發展潛力分析

盡管運河沿岸存在衰退現象,但仍需立足于該地區再發展的未來前景,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尋找平衡點,首要的任務就是發掘其自然與歷史文化資源,挖掘其再發展潛力。(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無錫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山水名城。在其城區保留了大量的歷史建筑和歷史風貌片段,例如南長街歷史文化街區、東林書院、薛福成故居等等,它們見證了無錫城市的發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價值。因此,無錫在21世紀初順理成章地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二)地理區位條件優越。無錫運河南側與太湖毗鄰,北側與長江接軌,運河兩岸是吳文化和工商文化的密集地。城區內含有錫惠風景名勝區、清名橋歷史街區、下甸橋國家二級港口碼頭等,文化氣息濃厚,交通四通八達。整個運河恰似一條項鏈將無錫眾多旅游景點、景區與旅游線路串聯與并聯起來,占據獨特的地理位置,擁有優越的天然條件,區位極佳。(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運河是無錫城市的經濟命脈,曾幾何時因其獨特的航運功能與周邊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而成為這座城市的標志。然而由于現代交通的迅猛發展,運河兩岸的產業也正在轉型,近年來,隨著無錫城市社會經濟環境、商貿旅游等事業的開展,運河仍然在發揮重要的作用。一座座橫跨運河的大橋悄然而立,一條條沿岸而建的綠道順勢而起,伴隨著旅游產業的發展,無錫城市的基礎設施也在逐步改善。這不僅促進了無錫綜合經濟實力的增長,還為進一步實現無錫歷史文脈傳承與復興提供了硬件條件。(四)發展態勢愈顯良好。充分發揮交通優勢、文化優勢、資源優勢與產業優勢,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是無錫城市發展的重點目標之一。《無錫市城市總體規劃》提出,要不斷強化無錫在蘇錫常地區中心城市的地位,逐步確立無錫在蘇南地區重要的樞紐城市地位,繼續加強和發展無錫歷史文化名城地位,最終將無錫打造成為蘇錫常經濟圈制造業、服務業、物流業和旅游集散中心。這些優良的政策無疑為無錫運河歷史文化景觀的開發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四、結語

通過上述調查研究,我們不難發現,無錫運河沿岸景觀雖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但因其有著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景觀條件,又有逐步改善的物質基礎條件,因此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和價值。

參考文獻:

[1]江文波.錫城人的枕水情懷:江蘇無錫市水生態建設紀實[J].河北水利,2016(3):22.

[2]朱蓉,張鳴.無錫工業遺產保護與在利用的現狀與思考[J].創意與設計,2015(2):78-79.

[3]李德楠.無錫段運河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研究[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14(2):202-203.

[4]李莉.無錫運河風光帶景觀設計研究[J].當代視覺藝術研究,2009(4):53-54.

[5]沈曉敏.無錫城市文化品牌建設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7):90-91.

作者:楊山 單位:無錫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