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紡織品貿易爭端綜述

時間:2022-04-13 04:09:00

導語:各國紡織品貿易爭端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國紡織品貿易爭端綜述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近期發生在中美、中歐之間關于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爭端很好地診釋了其中深刻的涵義。作為為紡織業提供原料的企業,上海石化及其員工理應對中美、中歐之間關于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爭端給予關注。2005年5月23日,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稱:根據《中國加人世貿組織工作組報告書》(以下簡稱“人世報告書”)第242段,要求與中國政府就棉制針織襯衫、棉制褲子和棉制及人造纖維內衣的進口限制問題進行磋商。2005年5月27日,歐盟貿易代表致信中國商務部部長,通報了歐委會已決定根據人世報告書第242段的規定,就T恤衫和亞麻紗兩類產品向中方提出正式磋商請求,要求對我國上述兩種紡織品實施紡織品特別限制措施。

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和歐盟委員會引用的人世報告書第242段規定指的是:中國在加入WTO時承諾的一條關于其他世貿組織成員對中國出口的紡織品和服裝可采取不同于WTO有關保障措施協議的特殊保障措施的規定。規定的內容主要包括,中國代表同意下列規定將適用于紡織品和服務產品貿易,直至20()8年12月31日,并成為中國加人條款和條件的一部分。如一Wll,O成員認為《紡織品與服裝協定》所湯蓋的原產于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產品自《習VTO協定》生效之日起,由于市場擾亂,威脅阻礙這些產品貿易的有序發展,則該成員可請求與中國進行磋商,以期減輕或避免此市場擾亂。請求進行磋商的成員在提出磋商請求時,應向中國提供關于磋商請求的原因和理由的詳細事實聲明,并附提出磋商請求成員認為能夠證明下列內容的現行數據:

(1)市場擾亂的存在或威脅;

(2)在該市場擾亂中原產于中國產品的作用。

而對市場擾亂的定義,入世報告書第13條“過渡性保障措施”條款中第246段是這樣規定的:在確定是否存在市場擾亂時,包括是否存在快速增長的進口產品,無論是絕對增長還是相對增長,與對國內產業的任何實質損害或實質損害威脅之間的因果關系,有關主管機關將考慮客觀因素,包括:

(l)屬調查對象的產品的進口量;

(2)該產品進口對該確叮O進口成員市場中同類或直接競爭產品價格的影響;

(3)該產品的進口對生產同類或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產業的影響。

可以說,《中國加入WTO工作組報告書》中有關過渡性保障措施條款的規定是一個明顯違背WlO基本原則的規定,是套在中國企業頭上的一個緊箍咒,時刻威脅著中國產品的正常出口。因為WTO允許各成員采用保障措施時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的要求,具體規定如下:對進口數量方面的規定:一成員只有在根據下列規定確定正在進口至其領土的一產品的數量與國內生產相比絕對或相對增加,且對生產同類或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方可對該產品實施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應針對一正在進口的產品實施,而不考慮其來源。對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方面的規定:在根據本協定規定確定增加的進口是否對一國內產業已經或正在威脅造成嚴重損害的調查中,主管機關應評估影響該產業狀況的所有有關的客觀和可量化的因素,特別是有關產品按絕對值和相對值計算的進口增加的比率和數量,增加的進口所占國內市場的份額,以及銷售水平、產量、生產率、設備利用率、利潤和虧損及就業的變化。此外,進口成員必須證明進口量的增長與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對比WTO保障措施協議和人世報告書過渡性保障措施條款的規定,大家不難發現,WTO保障措施協議要求實施保障措施的條件較高,它必須同時符合三個條件,即進口數量激增、存在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兩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另外,WTO保障措施協議規定,針對特殊產品采取的保障措施必須是針對全部進口成員的,不能單獨對某一個成員實施保障措施。而過渡性保障措施條款規定只要存在所謂的市場擾亂,就可以針對中國出口紡織品實施保障措施。在具體保障措施的選擇上,Wl0保障措施協議和中國入世報告書中有關過渡性保障措施條款也存在較大差異戊VTO允許各成員采用的保障措施包括提高關稅或實施配額管理,一般情況下,不主張采用數量限制方法保護進口成員的國內產業,而較多地采用增加關稅的方法。韓國對中國大蒜出口實施的保障措施就采用了增加特別進口關稅的辦法。在實施保障措施后,進口成員還應該考慮給予出口成員適當的貿易補償。而過渡性保障措施條款則明確規定可以采用數量限制,且不用考慮給予適當的貿易補償。應該說,美國和歐盟對我國紡織品采用特殊保障措施的做法帶有明顯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因為,特殊保障措施的設立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國內產業中的一些幼稚產業或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而美國和歐盟的紡織品和服裝產業不屬于此。況且WTO紡織品和服裝協議早在1994年就制定了逐步放開紡織品和服裝數量限制的時間表,在增長率方面的規定如下:在多種纖維協定項下雙邊協定生效前的12個月的年增長率的基礎上,規定每個階段的年遞增系數,兩者之和即為一體化的增長率。

三個階段的年遞增系數分別為:

第一階段,自協議生效日起至生效后的第36個月期間(1995年1月1日1998年1月1日)為不少于16%;

第二階段,自協議生效后的第37個月至第84個月期間(1998年1月1日2002年1月1日)為不少于25%;

第三階段,自協議生效后的第85個月至第120個月期間(2002年1月1日2004年1月1日)為不少于27%。

而歐盟和美國自1995年1月1日起,始終未嚴格按照Wl,O紡織品和服裝協議的規定逐步放開紡織品配額,因而導致2偽5年1月1日起,紡織品配額取消后,中國紡織品出口量和出口額從表面上看劇烈增加,究其根源,還是美國和歐盟貿易政策不符合WTO規定造成的。雖然,歐盟和美國在我國紡織品貿易方面采取了一些無理的做法,但由于中國人世報告書承諾WTO成員在中國人世12年內可以采用有關過渡性保障措施條款,因此今后類似情況也可能再次發生。為此,我國企業必須充分重視這個問題,并制定相應的措施,以保護自身的利益。

客觀上講八盯TO的一些主要成員在貿易問題上確實存在雙重標準,他們利用人世談判中的有利地位和勺VTO規則設置各種貿易障礙,一方面,要求中國開放市場;另一方面,極力保護國內市場。有時甚至不惜為了保護國內一個或幾個中小企業的利益,而發起反傾銷或保障措施調查。美國對原產于中國的彩電發起的反傾銷就是一個很好的事例。過度、不合理地使用反傾銷和保障措施也是中國人世后過渡期國外貿易保護主義的一個顯著特點。對此,國內生產企業應該積極行動起來,積極做好應對工作。要逐步減少其他WTO成員對我國出口產品實施保障措施等貿易限制手段,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國企業必須逐步規范出口秩序,建立以出口數量(出口額)和出口價格為主要內容的貿易檢測體系和習叮TO主要成員貿易調查動態信息網絡。各出口企業應從大局出發,維護整個行業利益,切不可為了自己的蠅頭小利而置整個行業利益于不顧。行業協會應該承擔起規范出口企業出口行為的職責,通過自己行業自律和企業自律守則,規范行業內部的竟爭秩序。這也是當前情況下,中國企業在享受人世成果時減少國外實施保障措施的最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