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農產品產業內商業交易問題探討
時間:2022-05-13 09:05:00
導語:國內農產品產業內商業交易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本文利用最常用的GL指數測算了我國1992年到2003年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并詳細分析了我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長期變化趨勢和結構特征,結果表明我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程度總體上在逐年提高,且產業內貿易品種有日益增多的趨勢。
關鍵詞:GL指數產業內貿易農產品
產業內貿易(Intra-industryTrade)是指同一個產業內的產品在兩國間相互進口和出口的貿易活動。二戰以后,這種新的貿易形式發展十分迅速,在當代的國際經濟活動中,產業內貿易已經成為影響國際分工、促進新興和主導產業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重要方面。20世紀70年代以來,產業內貿易研究一直是經濟學界的熱點,然而目前詳細探討我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研究尚不多見。本文利用最常用的GL指數測算了我國1992年到2003年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并詳細分析了我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長期變化趨勢和結構特征,結果表明我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程度總體上在逐年提高,且產業內貿易品種有日益增多的趨勢。
一、引言
長期以來,國際學術界普遍認為農產品貿易問題屬于產業間貿易(Inter-industryTrade)問題,通過比較優勢理論和要素稟賦理論等傳統貿易理論就能夠得到解釋和說明。然而,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對產業內貿易進行研究時,Grubel和Lloyd(1975)發現,農產品領域內也存在產業內貿易問題。農產品產業內貿易與季節性因素、較高的運輸成本有關。McCorriston和Sheldon(1991)首次利用OECD的數據,對美國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進行了研究。Neffetal(1996)利用USDA1990-1994年的數據檢驗了不同區域貿易集團加工食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變動趨勢的差異。KishorSharma(2002)利用澳大利亞的數據研究了分析了加工食品在產業內貿易的重要性,指出規模經濟和產品差異利于產業內貿易。MinKyoungKim、GueDaeCho和WonW.Koo利用時間序列和引力模型(Gravitymodel)分析了市場規模、匯率和運輸成本對美國和加拿大的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的影響作用。
近幾年來國內學術界也開始重視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問題的研究,但迄今為止進行系統、專門研究的文獻仍然少見。潘文卿(2000)對中國農產品產業間貿易優勢與產業內貿易狀況進行了實證分析。祁春節(2001)在研究美國柑橘產業與貿易問題時發現,美國柑橘及其加工品存在著產業內貿易。孫東升(2001)在其著作《WTO與中國農產品貿易》分析了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并認為中國農產品貿易以產業內貿易為主。曾玉榮(2001)采用GL指數對1986年至2000年9月份的臺灣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情況進行了計算分析。羅余才(2002)計算出了從1992年到1996年我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指數,并指出我國農產品貿易中同樣存在產業內貿易,而且主要集中在幾個勞動密集型的農產品種類中,并進一步指出,產品差異和需求的多樣性是影響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必要條件,而各國的國際貿易政策、國際市場結構、規模經濟和技術進步是影響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充分條件。
本文將采用目前最常被應用來衡量產業內貿易的指標Grubel&Lloyd(G&L)指數法來測算我國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程度,GL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GL=1-|出口-進口|/(出口+進口)
該指標表示當出口或進口為0時,則此指標值亦為0,即完全沒有產業內貿易,而當出口等于進口時候指標值等于1,即出口與進口是完全產業內貿易。通常情況下此指標的數值應介于0與1之間,越接近1則表示產業內貿易越明顯,本文則以0.5為界限,把大于0.5的農產品視為以產業內貿易為主的產品,而小于0.5的視為是以產業間貿易為主的農產品。
二、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長期趨勢
我們利用1992到2003年的海關統計數據測算了我國五大類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剔除了部分產業內貿易指數低于0.2的農產品種類,具體結果列在了表1中。從我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總體結構來看,我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種類有不斷提高的趨勢,1992年產業內貿易指數大于0.5有7章(表2),占所選的五大類20章農產品的35%,2003年則有10章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超過了0.5,比例提高到了50%,這一趨勢再次表明我國近半數農產品已經主要以產業內貿易為主。具體來看1992年到2003年我國幾大類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的變化趨勢為:
表1:1992-2003年我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指數測算表
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第1類0.310.350.370.320.370.360.430.620.690.680.730.77
01章0.080.080.090.130.180.160.220.290.240.190.270.53
02章0.270.330.240.170.250.270.290.840.920.830.970.92
03章0.380.450.480.450.510.450.550.620.700.680.700.72
04章0.610.570.710.570.450.580.671.000.930.930.830.78
第2類0.630.450.451.000.910.640.670.740.910.980.820.97
08章0.250.230.280.300.600.670.720.760.940.920.810.80
10章0.950.810.900.040.140.860.630.610.520.740.450.29
12章0.240.230.190.280.560.940.720.660.440.430.510.33
第3類0.410.570.450.300.370.580.360.190.220.260.130.08
第4類0.500.380.430.590.640.710.630.460.520.490.460.43
17章0.580.340.900.400.830.870.980.870.990.590.900.95
19章0.220.330.320.200.140.120.110.280.330.370.490.44
22章0.190.270.180.170.190.260.290.430.490.410.400.46
24章0.630.480.090.530.640.560.310.410.810.820.720.77
第11類0.840.760.850.930.990.980.940.850.500.490.450.42
51章0.710.680.780.640.700.780.790.870.790.730.740.88
52章0.800.620.880.930.940.910.960.840.860.890.810.86
53章0.530.590.580.620.610.750.780.690.690.740.800.91
資料來源:根據我國海關統計資料測算得到
第一類活動物;動物產品
01章活動物02章肉及食用雜碎
03章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04章乳品,蛋品,天然蜂蜜等
第二類植物產品
08章食用水果及堅果;甜瓜或柑桔屬水果等
10章谷物12章含油籽仁及果實、稻草、秸桿等
第三類動植物油、脂及其分解產品
第四類食品;飲料、酒及醋;煙草等
17章糖及糖食19章谷物、糧食粉、淀粉或乳制品22章飲料、酒及醋24章煙草及煙草代用品的制品
第十一類農產品紡織原料
51章羊毛、動物細毛或粗毛;馬毛紗線及其機織物52章棉花53章其他植物紡織纖維,紙紗線及其機織物
(一)活動物與動物產品由產業間貿易變為產業內貿易,且產業內貿易程度不斷提高
活動物與動物產品整體的產業內貿易指數由1992年的0.31提高到了2003年的0.77,從1999年開始提高到了0.5以上,說明整體上我國的該類產品在1999年前是以產業間貿易為主,但是1999年開始轉變為以產業內貿易為主,同時也表明我國該類產品的總體比較優勢的下降。具體來看,該類產品中,04章(乳品、蛋品與天然蜂蜜等)一直處于很高的產業內貿易水平,平均產業內貿易指數為0.72,且在1999年后一直都在0.78以上。01章(活動物)產品和03章(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產品的GL指數表現出持續平穩上升的趨勢,而02章(肉及食用雜碎)產品在1999前的產業內貿易指數一直在0.33以下徘徊,但是1999迅速提高到了0.84,可見02章產品在我國第一大類農產品的由產業間貿易轉變為產業內貿易起了主要的拉動作用。
(二)植物產品總體上以產業內貿易為主,但是產業內貿易產品種類有所變化
植物產品平均產業內貿易指數為0.76,且除了個別年份外,產業內貿易指數都在0.63以上,說明該產品整體上是以產業內貿易為主。其中,07章(食用蔬菜.根及塊莖)基本完全以產業間貿易為主。08章(食用水果及堅果;甜瓜或柑桔屬水果)產品從1996年開始由產業間貿易為主變為以產業內貿易為主,且在2000年后產業內貿易程度一直很高。同期內,10章(谷物)的產業內貿易指數總體上在不斷下降,12章(含油籽仁及果實、稻草、秸桿)產品的GL指數則先上升隨后又不斷下降,表明該產品經歷了更加復雜的變化過程。
(三)動植物油、脂及其分解產品總體上以產業間貿易為主
該類產品的GL指數平均為0.33,且除了1993年和1997年外,GL指數一直0.45以下,且從變化趨勢看也呈現不斷下降的過程,2003年GL指數僅為0.08,基本可以認為完全是產業間貿易,也表明我國該類產品的比較優勢在由不斷提高的趨勢。
(四)食品、飲料、酒及醋與煙草等產品總體上產業內與產業間貿易相當,但內部產品差別較大
16章(肉、魚、甲殼動物及軟體動物制品)產品、20章(蔬菜、水果及植物其他制品)產品基本完全是產業間貿易,也說明我國在這兩類產品方面依然保持很強的國際競爭力。22章(飲料、酒及醋)產品和19章(谷物、糧食粉、淀粉或乳制品)也以產業間貿易為主,但是這兩類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呈現不斷提高的趨勢,說明產業內貿易程度在不斷提高。
17章(糖及糖食)和24章(煙草及煙草代用品的制品)產品總體上則以產業內貿易為主。
(五)農產品紡織原料總體上已經由以產業內貿易為主變為以產業間貿易為主
該類產品的總體GL指數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其中51章(羊毛、動物細毛或粗毛、馬毛紗線及其機織物)、52章(棉花)和53章(其他植物紡織纖維,紙紗線及其機織物)主要以產業內貿易為主,這三章產品的平均GL指數都在0.7以上。且51章和53章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水平有不斷提高的趨勢。而該類產品中的50章(蠶絲)產品則主要以產業間貿易為主。
表2:我國以產業內貿易為主的農產品列表
199219972003平均
產品種類GL指數產品種類GL指數產品種類GL指數產品種類GL指數
04章0.6104章0.5801章0.5302章0.53
10章0.9508章0.6702章0.9203章0.56
17章0.5810章0.8603章0.7204章0.72
24章0.6312章0.9404章0.7808章0.61
51章0.7117章0.8708章0.8010章0.58
52章0.8024章0.5617章0.9517章0.77
53章0.5351章0.7824章0.7724章0.56
52章0.9151章0.8851章0.76
53章0.7552章0.8652章0.86
53章0.9153章0.69
三、中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結構特征
2003年我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指數超過0.9的是17章(糖及糖食),其次是02章(肉及食用雜碎)和53章(其他植物紡織纖維,紙紗線及其機織物)。GL指數超過0.8的有51章(羊毛、動物細毛或粗毛、馬毛紗線及其機織物)、52章(棉花)和08章(食用水果及堅果;甜瓜或柑桔屬水果)(表2)。平均來看GL指數較高的依次是52章(棉花)、17章(糖及糖食)、51章(羊毛、動物細毛或粗毛、馬毛紗線及其機織物)和04章(乳品、蛋品與天然蜂蜜等)。綜合來看我國活動物產品、水果類產品、谷物、糖類、煙草制品和紡織原料是以產業內貿易為主的農產品,可見土地密集型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中的部分“消費者導向產品”在我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這種產業內貿易結構的出現應該與我國土地資源稀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
四、結論與討論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程度在逐年提高,且產業內貿易品種日益增多。農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總體上趨于上升說明中國農業總體上正在失去外貿競爭優勢。但與此同時,在中國產業內貿易較發達的農產品上,中國與貿易伙伴國一樣也享受到了產業內貿易的利益。另外,中國在農產品外貿優勢有所下降的條件下,積極發展產業內貿易,對中國農業的發展也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通過產業內貿易學習貿易伙伴國在產業組織、技術進步和追求產品個性化方面的優點和長處,這一點尤其對中國農產品加工品的生產、促銷等方面大有好處;另一方面,產業內貿易作為交易雙方相互需求并相互滿足的貿易,有利于中國與貿易方的相互依存與合作,有助于改善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的外部環境。
在前面的分析中沒有涉及到對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原因的討論,通常認為規模經濟、產品差異、需求多樣化、季節差異等是導致產業內貿易的主要原因。但是農業與制造業顯然有不同的產業特征,所以以制造業為分析基礎的產業內貿易理論顯然是不能完全地解釋我國乃至世界上日益發達的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現象的,所以關于農產品產業內貿易的原因及決定因素是今后有待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BashirA.QasmiScottW.Fausti.NAFTAIntra-industryTradeinAgriculturalFoodProducts.Agribusiness,Vol.17(2)255–271(2001)
[2]DonP.ClarkandDeniseL.Stanley.DeterminantsofIntra-IndustryTradeBetweenDevelopingCountriesandtheUnitedStates.JournalofEconomicDevelopment.Volume24,Number2,December1999
[3]KishorSharma.Howimportantistheprocessedfoodinintra-industrytrade?TheAustralianExperience.JournalofEconomicStudies,Vol.29No.2,2002
[4]RoyJ.Ruffin.TheNatureandSignificanceofIntra-industryTrade.Economics&FinancialReview,FourthQuarter1999.
[5]潘文卿90年代中國農業競爭優勢變化及21世紀的抉擇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動態總字45期
[6]保羅•克魯格曼著,黃勝強譯.克魯格曼國際貿易新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7]羅余才.我國農產品貿易中的產業內貿易.農村經濟,2002(9)
[8]強永昌.產業內貿易論——國際貿易最新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9]許統生.布蘭德—克魯格曼產業內貿易模型及擴展.世界經濟,2000(7)
[10]苑濤.西方產業內貿易理論述評.經濟評論,2003(1)
[11]曾玉榮.臺灣外銷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指數分析.臺灣農業探索,2001(2)
[12]趙志剛.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內貿易的決定變量.世界經濟文匯,2003(4)
[13]魯明泓.中國產業內貿易指數的測算與評估.國際貿易,1995(4)
- 上一篇:小議國際商業交易的人文化拓展
- 下一篇:房屋施工質量管理工作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