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模式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論文

時間:2022-10-14 11:36:00

導語:美國貿易模式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國貿易模式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論文

摘要:在時下關于美國經濟衰退對世界經濟影響的討論中,貿易渠道雖然總是被提起,但是國際貿易傳導美國經濟衰退的作用卻并沒有被充分認識到。主要從國際貿易傳導經濟衰退的渠道和傳導機制的角度研究此次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關鍵詞:經濟衰退;國際貿易方式

1美國經濟衰退是否通過國際貿易方式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

(1)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先要考慮國際貿易傳導經濟衰退的兩個鏈條:首先,美國經濟衰退是否引起了美國進口的大幅度減少。其次,美國進口量減少是否顯著引起了各國GDP增長率的下降。

從1948年至2006年期間美國GDP增長率與進口增長率的時間序列數據來看,美國的歷次經濟衰退均伴隨著進口增長率的顯著下降。考察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IFS中有不變價GDP數據的國家、并且同時在聯合國的COMTRADE數據庫中是美國進口來源地的國家或地區。符合這一條件的樣本國家或地區有130個。在這130個樣本中,有74個國家或地區在2001年GDP增長率和向美國的出口增長率同時下降了。這些國家包括英、法、德、意等主要歐盟國家,也包括中、日、韓等東亞國家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等主要東盟國家。這74個國家涵蓋了世界經濟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其平均GDP增長率在2001年下降了約3.1個百分點。而且,總體來看,向美國的出口增長率下降得越多,其GDP增長率也下降得越快。這就意味著,美國經濟衰退在導致其進口下降的同時,也確實會導致出口國的GDP增長率下降。由于美國進口下降會導致一些出口國的GDP下降,出口國的收入下降會進一步引起這些出口國的進口下降,進一步的傳導會放大美國進口下降對世界貿易總額的影響。

(2)從2009年第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現狀看我國經濟所受影響。

據國家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第一季度,我國重點商品進出口額有將近90%出現下滑;主要進出口地區的進出口總額全部出現下滑,進出口總值相對上年同期下降了24.9%,其中,出口金額降低了19.7%,進口金額下降了30.9%。此外,我國對主要國家(地區)的貿易總額也均出現下滑。第一季度我國貿易總值為4287.4億美元,同比降低了24.9%;其中,出口總值為2455.4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9.7%,進口總值為1832.0億美元,同比降低30.9%。

綜上,對兩個前提的分析以及最新的中國進出口數據可得,美國經濟衰退的確通過了貿易方式對我國經濟產生影響。

2美國經濟衰退通過貿易途徑影響我國經濟的傳導機制

美國經濟減速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首先是通過貿易途徑影響中國出口。原因之一是2007年對美出口已占我國總出口的19%,美國進口需求的下降將直接導致我國對美國出口的下降。另一方面,美國仍然是世界最主要的進口國,2006年美國的進口占世界進口總額的15.4%。美國經濟減速通過影響我國出口,進而會對我國的進口、凈出口、GDP、投資和消費產生影響,并且這些影響是相互作用的,進而對我國的總體經濟發生影響。其傳導機制表現為:(1)出口的減少通過加工貿易會對進口產生影響,同時進口的變化也將影響出口。原因是加工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地位使進口和出口之間產生了相互決定的雙向因果關系。根據中國2007年的貿易數據,在1美元的出口中,大約有0.5美元是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的,而在1美元的加工貿易出口中,需要進口0.6美元原材料和零部件。因此,平均來看,1美元的出口減少,會導致加工貿易進口減少0.3美元,從而凈出口減少0.7美元。(2)出口和進口的變化使凈出口隨之改變。凈出口作為GDP的一個組成部分,其變化將引起GDP的改變。(3)出口的減少會通過企業產出的減少,直接導致出口企業投資需求下降,由此對其他企業(包括非出口企業)的產品需求會下降,這些企業的投資需求也將隨之下降。投資需求一般取決于資本的邊際收益與資本成本之比。出口減少會降低企業的出口收入和利潤,因此會降低資本的邊際收益。如果資本成本沒有發生變化,則出口減少必然降低投資需求。進而引起GDP的改變。(4)GDP變化后通過收入的改變會引起消費的改變,消費和投資的改變又會使進口發生變化。一般認為。消費總是取決于收入的。當居民收入下降時,消費也會隨之下降。當然,持久收入和臨時收入變動對消費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持久收入的消費傾向接近于1,而臨時收入的消費傾向接近于0。當居民收入發生變動時,他可能將其一部分當作持久收入的變動,一部分當作臨時收入的變動。因而邊際消費傾向的大小反映了居民對收入變動性質的判斷。消費傾向越接近1,居民更多地認為收入變動是持久性的,消費傾向越接近0,居民更多地認為收入變動是臨時性的。同時,消費變動會進一步引起收入的變動,并引起無限次的循環影響,這種影響被稱為乘數作用。(5)投資和消費作為GDP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變化將引起GDP的變化,GDP的變化通過投資、消費、進口方程又將影響投資、消費、進口和出口,最終影響GDP,之后再進入下一輪的循環影響。公務員之家

出口對GDP的影響還會隨著出口依存度的提高而逐步提高。一般而言,1個單位的出口變動,引起GDP變動會超過1個單位。因此,對于象中國這樣對出口依存度非常高的國家,不管其凈出口占GDP的比例有多大,外需的變動都會主導GDP的變動。

可見,美國經濟衰退導致進口需求下降對于我國GDP的綜合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國際貿易在傳導美國經濟衰退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

3金融危機過后,我國出口增長誠信原因

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需求方的因素。東亞的出口增長已經超出了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貿易逆差增長和消費增長的承載極限。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從實體經濟角度找到的重要原因是難以為繼的全球國際收支失衡。

第二,供給方的因素。即便沒有這場危機,留給中國的出口增長空間也很有限。經過過去幾年飛速的產能擴張。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已經在世界市場上占據了很大的份額,留下的增長空間大大收縮。隨著中國相對其它更貧窮國家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喪失,會進一步積壓了勞動密集型產品未來的出口增長余地。產業升級會為出口帶來新的增長點,但是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擴張與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擴張完全不是一個路子,前者靠的是技術、管理經驗和人力資本,后者靠的是基礎設施、勞動力和物質資本。在人均GDP3000美元的水平上,中國在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和出口方面上還大有可為,進步的余地很大。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對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保持出口持續增長必不可少,也是中長期人均收入增長最重要的推動力。但是,產業升級不是一兩天就能夠完成的。不可指望通過推動中國制造業產業升級就能在短期內占據中高端制造業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超過GDP增速數倍的出口增速只屬于特定時期的特殊產物。度過了體制松綁之后的迅速上升階段以后,制造業每前進步都會越來越難,要求也越來越高,與之相對應的出口再也難像以前那樣實現一擁而上的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