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論文

時間:2022-08-02 06:07:00

導語: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論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貿易中心是其他中心建設的重要條件。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率先在上海等城市進行,無疑是貿易便利化的重大契機,這不僅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步,也為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提供了契機。

上海市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東莞4城市將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這不僅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步,也為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提供了契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貿易中心是其他中心建設的重要條件。貿易對金融、航運等都有極強的帶動和輔助作用。從國際貿易轉向國內貿易、特別是對長三角的國內貿易,上海一直是最佳的入境點。所以,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是必要和可行的。

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須找準關鍵點和突破口

國際貿易中心是世界各國之間進行商品交換的場所,是商品進行國際交易的集中地,其基本的功能和形式是交易大宗商品,提供相關的交易服務。過去數百年發展起來的國際貿易中心,如利物浦、鹿特丹等,都具有便捷的交通位置。而現展起來的國際貿易中心,如東京、中國香港等,則主要依靠資本市場交易和轉口服務功能而后來居上。

上海作為濱江沿海的口岸城市,具有有利的區位條件,并且也擁有歷史悠久的制造業、金融服務業以及積淀起來的人文和科技文化優勢。外高橋保稅區是最先發展起來的貿易特殊區域,至今支撐著國內同類區域40%的貿易量。“華交會”、“工博會”、以及即將召開的世博會,都為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平臺。事實上,許多已有的國際貿易中心都曾經在歷史上舉辦過世界博覽會。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是有條件有基礎的。

當然,就目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來看,金融危機對國際貿易的深重影響,也必然會牽連到貿易中心的發展方向和格局。機遇與挑戰并存。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必須找準關鍵點和突破口,因勢利導,積極推進。一是推進貿易便利化。這就要求系統完善的政策設計,使得上海地方經貿法規實施環境、商務交易信用履行環境、管理和服務技術創新支持環境、國際商務復合人才開發成長培養環境都有大幅度提升。海關、經管、外匯等部門應協同配合,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流程和行政成本,提供促進國際貿易的政策與行政管理環境。二是努力實現“一站式”貿易服務。上海應依據自身特點,可以在外高橋等特殊貿易監管區域首先進行管理體制的變革,打破內、外貿體系的界限,大力發展批發業和轉口貿易。同時通過政策引導,吸引有能力的物流、展覽、清算、結算等大企業入駐。將各方面的服務資源,包括融資與投資、外匯風險管理、國際經濟合作、商務市場營銷、商務結算與會計、商務翻譯和交流等服務,以及國際企業管理與經營、國際商務信息與市場調研、各類專業資訊服務等整合起來。幫助企業整合貿易鏈,鼓勵建立營運中心,以多樣化的運作模式集聚貿易企業和貿易流量,共同保障便利貿易的商業環境。

推進跨境人民幣結算城市集聚更多貿易量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率先在上海等城市進行,無疑是貿易便利化的重大契機。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結算貨幣——美元和歐元匯率都經歷了劇烈波動,因此企業普遍希望使用幣值相對穩定的人民幣進行計價和結算,從而規避使用美元和歐元結算的匯率風險。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就是建立一套銀行和外匯管理的聯動體系,使得企業能夠選擇降低風險的幣種進行結算。可以預見,在金融危機可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的情況下,穩定的人民幣將被國內外企業青睞,而能提供結算系統的這些城市將集聚更多的貿易量。

另一方面,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將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經貿關系發展,規避匯率風險,改善貿易條件,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在西方發達國家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通過人民幣結算能夠加快調整出口市場結構,積極開拓歐美以外的出口新渠道,特別是南亞、中東、中亞、東歐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出口市場,也有利于中國與周邊地區共同建立一些自由貿易區。

但是,在外匯管理方面,人民幣用于跨境貿易結算可能會使當前的進出口核銷制度出現操作性困難。因為,這里可能會存在人民幣來源混淆的問題,即如何界定資金是否來自境外。與進出口核銷相關的還有出口退稅的依據和憑證問題以及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問題等。這是一項大挑戰。如果上海能夠通過先行人民幣結算,將這些問題厘清,那么它將建立的整個報關系統、外匯管理系統和經濟管理系統,就較之其他后進地區更上一級,并因此具有較大的優勢。

目前整個國際趨勢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金融危機爆發至今,中國已遭遇40多起“兩反兩保”措施,涉及中國近20多億美元的出口。相比較之下,中方審慎使用WTO允許的貿易救濟措施,應國內產業要求,僅對4個產品發起了貿易救濟調查。中國非常清醒地認識到自由貿易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意義。中國并不打算同樣以貿易保護來回應。如何幫助企業降低風險,如何便利貿易的開展,仍然是未來的政策方向。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試行,相當程度也體現了這樣的思路。在貿易不再那么自由的大形勢下,上海進一步聚焦建設國際貿易中心,也有非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