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貿易南擴難題畢業論文
時間:2022-03-31 02:46:00
導語:北美貿易南擴難題畢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994年12月上旬召開的邁阿密美洲國家首腦會議不僅確定了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最后時間表,同時,在這次首腦會議上,在美國的倡導下,與會成員國還一致商定要以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區)為基礎,逐步向南擴展,以便最終于2005年1月1日正式組建西半球自由貿易區,即美洲自由貿易區。然而,好事多磨,自從確立NAFTA南擴的目標后,從1995年到2001年,美國因自身原因錯過了NAFTA南擴的有力時機,當然,美拉尤其是巴西同美國在某些問題上存在著分歧,也是其進展不大的一個成因。不過,從2001年冬天特別是進入2002年以后,NAFTA南擴的步伐則有所加快。
進展
眾所周知,克林頓雖然在其擔任美國總統的兩屆任期內,美國經濟實現了長達10年的持續增長,然而,在推進NAFTA南擴方面,他卻是個失敗者。與之相比,現任美國總統布什盡管在對付國內經濟方面沒有多大作為,卻在NAFTA南擴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概述起來,進入2002年之后,NAFTA在南擴中取得如下較大進展:
獲得貿易促進授權法案自從1994年1月1日NAFTA獲得美國國會通過后,在此后長達8年的時間里,前總統克林頓絞盡腦汁,卻始終沒有得到貿易促進授權法案,也就是所謂的“快速道”授權。這項“快速道”授權規定,對于美國總統與外國簽署的雙邊貿易協議,國會只能予以批準或者否決,不可修改貿易協定的內容而使審議的過程久拖不決。這項授權最早產生于1974年,直到1994年NAFTA組成后,方予以終止。鑒于1992年NAFTA草案批準后,美國一些國會議員就勞工和環境問題提出質疑,因此,當1994年國會賦予NAFTA法律文件后,此后,美國國會便沒有批準延長這項授權。在現任總統布什之前,共有5位美國前總統享有這項外貿談判權力。
近年來,特別是2001年至2002年期間,由于美國外貿逆差不斷加大,為了擴大海外市場,以推動美國貿易出口,布什強烈要求美國國會批準恢復給予總統貿易促進授權法案,即“快速道”授權,為此,布什曾親自到美國國會進行游說,在布什的多次親自游說下,美國眾議院于2002年7月27日以215票對212票的微弱多數批準了這項授權法案。隨后,美國參議院也在2002年8月1日以64票對34票的表決結果通過這項法案。在美國眾參兩院先后通過貿易促進授權法案后,布什總統最后于2002年8月7日正式批準該項法案。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就任總統期間,雖然不止一次地向拉美國家許愿,美國將與這些國家或以集團名義,或以國家名義簽署雙邊貿易協定,但是,因為沒有得到美國國會“快速道”授權,結果每次出訪,都是無果而歸。布什于2001年初入主白宮后,雖然參加了2001年4月下旬在加拿大魁北克召開的美洲國家首腦會議,但因手中沒有美國國會賦予的“快速道”授權這柄上方寶劍,結果,布什也不得不掃興而歸。而這次從美國國會手中得到了盼望已久的貿易促進授權法案,它為NAFTA南擴的順利進行創造了前提條件,并為拉美單個國家或貿易集團同北美三個締約國分別簽署雙邊貿易協議打下堅實基礎。
智利在2002年底加入NAFTA已成定局在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貿易區初步組建后,按照原先的設想,智利將成為首批加入NAFTA的候補成員國,并在1995年5月成為NAFTA的正式成員。這是因為,智利在拉美國家中是第一個實行對外開放的國家,況且,該國經濟在拉美所有國家中比較穩定,與美國較早實施經貿合作,是美國政府比較看中的國家。同時,智利還是拉美安第斯貿易集團的重要成員國。因此,吸收智利加入NAFTA不僅可以進一步推動兩國經貿往來,還可以在整個拉美國家中率先起到加入NAFTA的示范作用。但是,由于美國大公司和大農場主的拼命阻攔以及美國政府態度曖昧,以至于延誤了智利加入NAFTA的大好時機。雖然如此,NAFTA的另外兩個締約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還是分別于1995年8月和10月先后同智利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但由于美國沒有與智利達成雙邊自由貿易協議,結果智利成為NAFTA成員國的愿望告吹。智利雖然沒有加入NAFTA,然而,南方共同體市場卻向它伸出了歡迎的雙手。經過多次談判,智利終于在1996年6月底成為南方共同市場的一個聯系成員國家。
2001年“9·11”事件后,美國對外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要在國際上加強反恐合作;另一方面,在全球洶涌澎湃的地區經貿合作面前,美國不能袖手旁觀,更不可把其傳統勢力范圍——拉美地區拱手讓與他人。正是在此情況下,美國又重新對智利與拉美經濟一體化產生濃厚興趣。由于NAFTA的兩個締約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已先后同智利簽署了雙邊貿易協議,于是,從2001年底開始,美國將與智利達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提到了議事日程。進入2002年以后,美國與智利外貿官員進行了多次接觸,還就雙方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問題進行了具體磋商。但是,由于在2002年上半年,美國正忙于與新加坡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因而與智利的雙邊自由貿易談判被擱置起來。但是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美國與智利的雙邊貿易談判加快了進程。當2002年夏季,美國貿易談判代表佐立克訪問智利與拉美其它國家時,他又與智利貿易談判官員就雙邊自由貿易協議的一些細節問題再次進行磋商。此后,智利貿易談判代表也多次到華盛頓與佐立克就雙邊條約問題進行了有成效的談判。雙方按照NAFTA程序,分別就取消進出口關稅限制、市場準入、加強私人投資、知識產權等一系列問題達成了協議。盡管目前美國與智利的雙邊貿易協議談判基本已告一段落,但還要經過法律專家逐條進行仔細推敲,方能最終予以落實,估計到2002年底,美國與智利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便可大功告成。
美國與中美洲國家貿易協議談判進程加快凡是組建地區經貿集團,按規定一般都應遵循由近到遠的原則。在這方面,將NAFTA向南擴展,當然也要遵循這一原則。更何況,美國與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國家經貿關系一向十分密切,這方面的一個典型案例,便是早在1991年秋季,當時的美國總統老布什就首先同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國家簽定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草案。以后,方與南美各個貿易集團分別就草簽貿易協定進行了接觸。美國現總統不可能超越其父親的辦事原則,因此,在美國與拉美各貿易集團中,首先同中美洲國家簽署雙邊貿易協定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過去,在美國與中美洲的經貿關系上,都是中美洲國家比較主動,而美國往往處于被動地位。這次美國卻一反常態,率先主動提出與中美洲國家進行貿易談判。2002年1月16日,在美國總統訪問中美洲國家時,布什總統提出美國將同中美洲國家談判自由貿易協議,并倡議美國與中美洲國家加強相互了解,爭取早日達成雙邊貿易協定。在布什總統的倡議下,截止到2002年3月底,同中美洲國家已舉行了四次會晤。2002年3月24日,美國總統布什在結束訪問墨西哥和秘魯后抵達薩爾瓦多首都圣薩爾瓦多,與危地馬拉、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和伯利茲七個國家的領導人進行了會談,討論美國與中美洲地區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問題。2002年3月25日,即在布什同中美洲國家領導人就自由貿易協定會談的第二天,洪都拉斯等中美洲七國首腦在圣薩爾瓦多舉行特別會議,商討如何加快本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強與美國的自由貿易,加快地區各國經濟發展等問題。這表明,美國與中美洲國家都有增強相互經貿往來的愿望,預計在2002年底美國與智利簽署雙邊貿易協議后,美國同中美洲的自由貿易談判進程將逐步加快。
幫助阿根廷、巴西和烏拉圭緩和金融危機美國的NAFTA南擴計劃,除了分別同智利與中美洲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外,下一步面臨的緊迫任務,便是同南方共同市場國家簽署雙邊貿易條約。但是,目前在南方共同市場四國中(智利除外),只有巴拉圭還尚未爆發貨幣金融危機,至于其他三國,即阿根廷、巴西和烏拉圭都已陷入經濟金融危機動蕩之中。特別是巴西、阿根廷,它們都是南方共同市場的頂梁柱,這兩個國家若被金融經濟危機搞垮,那么,不僅南方共同市場將面臨厄運,NAFTA的南擴計劃屆時也必將落空。正因為如此,幫助上述三國擺脫經濟金融困境,也將是NAFTA南擴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幫助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擺脫困境,實際上也是挽救南方共同市場,理所當然地成為NAFTA南擴取得進展的一個主要體現。
現在看來,在阿根廷2001年10月以來爆發的貨幣金融危機中,美國采取了拖延戰術。即在阿根廷金融危機發生后,美國不予理睬,等到阿根廷筋疲力盡之時,美國才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道著手對阿根廷經濟金融予以挽救。2002年上半年,就在阿根廷經濟即將陷入崩潰時,在美國的支持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定給阿根廷提供40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從而使得本已岌岌可危的阿根廷經濟獲得了喘息機會。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此舉雖然遲了點,但最終還是為阿根廷經濟渡過難關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烏拉圭經濟面對危機的緊急關頭,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之提供了16億美元貸款,這對這個南方共同市場小國同樣是雪中送炭。而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巴西的金融支持,則被一些報刊稱為“姍姍來遲的務實行動”。擁有人口1.7億人,排名全球第九大經濟體的巴西,在當前面臨巨額債務,經濟十分困難的關鍵時刻,若不予以金融支持,那么這個國家將面臨災難性的后果,同時,也將給南方共同市場的發展,乃至日后西半球自由貿易區的組成帶來重重困難。在美國總統布什看來,盡管巴西常常與美國在NAFTA南擴和美洲自由貿易區的組建時間和方式等問題上唱對臺戲,但是,一旦失去巴西,那將對整個美洲經濟一體化是個重大損失。理由很簡單,NAFTA南擴離不開巴西,它對美國和整個美洲實在是太重要了。正因為巴西的地位舉足輕重,因而,在2002年8月上旬,在布什總統的支持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方宣布向巴西提供300億美元貸款。
總之,NAFTA南擴需要巴西和阿根廷為主的南方共同市場,而美國支持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巴西和阿根廷的金融支持,恰恰是NAFTA在南擴中不得不面對的緊急課題。2002年以來NAFTA的南擴步伐所以加快,有其深刻的經濟背景:
其一,從美國自身看,純粹是出于開拓市場之需要。由于目前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加之消除各國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之憂慮,所有這些,都促使布什政府掀起一場大規模的開拓市場運動。正如美國報刊所說,鑒于以上情況,“布什不得不把開拓市場運動,作為美國推動NAFTA南擴,即推動達成戰略性自由貿易協議的需要”。美國把推動雙邊貿易稱為“戰略性”自由貿易協議,可見絕非是出于單一方面的考慮。鑒于美國在這場全球性的雙邊協議中已經落后于歐盟和其他國家,為了急起直追,就不可能單純只為開展貿易而進行雙邊活動,而必須把開展自由貿易放到全球戰略的位置。在這方面,布什政府把這種戰略又稱為“競爭的自由化”,也就是與美國認為的戰略性國家達成雙邊協議。同時,通過NAFTA的南擴,進一步推動西半球自由貿易區的進展,并且開展新一輪的全球貿易會談,最終實現上述兩個目標。美洲自由貿易區和多邊貿易談判的最后期限為2005年。為了發起開拓市場的運動,以便達到在2005年同時實現美洲自由貿易區和WTO多哈會談這兩個戰略性目標,布什在NAFTA南擴中,首先把智利作為首選的戰略國家,通過降低智利對美國生產的拖拉機和小麥的貿易壁壘等,力圖早日把智利納入NAFTA中。與此同時,美國還把中美洲作為NAFTA南擴的重要戰略性國家,因為,對美國來說,中美洲不僅對美國具有戰略意義,而且,同中美洲國家簽署了雙邊貿易協議,就可以對其他拉美國家發揮積極影響。它只能對NAFTA南擴,甚至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建設起到加速器作用。
其二,拉美國家近年金融動蕩和外資的減少,促使它們融入NAFTA過程有所加快。許多拉美國家對1994年底墨西哥發生的貨幣金融危機,至今依然記憶猶新。當時,若不是墨西哥已成為北美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美國也不會及時給予該國大量金融資助。正是墨西哥業已成為NAFTA正式締約國,方得到了美國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多達500億美元的金融貸款。
關于南方共同市場三國的經濟金融動蕩,以阿根廷為例,在這次阿根廷金融經濟危機中,倘若該國已成為NAFTA成員國,美國也不會故意采取拖延戰術,致使阿根廷發生金融貨幣危機。當然,其根源在于內部,但是,從這次教訓中阿根廷也應重新認識到,為了推動本國經濟振興和發展對外經貿合作,它也有必要在加入NAFTA方面邁出其關鍵性的一步。
與此同時,流入拉美國家外資數量的大幅度減少,也十分不利于NAFTA的南擴。當前整個拉美,除個別國家外,總的來看,都處于經濟萎靡不振,債務增加,外資大幅減少的幾重夾擊之下。單以外資而言,在1999年全球經濟繁榮時期,美國等國家對拉美直接投資曾達到創記錄的1050億美元。然而,好景不長,進入21世紀以來,流入拉美的外資則呈現大幅減少態勢:2000年由1999年的1050億美元減少到了880億美元,2001年又減少到了800億美元。縱觀拉美近年外資減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則在于,該地區改革進程速度放慢,其中私有化更是遇到了較大的麻煩,這無疑是NAFTA南下的一個較大障礙。有鑒于此,不久前,拉美經委會在談到本地區外資減少時指出,應加強本地區簽署貿易協定,還要積極采取與本地區大國和其他地區國家吸引外資的政策。而加速NAFTA南擴,就是解決美國與拉美國家簽署貿易協定,積極引進美國和加拿大外資的一個比較有成效的途徑。
此外,歐盟自2000年以來與拉美不少國家紛紛簽定雙邊貿易協議,也成為外部推動NAFTA進程有所加快的一個重要因素。
有必要指出,與以前相比,尤其是同克林頓政府時期比較,布什政府于2002年推動NAFTA南擴并加快其前進的步伐。然而,這并非表明,在推動NAFTA南下的過程中,就一帆風順。實際上,近年來NAFTA南擴遇到了不少困難與難題:
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成為推動NAFTA南下的一大障礙。2001年“9·11”事件以后,美國雖然加快了其簽署雙邊貿易協議的進程。但是,美國在積極與其它國家達成貿易協定的同時,還將其貿易保護主義推向一個新的高潮。2002年3月中旬,美國借口其國內鋼鐵生產不景氣,單方面推行了限制外國鋼鐵進口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時隔不到兩個月,美國又借口歐盟等增加農產品補貼,布什政府于5月上旬制定了在今后10年內對美國農產品補貼增加1900億美元的措施。美國推行的上述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與措施,不僅招致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非議,而且在發展中國家,美國采取的貿易保護政策也引起了它們的不滿。在拉美國家,一些國家對美國的農產品保護政策進行了批評,認為,美國一邊讓別人開放本國市場,全力投入到本地區的一體化中去;但自己卻把大門緊閉,不準其他國家的谷物和水果等農產品進入美國市場,這顯然是阻礙了本半球的貿易協議進程。所以,美國若不采取措施限制其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那么,NAFTA南擴也將不可能順利進行。
對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時間表的看法不同。關于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時間表問題,本來,在1994年12月的邁阿密美洲國家首腦會議與1996年3月的哥倫比亞第二屆美洲國家貿易部長會議上,與會的美洲34個成員國(古巴除外)都贊同美國提出的“速戰速決”方案,即各國立即就自由貿易協議問題加快談判步伐,力圖把原定于2005年組建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時間表提前。然而,由于美國在很長時間沒有獲得“貿易促進授權法案”,而且,人們對美國在大會上的霸道表現也強烈不滿,從1998年4月第二屆美洲國家首腦會議開始,以巴西為代表的南方共同市場國家提出,由于美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較大,加之,美洲發展中國家都有一些薄弱的產業,需要一些時間把這些產業盡快發展上去。因而,理應依據各國的實際情況,采取逐步推進的戰略,而不是速戰速決的方案。看來,美洲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關于時間表的分歧,已是NAFTA南擴的又一難題。
在美洲自由貿易區進程中采取何種方式,美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也出現嚴重對立。在美國看來,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理應以NAFTA為基礎,通過NAFTA向南擴展,最終于2005年組建美洲自由貿易區。在這個問題上,以巴西為主的南美洲國家則強調,現在美洲經濟一體化有多種模式,不只是NAFTA一種方式。因此,現有的美洲次區域集團和小地區組織,包括NAFTA在內,應該保持各自的獨立性,采取集團對集團的談判方式,最后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
當前南方共同市場內部陷入金融經濟困境,如不妥善解決,也將影響美洲自由貿易區進程。在南美洲的經濟一體化組織中,以南方共同市場搞得最有起色。該組織自從成立以來,在減少關稅,消除非關稅壁壘以及對外開放市場方面,都走在拉美其它一體化組織的前面。然而,自從2001年10月阿根廷首先步入貨幣金融危機開始,緊接著,烏拉圭和巴西紛紛陷入經濟金融動蕩之中。南方共同市場三國特別是阿根廷和巴西陷入經濟金融動蕩,對該組織可以說是個災難。因為,阿根廷和巴西作為拉美新興工業化國家,不僅在該地區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而且,對NAFTA南擴,進而西半球自由貿易區的產生,所起的作用也是較大的。所以,南方共同市場若不渡過經濟金融難關,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將影響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最后組建。
關鍵的2003年
到2005年底,離美洲自由貿易區的組建還有三年時間,而2003年無疑又是一個很關鍵的年頭。因此,對2003年NAFTA的南擴進行展望,便顯得十分必要:
第一,2001年4月魁北克美洲國家首腦會議重新確定了12個談判工作小組的議題,將在2003年全面展開。由美洲34國專家組成的12個委員會,每個委員會設立主席一名,再由他主持的談判工作小組就以下12個專門問題開展工作:市場準入、海關方式和原產地原則、投資問題、貿易條例和技術障礙、衛生和植物檢驗措施、補貼、反傾銷和賠償權利、小國經濟問題、公共企業的購買、知識產權問題、服務業問題、競爭政策問題、調解貿易爭端。上述12個談判工作小組面對12個專門問題,本來,在1998年4月圣地亞哥會議上已經確定,但因美洲自由貿易區的談判陷入中斷,再加上美國沒有通過貿易促進授權法案,結果,在2001年的美洲國家首腦會議上不得不再次提出此問題。既然“快速道”授權已經到手,其他各項程序業已基本就緒,因此,就應該從2003年起,全面落實12個談判工作小組提出的12個專門問題。
第二,NAFTA南擴到中美洲將于2003年上半年基本完成。美國關于與中美洲國家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議的工作雖然已在2002年下半年全面開始,但是,由于中美洲國家幾乎都是經濟欠發達國家,再加上中美洲國家要求從美國或加拿大得到更多的技術尤其是貿易投資優惠政策,因而,雙方將通過討價還價的多次談判,方能最后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貿易協議。再者,縱然雙方簽署了貿易協議草案,還要經過法律專家的最后敲定。因為要使雙邊貿易協定成為法律,這一關是必不可少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如此,美國與中美洲的自由貿易協議當然也不能例外。
第三,預計從2003年下半年,確切地講,應該是從2003年7月起,NAFTA向南擴展到安第斯貿易集團和南方共同市場的工作將逐步展開。由于安第斯貿易集團中已有智利先行加入NAFTA,所以,該集團以集團名義參加NAFTA的進程有可能會加快。至于南方共同市場,因為該集團內部的經濟金融困難較多,需要時間加以解決,所以,它可能要等到內部整頓完成后,方有時間與NAFTA進行接觸,或以國家名義,或以集團名義,加入到NAFTA中去,但以集團對集團的談判方式,可能是南方共同市場國家所樂意接受的。
- 上一篇:企業內控報告理性思考論文
- 下一篇:電算化對審計影響對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