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中非貿易問題研究
時間:2022-11-10 03:18:03
導語:新時期中非貿易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中非貿易發展歷程與現狀
(一)中非貿易的發展歷程
建國以來,中非貿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整體上看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政治的結盟時段,在這個階段,形成了南南合作的初步形態,具有代表性的就是1970年坦贊鐵路的建設。第二個階段被人稱為是相對獨立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一些非洲國家國內動蕩,非洲國家的主要貿易對象是歐美國家,這一現象持續到了1995年,也就是到了第三個階段,飛速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非貿易得到了前作未有的發展,尤其是2000年中非論壇的成立,為中非貿易鋪平了道路。
(二)中非貿易發展現狀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中國過去的五年中為非洲援建了大批學校、醫院、公路、鐵路、橋梁、供水等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項目,在“造血”方面亦不遺余力,至2012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已近200億美元,僅2012年對非洲直接投資就達29億美元。在為急缺資金技術的非洲紓困方面,中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與非洲經貿合作從來不是單方面的,在中國企業加大對非投資的同時,非洲對華投資亦穩步增長。至2011年底,非洲國家累計對華直接投資達129億美元,涉及石油化工、機械電子、交通通訊等領域。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不僅豐富了非洲民眾的生活,更使非洲國家貿易結構得以優化。
二、中非貿易發展迅速的原因
(一)非洲經濟發展迅速帶來機遇
世界銀行數據表明,幾乎一半以上的非洲國家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1月最新預測,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2013年的經濟增長率將超過5.5%,遠高于世界經濟平均增速3.5%。據英國《經濟學家》稱,2001年~2010年,世界上前10個發展最快的國家有6個在非洲。IMF也預測,2011年~2015年,世界上發展最快的10個國家中將有7個在非洲。聯合國的《2012年非洲經濟報告》指出,非洲若能維持年均5%左右的經濟增長率,其占世界經濟的比重有望從當前的2%提高到20年后的5%。高盛公司2012年的報告《非洲的轉折》指出,國內需求的強勁、政策環境的不斷改善、外國直接投資的不斷增加、與新興市場國家聯系日益密切、相對較高的大宗商品價格和不斷增長的出口以及新能源發現等推動了非洲經濟持續發展。不僅如此,非洲經濟還呈現出以點帶面、多點聯動、共同推進的大好局面。
(二)中非兩國經貿互補性強
非洲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多樣,被譽為世界上最“富饒大陸”。非洲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儲量大。金剛石、黃金、鉻鐵礦、磷酸鹽登的儲量和產量都居世界前列。非洲的動植物資源也極為豐富,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都是熱帶雨林地區的名貴樹種。非洲還是咖啡、棗椰和油棕等作物的原產地。非洲大型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均居世界各洲之冠。以上這些都是中國所不能比擬的。此外,中國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發展十分迅速,相對而言,非洲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則比較落后。可以預見,中非的服務貿易在將來前景十分廣闊。另一方面,中國與非洲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不是很大,所以說,中國的技術更加適合非洲國家的實際需要,也更具親和力。在非洲,很多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比較低,農業基礎相對薄弱,導致部分農副產品不能滿足市場需要,所以有相當部分國家需要依靠進口部分農副產品來彌補不足。
(三)中非關系良好,合作基礎堅實
在過去半個多世紀友好往來的基礎上,新世紀的中非關系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2012年7月19~20日,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國前任國家主席和非洲國家6位總統、2位總理、論壇非方共同主席國埃及總統特使以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出席開幕式。會議審議了中方關于論壇第四屆部長會后續行動落實情況的報告,通過了《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北京行動計劃(2013年至2015年)》兩個文件,全面規劃了今后3年中非關系的發展方向和中非合作的重點領域,并決定于2015年在南非舉行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中國國家主席3月24日至30日的短短7天時間里,訪問了非洲3個國家——坦桑尼亞、南非和剛果共和國,并在德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與埃及、埃塞俄比亞等多個非洲國家和非盟的領導人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溝通。此次訪非,歷史意義重大,對中非關系和中非經貿合作的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
三、中非貿易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中國產品競爭力不足
非洲市場是一塊新興市場,擁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具有回報率高,但投資風險相對較高的特點。世界上,以歐美國家為首的許多發多國家都紛紛展開了對非洲市場,這塊大蛋糕的爭奪,他們加大了對非洲的貿易和投資的力度,企圖獨占非洲市場的豐富資源。例如。美國跨國公司持續擴大對非洲分部的投資。2012年,沃爾瑪以20多億美元購買南非最大零售商馬斯瑪公司51%的股份。同年3月,通用電氣公司簽訂合同,此后十年在尼日利亞建設投資100億美元的發電廠,僅南非就有600家美國公司在當地投資。美國總統奧巴馬2012年6月公布了新的非洲戰略,時任國務卿希拉里同年8月訪問非洲,體現了美國從國家層面對非洲的重新定位,并開啟新一輪對非爭奪。法國等歐洲國家盡管仍受到債務危機的困擾,但也在極力保持在非洲的影響力。目前,中國部分產品在質量和營銷等許多方面不能和發達國家相媲美。因此,競爭力不足會制約新時期下中非貿易的順利發展。
(二)中非貿易風險依然存在
雖然經過了近些年的發展,非洲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是很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是很健全,一些國家的政府對中國的認識還不是很足夠,對中國不是很信任等等,種種這些不定因素都導致了貿易風險的增加,從而增加了中非貿易的風險。此外,非洲是個充滿潛力充滿希望的大陸,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希望與非洲國家建立良好的貿易往來關系,在當今對非投資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許多國家紛紛改變政策,以期與非洲國家更好的合作。聯合國貿發會議去年9月公布的《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非洲2012年外國直接投資約有550億~650億美元,2013年將達700億~850億美元。2013年非洲將成為各主要經濟體、各大國關注的重點:英、法試圖通過發揮傳統優勢,“多快好省”地鞏固其在非洲的影響力;美國則試圖利用非洲眾多地區局勢不穩、極端勢力死灰復燃的機會,通過加強軍事防務合作“揚長避短”;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力圖效仿中國模式,走“經濟搭臺”的捷徑。同歐非和美非貿易相比,中非貿易水平仍有很大差距。面對這種激烈的競爭形勢,中國對非洲的投資風險也會隨之增加。此外,非洲歷史和現實的負能量并沒有消失。非洲部分國家內部局勢不穩定,民族矛盾、戰亂仍然存在,外來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干擾仍未終止。尼日利亞的恐怖襲擊、肯尼亞的部族主義、南非的貧富懸殊依舊存在。
(三)中非貿易間存在的摩擦問題
過去十年,中非貿易占中國對外貿易中的比例不斷上升。根據海關數據,2012年中國整體對外貿易增幅約為6%,中非之間貿易增長約為19%,可見增長十分迅速,產生貿易摩擦是在所難免的。中國與非洲國家貿易雖然數量較多,但是涉及金額相對歐美國家少。中國與非洲國家貿易摩擦的案件金額一般僅為數百萬美元,而歐美摩擦案件金額最少都在千萬美元以上。長遠來看,中非貿易摩擦絕不僅僅局限在少數非洲國家,隨著中國對非洲出口的不斷增加,或許會有更多的非洲國家對中國進口來的產品采取貿易保護措施,甚至會有一些國家效仿當年尼日利亞曾經的做法,直接了斷地禁止中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所以,我們不可以盲目樂觀,覺得中非貿易金額增加了就會減少貿易摩擦,相反,我們應該不斷地進行自我檢討,研究非洲國家的新政策,盡量減少貿易摩擦,互利共贏。(四)非洲國家對中國的出口具有不可持續性援引南非總統祖瑪在2012中非經貿論壇上的話,“這種貿易格局從長遠來看是不可持續的。”實事求是的看,一方面,中非貿易發展迅猛,2013年中非雙邊貿易總額達到1985億美元,其中非洲擁有貿易盈余;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現階段非洲向中國出口主要還是原油和銅等原材料。從長期角度來看,中非貿易如果按此方式發展下去,的確會對非洲的自然環境,生態環境造成比較大的危害。
四、新時期下促使中非貿易持續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一)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創新,提高產品競爭力
隨著非洲各國經濟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也相應的提高了,傳統的低層次的產品已經不能滿足當今非洲人民的需求。所以,我們應相應改變對非洲國家產品的類型與結構,多探尋一些彈性較高,定位較高的產品的市場。此外,中國的企業應加大投資力度,致力于新產品的研發,努力面向高端市場,把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放在首位,改善質量,加速產品創新,以滿足更高層次人群的消費需求。比如在家具行業,中國的家具雖然在世界上并不是很出名,但在非洲,一些中國家具商做的很好。他們在當地以較低價格采購原木料,在當地設立工廠,聘用國際知名設計師設計制造,將產成品在當地直接銷售或者運回國內銷售,這樣不僅提高了產品質量,減少了很多運輸費用,降低成本,而且相應的提高了中國家具在非洲的產品競爭力,提高了產品質量。
(二)采取靈活的貿易方式,改善在非工作環境,降低貿易風險
來自非洲的訂單的特點是品種多,批量小,期限緊等等,我國出口商可以靈活地采取存倉分撥業務,以存倉點為中心,采用轉口貿易的方式,向周圍地區輻射,從而創建起屬于自己的銷售網。對于非洲商人而言,他們自古以來都習慣是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貿易方式,他們比較喜歡比如托收,匯款等比較傳統的貿易單一結算方式,不習慣采用在國際貿易中低風險但是相對來說復雜一些的信用證結算方式。為解決好這一問題,我們可以積極展開諸如易貨貿易、對銷貿易,還可以積極參加由非洲國家承辦的各類展銷會,這樣既可以增加我國產品的出口量,又可以增加親和力,得到非洲商人的認可。對于華在非工作人員的安全問題,所能采取的方式比較單一,主要以預防為主,比如經營和居住區域最好選在首都或者比較繁華的地區,工作人員一旦遇到諸如搶劫的事件不要與其搏斗,直接將身上財物交出以保證自身的安全,之后再到就近警察局報案。去非洲工作人員在出國前應在國內做好各種疫苗的接種,比如霍亂,瘧疾等。
(三)中非貿易摩擦解決辦法
首先一點必須明確,中國去非洲發展,去投資,去援建,是本著互利共贏的態度。中國始終把非洲各個國家擺在與自身同一水平線上來對待,沒有任何優越感,我們所擁有的是一份責任感,非洲可以借鑒中國的發展道路,少走彎路,在經濟上快速發展。對于中國的產品對非洲本土產品產生的沖擊,這在理論上來說是在所難免的,中國的產品物美價廉,這在世界上都很出名。非洲各個國家應該積極鼓勵本土產業發展生產,努力創新,從而與中國的產品能夠形成競爭。其次就是要擴大本地內需,非洲的市場還很不發達,很不完善,非洲各國應借助本土優勢,不斷的開發新的市場,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再次非洲各國應完善市場機制,限制壟斷企業,鼓勵合理競爭,努力向完全競爭市場方向發展。對于那些在國際上詆毀中國形象的事件,我們不必與其進行口舌上的爭辯,他們之所以會有那些言論,主要是因為中國在非洲發展的太迅速,趕上甚至超過了他們在非洲的投資,怕中國與其爭搶利益。我們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做我們該做的,減少犯錯誤的次數,樹立良好的形象,不讓那些心懷詭計的人抓住把柄,他們自然也就沒有什么可去夸大的了。
(四)樹立長遠目標,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中非貿易可持續發展
要想讓對非貿易健康順利地發展下去,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我們則必須要加大對非洲國家的投資力度,增加投資項目,多采取與非洲本地企業合資的生產方式,擴大營業規模,向高技術新能源領域發展。我們要達到的目的是為自身創造利益的同時,更多的要幫助非洲人民,為他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好的生活環境。比如華為公司,華為公司已為非洲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公司在非洲5800多名員工中,本地員工超過60%。此外,華為在非洲有6個培訓基地,每年能夠為非洲培訓12000多名優秀的工程技術人才,并在很多國家建立實驗基地,推動當地產業發展。華為始終把綠色環保作為發展的重要戰略,在非洲充分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多種新能源技術方案,在提高通訊穩定性,降低成本的同時,大大減少了碳排放量。在去年的第四屆中非企業家大會上,赤道幾內亞總統奧比昂指出,非洲國家不要免費的午餐,中非合作是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使雙方共同從合作中獲益,這樣才能實現中非合作可持續發展。可見,中非的有好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有利于中國人民,更有利于廣大的非洲人民,相信中非貿易會不斷地向前進步。
本文作者:王松濤工作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 上一篇:隱性教育下思政教育探索
- 下一篇:對貿易保護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