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思索

時間:2022-03-08 03:15:00

導語:人民幣升值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幣升值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思索

論文關鍵詞:人民幣升值;貿易;產業鏈高效整合;貿易結構

論文摘要:自2005年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大幅度升值,對我國國際貿易有利有弊,是壓力也是挑戰。對外貿易產業的升級不僅是貿易結構的調整,亦需要產業鏈的高效整合。本文將從人民幣對貿易的影響出發,探討未來貿易的調整與發展之道。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不再單一的盯住美元,而是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自匯率改革當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8.11至2008年4月1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首次突破7,人民幣在匯改四年后的2009年累計升值15.77%。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本文將在人民幣穩步升值的背景下,分析我國對外貿易的結構和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以期提出合理的對策。

一、人民幣升值對出口貿易的影響

1、有利影響。

首先,人民幣升值有利于緩解一部分國際貿易摩擦和對華貿易制裁。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低廉,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以及低附加值的產品,特別是紡織品、服裝、鞋類等具有價格優勢,在國際上占有較大份額。但這類商品較之高附加值產品,不具有多少差異產品屬性,在國際市場上競爭激烈,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優勢使得外國本國的商品被擠出,產生替代效應,不利于進口國的經濟發展,因此產生反傾銷糾紛。所以人民幣升值,能使以外幣表示的出口商品價格升高,降低市場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減少反傾銷糾紛,緩解貿易摩擦。

其次,改善貿易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勞動密集型產品以及低附加值產品在我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很大,中國的“世界工廠”的稱譽從另外一個角度反映了中國貿易結構仍停留在對外為主的階段。但來料加工,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利潤微薄,人民幣升值使得以外幣表示的商品價格升高,失去價格競爭優勢,單純依靠價格競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將面臨巨大的挑戰。迫使企業另外需求發展之路,調整產業結構,激勵企業以生產高估價值和先進技術為主的產品,將一些技術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只憑借低成本競爭的企業從市場上被擠出。引導我國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到高質量、高效率的集約型的轉變,朝研發核心技術和擁有自主品牌的趨勢轉變。

2、不利影響。

首先,人民幣升值削弱出口,打擊中小企業,增加失業率。人民幣升值使沿海地區和京津地區等依靠本地資源進行附加值加工的一些中小企業,失去價格優勢,缺乏競爭力,企業利潤下降,難以為繼,紛紛倒閉,大量人員失業。而具有發展實力的加工企業,在升值的壓力下轉向技術或資本密集型產業,降低在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領域的投資,導致許多低素質的就業者失業。

其次,不利于對外引資,影響外商投資積極性。我國由于相對廉價的出口成本和勞動力成本,吸引許多外商在華投資并由于出口。人民幣升值后,以外幣作為股本投資的外商企業,在中國兌換人民幣的能力減弱,外商投資成本增加。原來額定的投資項目的資金由于人民幣升值將會不足,外商必須追加投資,增加了外商的投資成本,投資回收期延長,打擊投資積極性。

二、人民幣升值對進口的影響

1、有利影響。

首先,人民幣升值降低進口成本,購買力增加。人民幣升值使得進口外國商品的價格降低,但我國的商品相對更多來說還是較低廉,在我國還是具有競爭力。所以外國商品價格降低,大致無損我國商品競爭力,同時又刺激了消費。依賴原材料進口的企業降低了成本,激勵企業購買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自主創新研發高附加值產品,提高商品的競爭力。

其次,有利國內企業對外投資,走出國門。人民幣兌換外幣的能力增強,加速了企業的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投資成本降低加速了對外投資的步伐,企業可以低價并購外國企業或購買技術,避開本國一些優勢產業生產過剩,惡性競爭,利潤下降。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可以避開貿易壁壘,更好的拓展國際市場。

2、不利影響。人民幣升值外國商品價格降低,與我國同類型商品的外國進口商品替代效應加大,特別是一些電子通訊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制造等行業。與本國商品相比,外國的同類商品具有更多的技術、質量、品牌等優勢,價格降低,在我國的競爭優勢更大,不利于我國本土企業的生存發展。

三、人民幣升值的應對措施

1、利用人民幣升值利于進口的優勢,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消化吸收,進行自主技術創新。把技術與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相結合,對原來的勞動力密集型產品深加工,提高產品的差異屬性和創新性,形成具有較大竟爭力的產品。

2、調整對外貿易結構,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我國應按照市場的需要和未來國際競爭的需要,有目的有方向地調整產業結構,確定優勢產業,增加科研投人,加快技術研究和創新的步伐,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參照技術壁壘質量標準要求,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制定新的計劃標準,與國際接軌,引導企業走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發展道路。

3、高效整合制造業產業鏈,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良性循環。鼓勵企業走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道路固然重要,但是制造業仍然是我國貿易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對解決就業問題起到關鍵作用。人民幣升值縮減了制造業企業的利潤,使許多中小企業面臨巨大壓力。因此郎咸平稱,“提高企業利潤不是產業升級,而是由產業鏈高效整合所帶來的利潤,只有企業的利潤才是內需的唯一長期來源,促成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產業鏈高效整合就是以更高的效率走完整條產業鏈的產品設計、倉儲運輸、原料采購、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大幅壓縮成本,而同時透過產業鏈的高效整合做市場的快速反應者。

4、加強海外投資,尤其是能源方面的投資。鼓勵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擴大海外市場規模,不僅可以回避匯率風險,降低成本,還可以避開貿易壁壘,減少貿易摩擦。而我國能源一度短缺,在海外對能源投資能有效緩解國內能源緊張的問題,也可解決外匯儲備過多的問題。因此對外投資對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穩定經濟發展能起到一定作用。

四、總結

李稻葵表示,中國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絕不能屈服。“我們要牢牢占據信息的控制權和道德制高點。”面對人民幣升值壓力,我們要冷靜面對挑戰,把握機遇。引進來,走出去,調整貿易結構,發揮自身優勢。運用金融工具來規避匯率變動風險,如外幣期權、外幣期貨等工具,避免或減少出口企業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