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服務貿易現狀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5 10:08:00
導語:我國服務貿易現狀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后
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吸納就業的潛力尚未充分發揮[2]。一國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可用服務業產值占GDP的比重以及服務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來衡量。中國1998年的水平為32.1%,不僅遠遠落后于經濟發達國家60%~80%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發展中國家45%~55%的比重水平。中國1998年服務業的就業人數占國內總就業人數的比重為26.7%,低于發達國家的55%~75%和發展中國家的30%~55%。1999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額在全球名列第14位,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2.0%,而同期中國商品貿易出口額在全球名列第9位,占世界商品貿易總額的3.5%;而且中國的服務貿易近年來一直都處于逆差狀態,并且呈不斷擴大的趨勢。2004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額為96.98億美元,2005年服務貿易逆差額94億美元[3]。
(二)服務貿易總體水平較低,出口結構不合理
目前,中國服務貿易額僅占世界服務貿易額的3%,居世界排名20位之后,與世界服務貿易發展水平相比比較落后。2005年中國服務貿易額與貨物貿易額的比例為1∶10.2,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2。2000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中,國際旅游收入162.3億美元,占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53%,國際運輸收入36.7億美元,占12%,兩項合計共占65%。可見,運輸、旅游是中國服務貿易的支柱,中國服務貿易還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部門和資源稟賦優勢部門等傳統服務業上,而在全球貿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險、咨詢等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服務行業,中國還是一個薄弱環節,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
(三)服務貿易法律法規不健全
近年來,雖然我國先后頒布了《海商法》、《商業銀行法》、《保險法》、《廣告法》等一批涉及服務貿易領域的重要法律法規。但是,同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立法未成體系,不少領域還是空白,即使已頒布的一些有關服務貿易的法律法規,也比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一些規定與國際經貿規則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服務貿易管理落后
目前,中國對國際服務貿易的管理和協調主要由中央相關部委負責,但對應于《服務貿易總協定》的要求,這種管理體制是存在許多缺陷的,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務業國際貿易政策和規章方面的差別性,服務業各有關職能部門職責不明確,容易造成行業壟斷等。此外,中國對服務業的定義、統計范疇以及劃分標準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及國際慣例不一致,所有這些,都是阻礙中國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
(五)服務貿易行業人才匱乏
服務企業在組織規模、管理水平、經營效率和營銷手段上與國外大型跨國公司相比存在較大差距[3]。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2007年財經藍皮書《中國服務業發展報告——中國服務業體制改革與創新》指出,2005年我國服務業勞動就業率僅有30%多,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且大部分分布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以知識為基礎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滯后。藍皮書表明,在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第三產業被認為是最可以容納大量勞動力的領域,而我國第三產業容納勞動力還未表現出明顯的增長,這固然和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工業化發展進程迅速,第二產業的市場化程度較高有關,但還是襯托出我國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的現實。國際經驗表明,隨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和城鎮化水平的加速,作為第三產業的服務業會成為容納勞動力的主渠道。
二、加快發展我國服務貿易的對策
(一)加快服務業發展步伐,提高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極大地發揮服務業吸納就業的潛力
早在20世紀30年代,經濟學家們就注意到了服務業的就業效應。到目前為止,服務業的高就業增長效應,已為學術界、政府決策部門和經濟學界所接受,并被各國的經濟發展的歷史所印證。服務業對就業的影響不僅表現在擴大就業崗位,而且能夠促進就業質量的提高,改善就業結構。近些年,服務業的發展在吸納一二產業轉移富余勞動力上發揮了突出作用,成為吸納就業的主渠道。據有關部門分析,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可以為48.2萬人創造就業機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防指出,從投入產出效果看,每投資100萬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重工業是400個,輕工業是700個,第三產業是1000個,說明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就業吸納能力之大[4]。我國政府一定要著力發展好服務業,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二)立足比較優勢,提升競爭優勢,調整服務業內部結構,提高服務業的整體水平
在保證海洋運輸、旅游服務作為傳統服務貿易領域優先發展的同時,將信息技術、金融、保險、咨詢等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作為發展現代服務貿易的戰略重點。加入WTO后,我國貨物貿易規模日益擴大,對于運輸服務業的需求更是有增無減,目前,世界經濟中心已經開始向亞太地區轉移,世界經濟的發展也將會在西太平洋海岸掀起一股新的熱潮,這為我國海洋運輸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中國海洋運輸業面對新的國際形勢應作出新的戰略選擇,同時,我國政府主管部門應該加強宏觀調控,借鑒海運發達國家政府的經驗,對兼并收購等聯合行為采取積極支持態度,通過制定或完善法律、法規為我國集裝箱航運企業兼并收購等聯合活動最終創建一個公平、有序、健康的航運市場環境。
此外,我國的旅游業也有獨特的發展優勢。自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地方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旅游業已發展成為我國第三產業中最具活力與潛力的新興產業,在大多數地方還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優勢產業或先導產業,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得到鞏固和提高。同時,旅游業的發展改善了我國整體投資環境,加快了對外開放步伐,帶動了各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繁榮與社會發展。
(三)加快服務業立法,建立系統的服務貿易法規體系
我國目前服務貿易的立法工作還很落后,服務業中許多部門都無專項法律法規。因此,為保證服務貿易健康發展,應加強對GATT、GATS、WTO等有關條款原則的研究,盡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國經濟發展目標又不違背國際法律準則的法律、法規。對服務市場準入原則、服務貿易的稅收、投資、優惠條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規定下來,以增加我國服務貿易的透明度。同時,依據GATS進行保護性立法,最大限度地緩和與減少外來的強大沖擊波[5]。
(四)建立和完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
對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實施有效的宏觀管理,關鍵是要迅速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首先,要明確國際服務貿易的管理范疇。我國商務部作為服務業政策的歸口管理部門,其宏觀管理職能主要是規劃進出口發展戰略,制定或參與制定貿易法律、法規,對外協調與其他國家的服務貿易關系,并落實“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有關條款。其次,建立國際服務貿易管理的組織機構和協調機制。服務貿易涉及諸多部門,有必要成立全國性的服務貿易管理組織。建議中央、國務院建立中國國際服務貿易協調小組或委員會,負責服務貿易發展規劃、立法、對外談判和政策協調等事宜。對服務業的管理并非政府通過經濟或行政手段直接干預服務貿易市場,而是在政府的相關法規、政策引導下,對服務業進行法制化管理,并通過一些半官方和非官方的行業協會、同業組織引導和監督服務業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
(五)加大服務業人才培養力度,加速企業自主創新
大力培養和引進適應全球化發展的服務業人才,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培養熟悉國際服務貿易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加強對現有人員的短期培訓,讓他們盡快了解和熟悉《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有關條款及中國服務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以提高國際服務貿易的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加速服務業企業的自主創新,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業企業,提高服務業研究和基礎設施的投人。引導企業要積極參與國際服務業競爭,繼續開放服務市場,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有序承接國際現代服務業轉移,還要改進外匯與資本流動管理,支持有條件的服務企業到境外投資。
(六)將高等教育作為服務貿易發展的新領域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教育服務貿易已經成為一國對外經濟中的重要投資和消費領域,通過經營能夠產生較大社會和經濟效益。以澳大利亞為例,教育產業已成為其第三大出口業。我國對此也非常重視。目前,高等教育服務貿易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而我國高等教育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在競爭中處于明顯劣勢。盡管加入WTO后我國留學生教育發展迅速,但進口遠大于出口。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合作項目多集中在外語、經濟、管理等投資成本較少的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與國外名校的合作也不多等。在教育輸出方面,目前還主要限于語言教育,局限性較大[6]。
事實上,我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發展還是有一定優勢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較低的留學成本等都吸引了大量海外留學生到我國學習生活。但要提高高等教育對我國服務貿易的貢獻率,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1.增加高等教育要素投入,提高辦學規模和質量。有針對性地發展中外合作辦學,進一步加強教師之間的國際交流,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服務的層次和吸引力。
2.要規范整頓留學中介機構,加強對留學中介機構的資質鑒定工作,對留學中介機構進行總量控制。同時,著手擬訂中介服務評估標準,督促中介提高服務質量,支持和鼓勵優秀中介做大、做強。并且組織留學中介從業人員進行培訓,重點對中介負責人加強法規、政策、經營等方面的教育。
3.要有計劃、有目標地開展外國學生來華留學工作宣傳,開拓來華留學生生源,一些有實力的高校可以在教育部門的支持下聯合起來到有關國家舉辦中國教育展,宣傳中國高等教育,吸引更多來華留學生。通過這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實施,促進我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發展,并為我國服務貿易市場的做大、做強提供很好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陳憲.國際服務貿易——原理、政策、產業[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
[2]馮然.服務貿易戰略轉變與發展對策[J].國際經貿探索,2007,(3).
[3]雷興長,胡英華.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轉變分析[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
[4]王傳榮,周曉艷.山東服務業的就業效應分析[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2).
[5]劉東升.國際服務貿易[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6]楊娟.中國高等教育服務貿易的發展對策分析[J].時代經貿,2006,(12).
摘要:服務貿易是一種跨越國界進行服務品交易的商業活動。我國服務貿易近年來發展較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在貿易水平、貿易法規、貿易人才及規模等方面仍處于明顯劣勢,服務貿易逆差較為嚴重。因此,需要利用國內外環境和資源優勢,通過政府的有效引導,企業的積極配合,在發展我國傳統優勢服務行業的同時,開拓更加廣闊的服務貿易市場,提高服務貿易的水平,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關鍵詞:中國;服務貿易;經濟
- 上一篇: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分析論文
- 下一篇:出口貿易對新疆經濟增長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