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貿易結構優化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13 09:30:00

導語:地方貿易結構優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貿易結構優化分析論文

摘要:新疆對外貿易水平相對于內地省份有一定的差距。我國加入WTO后,新疆出口商品不合理及出口產品的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特點更為突出,導致新疆各大類出口產品屢遭發達國家技術貿易壁壘的沖擊。所以,對新疆不合理的貿易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來提升新疆商品的競爭力是當前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新疆;貿易結構;優化

一、新疆貿易結構變動分析

(一)新疆進出口貿易總量變動情況

以新疆統計年鑒所提供的基本數據為基礎,對新疆進出口貿易總量變化近20年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到如下結論:第一,從絕對量上看,新疆進出口貿易總量增長速度較快,從1985年的29197萬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794189萬美元。相比1985年,2005年的總增長率為2620%。第二,從環比增長率來看,1990年到1994年為止增長率較高,最高年份達到80%左右,在1995年相對于1994年出現負增長,1996年后恢復,并保持快速增長。到2001年后新疆及出口增長勢頭恢復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增長速度,總量上升速度也很快。第三,進出口總額絕對量增長曲線斜率在2003年后變得更陡,說明進出口總量增長正處于高速增長勢頭。

(二)新疆進出口貿易總量增長的深層原因分析

第一,從出口總量來看,新疆出口總額從1985年的18020萬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504024萬美元。相對于1985年總增長率為2697%,平均年增長率為134.8%,同進出口總量相比,還要高出3個百分點。第二,從新疆進口和出口總量水平變動中可以看出,2002年后新疆的進口量明顯增加,且上升速度快于進口總量。進口總量比較穩定,上升速度放緩。第三,進口總量自始至終保持著慢速增長勢頭。2002年后雖然有一定的增長勢頭,但是,相比于出口上升速度明顯小于出口。總的來講,新疆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量規模一直處于上升趨勢。在1998年和2002年進口總量超過出口總量之外,其他年份,新疆的凈出口總是大于零,國際收支總是處于順差狀態。

(三)新疆一般貿易和邊境貿易結構分析

根據2006年的統計資料,對出口的邊境貿易和進口的邊境貿易數據進行了綜合分析。第一,新疆對外出口當中,一般貿易所占的出口比重明顯小于邊境貿易,而且邊境貿易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一般貿易增長速度。一般貿易以1994年為期年,從29106萬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88036萬美元,增長率為202.4%,平均增長率為18.4%,而邊境出口貿易從1994年的23932萬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86237萬美元,增長率為1513.94%?熏年平均增長率為137.6%。①說明新疆出口貿易中邊境貿易占據絕對重要地位,對本地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率很大。第二,新疆進口貿易當中邊境貿易所占的份額比一般貿易所占的比重大。但是,一般貿易和進口貿易的分配格局并不像出口貿易那樣明顯有差異。一般進口貿易從1994年的16036萬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08894萬美元,總增長率為579.3%,而邊境進口貿易從1994年的27335萬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67648萬美元,總增長率為513.3%,增長率水平上還不如一般貿易。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從中亞進口的原材料較多,而新疆本地加工能力弱而不便于直接作邊境貿易,納入到一般貿易。

(四)新疆出口產品結構分析

第一,根據歷史數據所計算的出口產品歷史變動說明,新疆對外出口貿易中,工業制成品所占的比重較大,而初級產品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從相對指標來看,工業制成品出口量在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從1981年的42%上升到2005年的90%。說明新疆外貿出口結構已經達到合理化水平。從初級產品出口數據來看,從1981年的58%左右下降到9%左右。這說明,新疆的貿易格局出現喜人的結果,出口貿易結構已處于向著高級化發展的臺階。第二,該趨勢說明,初級產品出口量從1995年后一直在下滑,2000年初雖然有些上升,但是,到了2003年后開始大幅下滑。從絕對量來看,無論是初級產品還是工業制成品,其總量處于上升趨勢。由于工業品的上升速度快于初級產品,因而初級產品在出口總量中比重下降。因此,不要把這種優化趨勢認為是絕對優化,應該理解為相對優化。第三,工業制成品出口中不同制成品出口格局。以2005年為例,通過對工業制成品出口產品的四大分類進行了拼圖分析,發現如下事實:

相對于1981年而言,化學制品出口比重明顯下降,雜項制品出口量有所上升,而紡織品和農產品出口量明顯上升,機械和運輸設備出口量明顯增加。說明出口結構向著進一步優化的方向發展。第四?熏初級產品出口結構的分析說明,食品和活動物的出口一直處在上升趨勢。占比達到10%以上的其他兩種初級產品,即非食用原料和礦物燃料的出口趨勢來看,非食用原料的出口所占的比重處于下降之勢,而礦物燃料的出口量反而處于上升態勢。但是,我們從其動態來看,發現沒有絕對上升和下降趨勢。是一種動態的周期性變動,進一步論證了初級產品貿易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以及價格不穩定和貿易格局無法掌控等特點。

(五)新疆進口產品結構分析

第一,根據歷史數據所計算的進口產品歷史變動說明,新疆從外進口貿易中,工業制成品所占的比重較大,但比重在逐年下降。從初級產品進口數據來看,從1981年的9%左右上升到40%左右。而工業制成品進口量在總進口中所占的比重從1981年的91%下降到2005年的60%。這說明,新疆的貿易格局出現喜人的結果,進口貿易結構也處于向著高級化發展的臺階。第二,工業制成品進口中不同制成品進口格局。以2005年為例,通過對工業制成品進口產品的四大分類進行了拼圖分析,發現如下事實:相對于1981年而言,化學制品進口比重有所上升,紡織品和農產品進口量明顯上升,而雜項制品進口量明顯下降,機械和運輸設備進口量明顯下降。第三,初級產品進口結構的分析說明,食品和活動物的進口一直處在下降趨勢。占比達到10%以上的其他兩種初級產品,即非食用原料和礦物燃料的進口趨勢來看,非食用原料的進口所占的比重處于上升之勢,而礦物燃料的進口量反而處于下降態勢。但是,我們從其動態來看,同樣發現沒有絕對上升和下降趨勢,是一種動態的周期性變動。二、新疆出口貿易結構存在的問題

(一)出口商品的要素稟賦并沒有實質性改變

在新疆出口商品結構中,雖然工業制成品所占比重已經超過了初級產品,但是,仍然以“雜項制品”和中低技術的“機械運輸設備”為主。同我國其他地區相比,新疆的出口商品結構尚處于較低層次,基本上是“以量取勝”,即通過增加出口商品的數量來擴大出口。另外,初級產品出口的絕對數量的持續增長,一方面反映出產業結構低級化,另一方面,則反映出了初級產品的加工深度不夠。

(二)出口商品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型產品或粗加工品占了較大的比重

在新疆出口商品結構中,技術含量高的工業制成品比重偏低。就機電產品而言,內地均以技術與資本密集型的機械設備為主,機電產品中九成以上是機械設備。新疆機械設備在機電產品中所占比重雖然也上升到一定比例,但是,其中的技術含量和知識含量都跟內地有較大的差距。高科技的緩慢發展嚴重阻礙了新疆貿易的發展進程。

(三)服務貿易發展滯后

由于沒有充分利用國家鼓勵服務貿易的相關政策,服務貿易管理體制不完善,不能合理有效引導外資投向通信、生物醫藥、軟件等高技術產業;鼓勵政策性銀行開展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政策貸款,支持企業在電子通信、機械制造、石油化工等領域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等,致使新疆的服務業存在著供給不足,比重偏低,結構不當,競爭力差等問題。

三、優化新疆外貿結構的相關對策

(一)鼓勵外貿企業、生產企業與科研機構結合

在授予有條件的生產企業和科研院所經貿權的同時,鼓勵科研院所、生產企業同外貿企業組織聯營公司。外貿企業可依靠科研機構、生產企業,并在科研、生產領域積極投資聯營。科研機構可以科技成果或專業技術投資作為股份或投資,積極參與生產或外貿經營活動。外貿企業、生產企業和科研機構對研究與發展應予以重視并投入一定資金,通過人員交流、相互派人任職、相互投資、合辦企業等多種方式加強貿工技結合。

(二)在外匯、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

對出口技術、成套設備和高新技術產品所需外匯優先予以支持。為出口技術、成套設備和高新技術產品而進口的原材料、零部件,按進料加工的有關規定辦理。自營出口技術、成套設備和高新技術產品的生產企業和科研院所享受與外貿企業同等的出口退稅待遇。鼓勵貿工技結合企業出口技術、成套設備和高新技術產品。對出口技術、成套設備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單位可在工資總額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獎金,用于獎勵從事出口的科技、外貿和其他有關業務人員。

(三)發展服務貿易

促進服務貿易發展。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擴大旅游、中文教育、醫療服務和電信服務、運輸等服務貿易出口;加快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完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建立部際聯合工作機制,形成對服務貿易統一的宏觀管理;完善服務貿易統計制度;開展服務貿易促進工作,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四)建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國際貿易信息傳遞、交流的中介機構

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對現有出口生產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高技術含量和技術附加值,有必要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的中介機構,在外貿企業、生產企業和科研機構之間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和國際經貿信息的傳遞與交流機構。

參考文獻:

[1]張二震,馬野青.國際貿易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美]多米尼克·薩爾瓦多.國際經濟學[M].張二震,仇向洋,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2.

[3]劉德學,樊治平.國外資源對經濟增長貢獻的測算模型與應用[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1(2).

[4]沈坤榮.1978—1997年增長中國經濟因素的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1998,(4).

[5]新疆統計局.新疆統計年鑒2006[K].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