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貿易政策影響因素

時間:2022-04-13 10:35:00

導語:服務貿易政策影響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務貿易政策影響因素

一、引言

傳統的貿易理論分析其實是把貿易政策當成了國家追求福利最大化的工具,是外生的,而新政治經濟學在分析貿易理論時,考慮到公眾等方面的因素,其實根本上來說是內生的。因此我們在做政治經濟學分析的時候要考慮到公共選擇,也就是要從政府自身的目標,利益集團等方面著手。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迅速,公共的利益表達相對于以前更加突出,但是我國的政治體制一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集中制,和西方國家的分權制是不一樣的。貿易政治決策主要是以中央政府為主。在發達國家各種利益集團游說要進行注冊登記,是合法的行為,是一個很龐大的團體,對政策的制定實施很有影響力。雖然有各種利益團體存在,利益表達并不是非常明顯,主要通過地方政府和中央之間進行聯系。相對來說中央政府在服務貿易的決策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關于政治決策對貿易政策影響的模型有阿蘭•希爾曼(ALHillman)構建了政治支持模型,以斯蒂格勒(Stigler)與皮斯曼(Peltzman)提出的經濟管制理論為基礎,將關稅稅率視為政府在政策抉擇上的最優化問題。政府需選定一個均衡關稅水平,使來自于利益集團與消費者的總體政治支持最大化[1]。芬德利(Findlay)與威爾士(Wellisz)提出游說支出模型,構造了一個對立利益集團之間的游說競爭模型。格羅斯曼(Grossman)與赫爾普曼(Helpman)提出了影響當權政府的政治捐獻模型——“保護待售”模型,認為利益集團的政治捐獻應集中于已勝出的當權政府,其目的與動機便是通過捐獻直接影響當權政府的貿易政策,政府為實現其自身福利最大化,依賴于獲得的總的捐助和選民的福利。許多經濟學家基于上述模型對利益集團對政府政策制定的影響做了研究。格羅斯曼與赫爾普曼通過1995年的游說揭露法案第一個收集了關于利益集團聯合游說花費的數據,建立數據系統來來記錄美國行業部門政治性組織游說的程度。指出行業競爭越激烈,更傾向于一起游說。有更高集中度和產品差別的行業則傾向于獨立游說。在最近文獻中,特定利益集團也被用來加入模型中,作為一個影響因素使模型更全面。莫妮卡•興法爾(MonicaSinghal)關于財政聯邦主義提出了一個新的理性模型[2],加入了特定利益集團的潛在作用來影響公共基金的分配。巴勃羅•斯皮勒和桑尼•廖)(PabloT.Spiller,SannyLiao(2006)在調查中提供一個框架來理解特定利益集團參加公共政策決定。發現立法者有重要政策制定角色的情況下更傾向于發展更多明顯和直接的利益集團行為。競爭貢獻,游說和訴訟之間的權衡也被體制環境的性質影響。強調公共機構環境的作用來理解利益集團策略。我國的許多經濟學者運用了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對許多國際和國內發生的重大事件進行了合理和全面的分析。高建從小布什上臺執政后美國現行貿易政策的特點入手,進行政治經濟學分析,指出美國貿易政策帶有重商主義,針對美國的貿易政策中國采取的相應對策,有很深刻的現實意義[3]。胡海波在《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中綜述了貿易政策決定的政治經濟學模型,并對國內進行貿易政策政治經濟學分析的文獻進行概括[4],仝娜利用中點選民模型對產生保護貿易政治原因進行分析,并進行數學化推導[5]。

以上這些研究得出的結論基本符合現實情況,但是在模型設立上有很大缺陷,他們沒有考慮到中國的政治制度和西方國家的分權制是不同的,他們把地方政府作為分析的目標,地方政府高度自治。而且把中國內部市場按地區劃分,但是中國是一個民主集中制的國家,中央政府在政策決策過程中占的絕對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選取變量的時候都是從中央政府的角度綜合做出判斷,并且在選取的也是按服務貿易部門來分類的,而不是按照地區來劃分。

二、中國服務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從國內外形勢來看,政府的政策導向對于企業對外投資發展至關重要。根據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下面分析影響我國政府制定服務貿易各部門開放度的具體影響因素,這里我們考慮比較重要的和服務貿易關系比較大的因素,按照服務貿易中政策決策過程中的影響方面來分析。

(一)國家自身利益,實現經濟和產業發展

1.國內生產總值GDP。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首先體現在該國的GDP上,因此反過來說對GDP貢獻度比較大的服務貿易部門開放度也會比較大,這是相互促進的。

2.服務貿易各部門發展。競爭力越高的部門,在國際中占據市場份額越大,其抗風險能力和開拓市場的能力都比較強,所以國家對這些部門開放度都比較高。

(二)各方利益集團的利益訴求

1.因為我國是民主集中制的國家,在研究服務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的時候,國家的目標和整個國家民族的利益會被放在第一位,并且占有比較重的比例,因此各種利益團體對我國服務貿易政策的影響并不是很大,主要考察國家層面上會考慮的對服務貿易整個產業來說比較有利的因素,進行實現國家經濟發展,收支平衡,充分就業等目標[6]。

2.投資水平。一國的投資水平首先代表著一國的繁榮程度,而且里面也涉及到了外企在中國的利益,因此外商對各服務部門的投資數也是國家會考慮的因素,同GDP相似,投資水平和開放度之間也是相互作用的。

(三)國家經濟安全因素

1.外匯儲備。外匯儲備對一國經濟和社會活動的影響分為兩方面。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國家利用外匯儲備保持匯率穩定,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外匯儲備對維護一國金融和幣值的穩定有重大的意義,因此國家出于安全考慮會控制外匯。

2.保護政治敏感行業中國對涉及健康,娛樂服務貿易領域,采取抵制開放,因為西方國家的企業進入本國的媒體、娛樂和等服務業后,會帶來諸多社會文化、青少年價值觀的形成等方面的影響,有可能損害本國利益,所以一定要保護,這些行業都是服務貿易的敏感行業。

三、中國服務貿易政策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一)服務貿易部門的選取和變量的設定

本文選取服務貿易開放度作為因變量來進行衡量,因為貨物貿易的保護或者開放程度可以用關稅來衡量,但是服務貿易有很多是不受關稅限制的。所以現在通用的檢驗服務貿易壁壘的指標就是服務貿易的開放度。服務貿易開放也可稱為服務貿易自由化,是一種服務貿易政策。服務貿易開放水平一般用服務貿易壁壘的削減程度來衡量。也就是說服務貿易壁壘水平較高,則開放水平較低。國外的研究成果主要分為頻度指標法、數量指標法、價格指標法和財務指標法。由于本文探討的是服務貿易而非整個服務產業,所以在定量分析上以有貿易的服務行業數據為基礎的評價指標和中國服務貿易保護程度之間的關系進行檢驗。根據郭渾儀的研究可知中國對通訊,金融商務,旅游等都作出了減讓承諾。所以本文選取了通信,旅游,金融,運輸這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行業進行實證分析[7]。根據上面的理論分析,我們選取下面的變量作為因變量。1.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力。這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一國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力指的是一個國家在市場競爭的環境和條件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競爭比較,其核心是國際服務貿易產業競爭力[8]。一個行業的競爭力與這個行業的開放水平應該是正相關的關系。服務貿易競爭力用cop表示。2.中國服務貿易對GDP的貢獻率。它代表了我國服務貿易部門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如果撇開貿易結構問題,服務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也得到了大多數研究人員的肯定。胡日東利用中國1985年~2004年度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結論是長期服務貿易出口對經濟增長具有推動作用,而進口則產生抑制作用,但二者凈效應為正;而短期服務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很小。潘愛民采用誤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服務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且服務貿易進口的短期波動對經濟增長的短期變化比較明顯。服務貿易對GDP的貢獻率越大,國家出于對經濟發展的考慮,應該對此行業的開放水平越高,所以二者之間應該是正相關的關系。這里用excontr表示[9]。3.中國服務貿易部分行業用匯集中度。一個行業的進口額與總服務貿易總進口額的比率即是用匯集中度。出于對國際收支平衡和節約外匯資源的考慮,國家會進行進口限制。所以用匯集中度和行業開放水平應該是負相關。用匯集中度用yhjzhd表示。4.中國服務貿易部分行業外商直接投資數。外商直接投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利用外資發展本國經濟。所以國家應對外商直接投資多的行業提高開放水平。外商直接投資數與開放水平應該是正相關。這里用wsh表示。變量關系如下圖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是郭渾儀和盛斌通過利用國外學者的研究方法(赫克曼在1995年提出的“頻度指標”),根據中國的入世協議書和相關附件,對中國入世服務貿易承諾減讓表進行量化分析,并將結果進行國際橫向比較,從中探究中國服務貿易壁壘的有效程度。以我國制造業為基準的,可以直接從Wind數據庫中獲得各行業的算術平均銷售毛利率,用open表示。因為頻度數據比較廣泛的應用于某些研究估計數量或者價格的工具,也經常作為服務自由化分析的投入數據[10]。

(三)模型的建立和回歸實證結果

目前國內的實證分析框架大多遵循貝克(Beck)(2002)的思路,即在考察對貿易結構影響的變量中,在考慮傳統的影響貿易結構因素的基礎上,引入各種指標。本文的分析也是以此模型為基礎,將其用于對各種影響因素的實證檢驗。具體設定的估計方程如下式所示,對于用匯集中度比較大的服務貿易,國家出于對國際收支平衡和節約外匯資源的考慮,進行進口限制。這樣才能保持國際收支平衡。開放度與用匯集中度應該是成相反的方向變化,也就是說用匯集中度越高,開放度就越低。我國外匯一直是采用相對固定的匯率制度,不是像其他一些國家采用浮動匯率制,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匯率的大小。

從目前來說狀況對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還是比較有利的,特別是2008年全球爆發經濟危機,許多國家的金融市場垮掉,但是中國幣值卻始終堅挺,這和國家對外匯市場的管制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到用匯集中度和行業開放水平是負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