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順差的現狀及戰略
時間:2022-08-06 11:21:00
導語:外貿順差的現狀及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入世5年來,我國外貿順差持續增加,在2005年越過1000億美元大關后,2006年,我國順差又達1774.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4%。長期巨額的貿易順差,引發了我國同貿易伙伴國之間的諸多貿易摩擦,使我國的對外貿易環境惡化,也加劇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因此,探討我國外貿持續順差的原因及對策就成為當前的迫切問題。
一、我國對外貿易持續順差的直接原因
1.我國出口加工貿易持續大幅順差
表12002年~2006年我國貿易順差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公報》各年整理
表1表明,從2002年~2006年,我國加工貿易順差增長了2.27倍,與之相伴隨,同期我國對外貿易順差增長了4.83倍;而且,2002年以來,每年我國對外加工貿易順差在當年貿易順差中的比重都在100%以上。可見,我國加工貿易持續大幅增長,是我國對外貿易順差急劇增加的根本原因。
2.我國的進口替代能力加強
表22002年~2006年我國加工貿易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公報》各年整理
表2表明,我國加工貿易在2002年~2004年間出口增幅快于進口增幅,而且自2005年開始,加工貿易進口增長遠落后于出口增長。這說明了隨著我國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國加工貿易進口原料、零部件的國內供應比重在迅速增長,進口替代能力加強。這也是我國加工貿易急劇增長中貿易順差迅速擴大的關鍵原因。
3.我國對外貿易環境的變化
自2001年底我國成為世貿組織成員以后,WTO成員國中原有的一些禁錮我國優勢產品出口的制度被取消,使得我國的出口能力在短期內得以迅速釋放,出口規模急劇擴大。例如,2005年全球紡織品進口配額限制取消后,我國當年紡織品類及相關物品的凈出口額同比增長了31.1%,成為當年我國貿易順差的最大驅動力量。
二、我國對外貿易持續順差的深層次原因
1.我國對貿易順差的觀念滯后
我國曾長期外匯短缺,因此,政府一直把鼓勵出口作為對外貿易政策的重點,使人們形成了“貿易順差有利于中國”的觀念。但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情況已完全不同于當初,截至2006年底,國家外匯儲備余額已達10663億美元。然而,許多地方或部門的觀念仍然停留在當初,體現在政策上,各級政府鼓勵出口換匯、創匯的措施不少;鼓勵進出口平衡安排和鼓勵進口的措施則相對不足。
2.我國對外貿易增長模式
長期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增長走的是“以量取勝”的路子。我們利用勞動力優勢,通過發展加工貿易,擴大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量,推動對外貿易迅速增長。但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技術含量低,隨著大量的發展中國家的參與,國際市場上這類產品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由于我國這類出口產品的綜合競爭能力差,許多出口只有通過低價競銷才能實現。因此,伴隨我國出口規模及貿易順差大幅增長的是對外貿易收益的不斷減少,出現了“貿易的貧困化增長”。
3.貿易伙伴國對其向我國進口的管制和限制
根據國際貿易理論,我國在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同時,應該從貿易伙伴國進口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品,這樣才能在國際貿易中實現進出平衡。但美國等發達的貿易伙伴國,為維持其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嚴格限制其國內相關先進技術產品向我國出口,導致我國想要和需要進口的產品進不來,人為地擴大了我國的貿易順差。
4.我國的經濟結構失衡和內需增長不足
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多年的過度投資導致許多行業的生產能力過剩。而近年來,由于相關改革不到位,我國居民住房、醫療等支出激增,引發消費信心不足,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一直居高不下,加之曾占國內需求總量一半的農村消費因農民收入增長放緩而劇減,使得國內消費品市場的長期低迷。國內供求的這種矛盾使得國內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迫使企業把目光轉向國際市場,盡量擴大出口,致使我國出口迅速擴張。另一方面,國內消費增長不足又直接抑制了進口消費品的增長。這兩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進一步加劇了我國外貿的順差。
三、解決我國外貿持續順差的對策建議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我國的貿易持續順差既有國際方面的原因,也有國內自身的原因,因此,解決我國貿易順差問題,是一個長期的綜合治理工程。
1.切實轉變觀念
要解決我國對外貿易長期持續順差問題,首先應樹立“貿易平衡”的觀念。要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辨證地認識貿易順差的利弊。事實上,長期的貿易順差,會引發人民幣升值,導致貿易摩擦加劇從而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還會帶來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劇我國經濟發展中的資源、環境矛盾。因此,我們要從我國人均自然資源水平較低的基本國情出發,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善于利用國外資源,發展對外貿易,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此,今后各級政府和部門在制定和修訂發展規劃、政策和法律法規時,都應以實現貿易平衡為出發點,既鼓勵出口,也要鼓勵對我國經濟發展有利的進口。
2.切實轉變我國對外貿易增長模式
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應轉向“以質取勝”,從根本上扭轉貿易的貧困化增長局面。為此,在繼續加強引進、消化和吸收先進技術的同時,政府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鼓勵生產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自主品牌意識,實現由目前的貼牌加工為主向自有品牌生產、營銷為主的轉變;要積極推動一般貿易和其他形式貿易的發展,改變加工貿易在我國外貿中占主要比重的局面;還應鼓勵我國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發展對外直接投資,變商品出口為技術出口,緩解貿易順差。
3.進一步深化我國經濟體制改革
首先,進一步推進我國市場化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完善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傳導機制,加大政策調控的力度和效果,實現我國結構調整的目標;制定科學的產業政策,加強經濟發展規劃,嚴格防止重復建設,有效地緩解或化解產能過剩問題。其次,進一步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對房地產行業的有效調控,解決人民群眾的后顧之憂,降低國內高儲蓄率。再次,完善支農政策體系建設,提高農民的收入,有效擴大內需。
4.加強同貿易伙伴的對話
政府應在深入分析我國產生貿易順差各種原因的基礎上,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同貿易伙伴國之間的對話,消除誤解,推動貿易伙伴國在技術領域對我國出口的進一步開放,力爭在解決我國貿易順差的問題上獲得貿易伙伴國的合作和相應的政策支持。
- 上一篇:房地產泡沫形成的規則
- 下一篇:效能建設體會案例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