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工業發展國際貿易的對策分析

時間:2022-09-02 11:47:37

導語:錫工業發展國際貿易的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錫工業發展國際貿易的對策分析

一、云南錫及其制品國際貿易發展的現狀

云南錫及其制品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可概括為:出口在減少,進口在增加,貿易順差在減少,貿易條件和出口結構不斷改善,貿易伙伴單一,在全球的貿易地位有所下降。

1.進出口總量

云南錫及其制品出口額由2006年的203858千美元減少到了2010的年139103千美元,減少了32%。錫及其制品出口減少完全是由未鍛軋錫出口減少引起的(未鍛軋錫出口減少了95%)。同期,云南錫及其制品進口由44044千美元增加到了110425千美元,增加了151%,錫及其制品進口的增加絕大部份是由未鍛軋錫進口增加導致的(未鍛軋錫進口增加了151%)。云南錫及其制品在全球貿易中的比重在下降,出口和進出口占全球貿易的比重分別由2006年的5.80%和3.41%下降到了2010年的2.46%和2.06%。相對于全球的顯性比較優勢系數也由210.67下降到了49.47。

2.出口結構

在云南錫及其制品出口結構上,未鍛軋錫比重迅速下降,錫制品比重迅速上升。未鍛軋錫占出口的比重由2006年的83.62下降到了2010年的7.60%,而錫條桿型材及異型材及絲和其他錫制品的比重分別由2006年的0.40%和12.58%上升到2010年的6.82%和85.58%。

3.貿易條件

云南錫及其制品進出口價格都在提高,但出口價格提高的速度快于進口價格提高的速度,因此云南錫及其制品的貿易條件在改善。未鍛軋錫、錫條桿型材及異型材及絲、其他錫制品出口的價格分別由8.62kg/美元、8.08kg/美元和12.20kg/美元提高到了30.72kg/美元、21.37kg/美元和19.62kg/美元。未鍛軋錫進口價格由8.37kg/美元提高到了18.04kg/美元。貿易條件指數由100提到了165.49。4.貿易伙伴云南錫及其制品出口貿易伙伴國或地區比較集中,但有進一步分散的趨勢。2006—2010年,累計出口量前9位的國家或地區(日本、美國、意大利、新加坡、加拿大、哈薩克斯坦、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法國)就占到出口總量的95.47%,前2位的占53.74%,前4位的占79.46%。出口量居前9位的國家或地區占出口總量的比重由2006年的98.29%下降到了2010年的79.23%。

二、云南錫及其制品發展國際貿易的制約因素分析

目前,從制約云南錫及其制品對外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看,貿易政策調整對錫及其制品的貿易量影響是最突出的,其他較強的影響因素還有資源、匯率、市場和技術等。

1.錫及其制品貿易政策調整

錫及其制品貿易政策調整主要有實施出口配額管理、取消出口退稅、征收出口關稅和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修改。

(1)實施出口配額政策

2002年,國家商務部將錫及其制品納入出口配額管理。2003年以來,錫及其制品出口配額下降十分明顯,由2003年的6.3萬噸下降到了2013年1.7萬噸。雖然云南能拿到全國超過30%以上的出口配額,但出口配額量是不斷下降的,這直接導致了錫及其制品的出口量明顯下降。

(2)取消出口退稅

自2005年起,國家分期、分批調低或取消了“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云南錫及其制品大多都被劃歸為“兩高一資”產品。以云南錫業公司為例,目前除有機錫仍有出口退稅外,絕大部分產品已經沒有出口退稅,產品出口競爭力下降,出口量下降。

(3)征收出口關稅

國家對錫錠等未鍛軋錫產品出口征收10%的出口關稅,導致錫錠等未鍛軋錫在國際市場缺乏競爭力,出口量銳減。未鍛軋錫出口由2006年的170459千美元減少到了2010年的10572千美元,減少了95%。2006年,云南錫業公司的錫錠和錫粒出口量達11176t,但2011年出口量只有5t,而2013年出口量為零。

(4)修改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

2009年,國家公布的《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將錫精礦及錫錠列入商品目錄中,使原來采用加工貿易方式復出口的深加工產品無法開展錫精礦加工貿易復出口錫錠業務。

2.市場價格因素

匯率、周期性價格和國內外市場差異價格等市場價格因素是云南錫企業對外貿易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1)人民幣升值

自2005年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由2004年的接近8.3升值到2013年末的6.2。人民幣匯率升值無形中導致以美元標價產品的實際出口價格下降了30%以上,進而使出口利潤減少了30%以上。人民幣不斷升值削弱了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降低了企業盈利,導致出口量的減少。

(2)市場價格周期性顯著

2006年初,錫現貨的噸價約為0.6萬美元,2008年6月噸價達到約2.5萬美元,在兩年多一點的時間里上漲了400%多,而到2009年3月噸價又下降到了不足1萬美元,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又下降了60%多;之后又開始上漲,2011年5月噸價超過了3萬美元,2014年上半年噸價大約在2萬多美元。錫冶煉企業的績效與市場錫價走勢密切相關,錫價處于高位時,企業盈利,反之企業虧損。云南錫生產企業普遍缺乏對這種市場周期的把握,使其成為制約錫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3)國內外市場價格差異明顯

2014年上半年,上海金屬交易所期貨錫的價格比倫敦金屬交易所低15%~20%,每噸約低2萬人民幣。這種價格倒掛現象(國外市場價格高,國內市場價格低)使得走私活動頻發。由于國際錫價飄升、錫出口限制、關稅提高,企業為規避10%的關稅,大量錫錠經簡單加工后,以其他錫制品稅號變相出口;境外價格偏高,誘使國內錫走私案件頻發。大量低附加值的原材料出口,在給國家帶來重大經濟損失的同時,也使國內錫礦供應更加緊張。

3.其他影響因素

(1)錫礦資源

在錫冶煉能力相對于采選能力而言過剩的情況下,錫礦資源約束顯得比較突出。國內,由于采礦投入大,回報低,原來在采礦選礦環節的資本投入少,采選能力相對不足,礦山開采秩序雖然經過多次治理但仍較為混亂,資源浪費較為嚴重,采富棄貧的現象仍然存在,資源開采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低。國外,印度尼西亞等錫資源大國開始調整錫產業政策,禁止錫礦的非法開采,阻止錫礦石的出口,提高了錫精礦及錫初級成品的成本,增加了云南錫企獲得境外資源的難度。

(2)技術

云南錫產業鏈上的產品剛好與國家限制或鼓勵出口的產品不匹配,主要原因是技術制約。云南錫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錫產業鏈的采礦冶煉環節上,中間產品和應用產品相對薄弱。因此,掌握的最先進技術也主要是采選和冶煉技術,而中間產品和應用產品的生產技術含量不高,制約了云南錫產業鏈的延伸。

(3)節能降耗和生態環境保護

云南錫企生產能力主要集中在采選冶煉環節上,礦山企業和冶煉企業數量眾多。云南多數錫采選冶煉企業單位能耗、原材料消耗、工業“三廢”排放距離先進水平有很大差距,導致消耗高、排放多。雖然目前能達到國家出臺的《錫冶煉企業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21348-2008)》標準,但隨著電力價格的上升和排放要求的提高,云南錫采選冶煉企業在節能降耗、排污達標和礦區生態恢復等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

(4)交通運輸成本

云南鐵路運輸能力不足,公路運輸成本高,導致錫及其制品對外貿易的運輸成本高;加之云南錫及其制品出口的大多為初級產品,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少,運輸成本占據了錫商品價值的較高比重,降低了云南錫及其制品的競爭力。

三、云南錫及其制品發展國際貿易的潛力分析

根據筆者對重點企業的調研,云南錫及其制品在資源、技術、政策等方面發展國際貿易有較大潛力。

1.資源及冶煉技術優勢與國內外精錫消費量趨勢

(1)云南錫資源優勢

根據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統計顯示:世界錫儲量的30%在中國,中國錫儲量的24%在云南,云南錫儲量的74%在云錫。云錫通過地質找礦,2011—2013年新增錫資源儲量25.26萬噸。此外,以資源優化配置為主的“個舊模式”促進了個舊地區礦產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

(2)云南錫冶煉技術優勢

目前,云南錫產業冶煉技術裝備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錫冶煉工藝上,選用高效節能的設備,率先在頂吹爐、煙化爐、沸騰爐采用了富氧熔煉技術,使錫冶煉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低于國家標準的先進值。脫硫系統采用加拿大工藝對煙氣進行脫硫,并能直接制成硫酸。

(3)國內外精錫消費量波動趨勢

由于傳統電子工業對錫使用強度的提高、錫新用途的開發和環保對使用鉛、鎘等有毒金屬的限制,使錫的應用市場得到擴展,即在傳統領域內需求穩步發展、在新領域內不斷被應用,因此國內外對精錫的需求均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出于對稀缺性戰略資源的控制,具有錫資源的國家或地區都開始限量開采和生產。雖然市場應用對產業鏈具有相對的主導作用,但資源和原料端的影響是最大的,并且影響力在不斷增加。云南錫及錫制品具有資源和冶煉方面的優勢,國際市場長期需求大于供給和國內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都將十分有利于云南錫企開展錫及錫制品進口和出口業務,促進云南錫及錫制品對外貿易的發展。

2.深加工技術優勢與錫深加工產品消費趨勢

(1)錫材深加工技術

云錫的錫材深加工技術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如云錫自主研制開發的自動澆鑄錫球生產線和錫粒生產工藝及配套設備,引進離心霧化球形焊粉生產工藝,以及引進吸收再創新的離心霧化球形焊粉生產工藝及配套設備。

(2)錫化工深加工技術

云錫的錫化工深加工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如四氯化錫、丁基錫系列、硫醇甲基錫系列、硫酸亞錫、錫酸鈉等生產線及產品。

(3)錫深加工產品消費趨勢

錫深加工產品主要有錫合金、無機錫材和有機錫等。錫合金主要需求領域包括汽車、機車、拖拉機、重型機器、鑄件和鍛件等,無機錫材主要需求領域包括錫及合金電鍍、陶瓷釉及顏料、催化劑和玻璃等,有機錫主要需求領域包括塑料、農業、醫藥、紡織、林業和船舶等。錫合金、無機錫材和有機錫的主要需求領域及其產量都不斷擴大,使得錫深加工產品消費量擴大趨勢明顯。云南在錫深加工促進國際貿易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今,云錫已發展成為世界錫生產企業中產業鏈最長、最完整的企業;目前,云錫已建成了國內最先進的球型焊粉、焊錫絲、錫焊條3條生產線,深加工產品的銷售收入已占全部銷售收入的40%以上。云南錫及其制品具有深加工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與錫深加工產品消費趨勢相結合,將十分有利于云南錫企開展錫及其制品的對外貿易,特別是加工貿易業務,促進云南錫及其制品進出口量的增長。

3.發展外向型經濟政策優勢與“兩種資源”利用

(1)發展外向型經濟政策優勢

基于“一帶一路”和“橋頭堡”的國家戰略,國家各相關部門在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方面制訂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為企業開展對外貿易提供了保障。云南省政府為了實施好國家戰略,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對外經濟貿易,也制訂了相關政策。目前,已形成了對企業開展對外經濟的融資支持、外匯管理、出口退稅、金融服務和政策性保險服務等一系列鼓勵政策。

(2)“兩種資源”利用

在對外經濟鼓勵政策的支持下,云南錫工業積極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逐步與世界錫工業經濟體系相融合,一方面多渠道從國內外組織錫精礦進行冶煉加工,另一方面走出去參與開發錫資源。通過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逐步打開了國際市場,通過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YT”牌精錫,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注冊交易。目前,云錫海外資源基地正在逐步形成。

四、云南錫及其制品對外貿易發展的對策

云南錫及其制品發展國際貿易的基本思路:最大限度發揮影響因素的正效應,克服制約因素的負效應,充分利用錫及其制品發展的優勢和潛力,更深層次地融入到全球錫產業鏈分工,突出錫產業鏈低端的進口貿易和產業鏈高端的出口貿易,發展錫深加工產品的加工貿易和進口國內循環貿易,實現進出口貿易不斷擴大、貿易條件和出口結構持續改善,促進云南錫及其制品對外貿易的良性循環發展。根據云南錫及其制品對外貿易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的政策建議。

1.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延長產業鏈,發揮技術優勢,突破出口政策和市場價格雙重制約

云南省培育了一支技術素養高的錫工業生產、科研隊伍,加強科技研發,提高深加工產品的品種、質量,延長產業鏈,實現錫礦資源利用結構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此外,延伸產業鏈也有助于獲得更高的產業附加值,更好地抵御錫價波動引起的市場風險,更有效地降低交通運輸成本的負面影響。集約型產業結構、完整的產業鏈條,將進一步提高云南錫工業的整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使云南錫工業由大變強。(1)科技項目支撐在明確錫深加工產業鏈環節的基礎上,云南工信委、科技廳和國資委對錫深加工產業鏈延伸進行了規劃,如,5年內主要發展中間產品,10年內主要發展應用產品,并專門針對錫深加工項目給予企業科技項目支撐。(2)將錫深加工產品產值比重列入重點企業負責人的考核指標云南省國資委應將錫深加工產品產值比重列入重點企業負責人的考核指標之中,但考核期限可適當延長,例如3年或任期內。指標完成情況直接與重點企業負責人的年薪掛鉤。(3)嚴格落實技術創新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政策嚴格落實技術研發費加計扣除政策、研發人員財政補貼和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以深加工程度確定累進的稅收優惠政策等。

2.進一步探索國外資源,保障供應,突破資源制約

近年來,由于國際礦業投資環境改善,而東南亞、南亞錫礦資源豐富且勘探開發技術落后,國家已積極創造海外投資條件,支持國內相關企業參與國際錫礦的礦產勘查和開發,鼓勵礦山企業跨國經營從而充分利用國外資源,不斷增強我國錫產業在國際礦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競爭力,保障安全、穩定、可靠的國外錫礦供應來源。(1)充分利用外腦,科學評估項目可行性由于境外進行錫礦資源開發的投資規模大、周期長、不確定性因素多,因此要多咨詢專家,而商務部門、云南大學、省市社科院、省市政府研究室等相關學者對相關國家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充分利用這些外腦,企業建立起境外勘查開發項目風險評價體系,通過對項目地質風險、開發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和政治與社會文化風險等環節進行評估,通過對投資價值和風險的比較,科學篩選投資區域與投資項目,不可盲目跟風投資。(2)建立“走出去”咨詢專家數據庫由云南省商務部門收集省內外相關的專家、學者的研究領域和研究對象,收集企業家、投資人的投資經驗、投資領域和投資對象,建立“走出去”咨詢專家數據庫,方便企業獲得咨詢專家信息,建立企業與專家之間的溝通渠道,為云南省資源型“走出去”的資源開發項目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和技術指導。(3)在國家層面爭取實施進口環節增值稅優惠政策對于資源產品,目前進口環節基本上都取消了關稅,但仍存在進口環節增值稅。從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對外進口的依賴性和國際資源的可供性等方面綜合考慮,國家層面將錫等資源性產品列為最重要的目標礦種。鼓勵“走出去”的企業將這些礦產品運回國內,建議國家對“走出去”的企業通過各種途徑到海外投資開發這些礦產所獲得的份額礦產品運回國內時,實施免征或即征即退的進口環節增值稅優惠政策。

3.突出錫深加工產品的加工貿易和國內循環貿易

依托云南錫加工的技術優勢,充分抓住國內外錫深加工產品需求量大的特點,進口錫初級產品,進行錫中間產品和錫應用產品的加工。一方面,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實現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國內循環貿易;另一方面,滿足國際市場需求,進行出口,實現錫深加工產品的加工貿易。(1)實施錫深加工產品加工貿易專管員制度推行錫加工貿易專管員制度,在海關業務骨干中選拔錫深加工產品加工貿易專管員,負責為錫深加工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業務辦理提醒、業務風險預警等。(2)推行錫深加工產品的貿易便利化針對云南錫深加工產品加工貿易的特點,探索新的海關監管模式和檢驗檢疫模式,實施口岸和屬地海關分類通關改革,推行集中審單、集中查驗、集中轉檢的“三集中”模式改革,實施“屬地檢驗,口岸出單”的出口直通模式和“口岸轉檢,屬地報檢”的進口直通模式,放寬出口信用等級企業評定標準,實現錫深加工產品的貿易便利化。(3)促進錫加工貿易品的國內循環貿易以進口錫為基礎確定加工貿易出口量,海關專門設立錫加工貿易品的國內循環貿易審批綠色通道,優先受理企業內銷申請,同時對于內銷量大的企業,指定專人跟蹤指導辦理;進一步簡化加工貿易內銷手續,允許信譽良好的聯網企業“多次內銷、一次申報”,并可在內銷當月內集中辦理內銷申報手續。

作者:黃寧 單位:云南大學發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