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標準與貿易保護問題

時間:2022-07-13 01:42:27

導語:WTO標準與貿易保護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WTO標準與貿易保護問題

wto《農業協議》是烏拉圭回合談判中確立的關于農產品貿易的協定。在農產品貿易中,每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都要在遵守這一貿易規則的前提下對本國的農業進行保護,本文主要針對WTO規則相關規定以及其中的“綠箱”、“藍箱”以及“黃箱”規則對我國的國內支持策略進行探討。

一、認清中國國情,充分利用“綠箱政策”

所謂“綠箱政策”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費用不會轉嫁給消費者且對生產者不具有價格支持作用的政府服務計劃和措施。主要包括由公共基金提供的一般性農業服務支出、為保障糧食安全而提供的儲備補貼以及收入保險計劃、落后地區援助補貼等十一項內容。由此可見此項政策運用起來有很強的伸縮性和靈活性,然而,在實際應用中我國只是實施了其中的六項來進行國內支持,還有著很大的執行空間。

1、加大農業科研投入、推廣力度,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帶動農業發展。經費投入多少,資助強度低、科研條件差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科技性限制因素。世界各國政府用于農業科技推廣經費的支持力度一般為其本國用于農業科研經費力度的3倍之多,而我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和傳統的農業大國其投入量遠遠低于這一水平。建立完善相應的農業科研推廣機構,定期組織專門技術人員到農村宣講農業科研知識,并對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解決和指導;定期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發展無土栽培、新型灌溉等生產方式。

2、“先品牌之憂而憂”,順應國際發展局勢,延長農產品加工鏈,提高附加值,打造知名品牌。目前,國際市場上主要是綠色、有機、無公害產品具有競爭力,因此要將綠色、有機、無公害理念融入農產品生產流通的各個環節;注重食品安全、環境保護,關注土壤破壞的災難性后果,并通過支付綜合保護農業環境補貼予以保護;注重農業生產閑置資源補貼、落后地區援助補貼以及科技補貼的綜合運用;在加強農業生產環境保護的同時合理規劃有限耕地的使用。

3、綜合運用農業保險補貼和農民直接補貼,擴大農業保險補貼范圍,建立更多的農業保險試點基地。近些年的農業發展證明,農業保險補貼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因此,對糧、棉、油等國際競爭激烈的敏感性大宗產品,以及畜禽、蔬菜水果等出口創匯產品進行保險補貼,即使國內農業生產受到自然災害仍然可以保證農業的抗風險能力以及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加大對農民的直接補貼,目前,我國對糧棉油的補貼主要集中在流通領域,不得否認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通貨膨脹,而且補貼費用真正到農民手里的是也是極為有限。

二、“藍箱”政策在中國的充分利用

所謂的“藍箱政策”,主要是指按固定的面積、產量(如休耕等)和牲畜頭數政府所給予按基期生產水平的85%或85%以下的補貼,由于這些補貼跟農產品限產有關所以世貿組織并沒有做出讓成員削減的要求。在多哈回合框架中規定“藍箱”支持量不得超過某一歷史時期農業產值的5%,但是,并沒有具體確定這一類的支持削減方案。根據“假設削減方案”的研究方法,“新藍箱”不會對中國國內支持帶來較大沖擊,但是會對美國、歐盟的影響較大,所以美國、歐盟會因為“藍箱政策”而調整國內支持政策,這必將會給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貿易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要想通過“藍箱”政策保護我國的農業必須在以后的農業談判中注意“藍箱”封頂標準的遞減性,在“藍箱政策”使用范圍擴大的情況下,對其總量進行逐步的削減;為避免高補貼成員國在“藍箱”政策下得到更多的扭曲性支持空間,要對總體扭曲性支持(OTDS)進行總體削減而不是對各個部分分別進行削減或限制。

三、“黃箱政策”尚有很大的利用空間

所謂“黃箱政策”,是指政府對農產品的直接價格干預和補貼。主要包括價格支持、營銷貸款等方面的補貼。所以,這些政策對農產品貿易容易產生扭曲作用。由于“黃箱政策”具有支持效果明顯、作用直接的特點,發達國家則大量運用,但是我國在這方面的政策遠遠低于WTO農業協議的規定。

1、在農產品流通環節要做好農產品最低收購價環節的工作,在市場價低于最低收購價時對于差價部分政府對農民給與補。

2、在資金信貸方面,盡力解決相關農產品生產加工、貿易企業融資難問題,為其提供優惠出口信貸,完善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體系,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

四、建立完善對外政策,促進本國農業保護

當然,要想充分利用WTO規則進行對本國農業的保護,我們要在充分利用國內支持“三箱”政策的同時針對其他規定采取相關措施進行農業保護。

1、充分運用關稅等貿易保護政策,加大對本國農產品貿易的保護力度。WTO規則推崇自由貿易原則的同時并不反對某些成員國采取某些貿易保護措施以使這些國家的市場受到較小的國際市場沖擊。在農業協定生效的幾年間,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以及巴西等國家采取了關稅高峰、技術壁壘、反補貼、反傾銷特別保障措施等新的貿易保護手段來保護本國的農業市場,提高本國的農產品競爭力。

2、充分利用自己在G20中的地位和影響積極參與國際經貿中農產品貿易規則的談判與磋商,力爭使談判朝著有利于我國農業生產、貿易的方向發展。在維護集團內部的穩定與團結的基礎上與其他集團的成員進行溝通、協調,擴大本國資集團內部的形象力和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