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貿易發展人才瓶頸及對策研究

時間:2022-03-17 04:13:06

導語:數字貿易發展人才瓶頸及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字貿易發展人才瓶頸及對策研究

摘要:數字貿易是新型貿易活動,是浙江數字經濟增長的核心動能。浙江將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著力打造數字新型貿易中心。本文基于調查研究,概況分析浙江數字貿易發展的現狀,提出浙江已經具備數字貿易發展的優越產業優勢,但是人才瓶頸日益凸顯。經過調查分析,浙江數字貿易的人才瓶頸主要體現在產業轉型急需高層次人才、企業發展急需復合型人才、“一帶一路”拓展緊缺沿線貿易人才這三大方面。為此,建議政府、產業、高校等數字貿易生態主體協同發力,政府持續優化區域人才環境,產業與企業合作集群投資數字貿易人才,高校則產教融合共同培育數字貿易人才,并且在政府主導下共同國際化培育“一帶一路”市場拓展所需的數字貿易人才。

關鍵詞:浙江;數字貿易;人才瓶頸;數字經濟;一帶一路

數字貿易是以現代信息網絡為載體,通過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實現傳統實體貨物、數字產品與服務、數字化知識與信息的高效交換,進而推動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型并最終實現制造業智能化的新型貿易活動,是傳統貿易在數字經濟時代的拓展與延伸(馬述忠,2018)。數字貿易作為新型貿易活動,具有虛擬化、平臺化、集約化、普惠化、個性化和生態化等內在屬性,相比傳統貿易而言,數字貿易的貿易主體和渠道更加多元化,貿易方式更加便利化,數字貿易是數字經濟的核心。近年來,浙江將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制定了《浙江省數字經濟五年培增計劃》,全面拓展電子商務應用領域,創新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新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建設以數字貿易為標志的新型貿易中心。美國、中國、韓國、日本、英國等數字經濟大國均清醒地意識到,數字貿易是未來國際貿易的主流,數字貿易的國際化競爭也日趨激烈。伴隨著跨境電商、數字出版等數字產品和服務的爆發式增長,浙江數字貿易的發展已經進入提質增效的階段,人才短缺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本文在調研的基礎上,分析了浙江數字貿易發展的現狀、浙江數字貿易發展的人才瓶頸及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1浙江數字貿易發展的現狀

浙江省商務廳廳長盛秋平在“2018年中國數字貿易高峰論壇”上發表的主題演講中明確表示“浙江要高質量引領數字貿易高地,搶抓競爭制高點,推動浙江擁有的寧波舟山第一大港和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場一大一小線上優勢,轉變為線上的優勢,打造數字新型貿易中心”。依據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浙江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增長35%,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13.1%。據悉,浙江省數字經濟優勢企業中超千億企業有1家,超百億企業有12家,14家企業入選2018年全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并且正在不斷涌現來源于大數據、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企業服務等領域的獨角獸企業。2018年浙江建成66個“無人車間”“無人工廠”,建成之江實驗室、“城市大腦”,新增12萬家上云企業,“云上浙江”規模優勢逐漸顯現。浙江近年來牢牢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依靠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全力推進新零售、移動支付、電子商務、快遞物流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做大做強,2018年浙江省網絡交易額已經突破一萬三千多億,跨境電商網店超過30萬家,阿里巴巴、新華三、海康威視、網易等相關龍頭企業已成為浙江企業發展數字經濟的領頭羊。與此同時,浙江已經初步形成以杭州、寧波、義烏等為代表的數字產業集群,橫店影視城、華策影視、網絡游戲、網易公開課等數字出版、傳媒、娛樂、教育的數字內容產業基礎發展也較好,以杭州城西大走廊的夢想小鎮、數字貿易博覽會、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貿易創客大賽等為載體的數字貿易發展生態圈日趨完善。由此可見,浙江作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橋頭堡,已具備數字貿易發展的良好條件和先發優勢。發展數字貿易是引領浙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也是促進浙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但是目前的人才短缺問題明顯制約了浙江數字貿易的高質量發展,浙江數字貿易發展的人才瓶頸亟待突破。

2浙江數字貿易發展的人才瓶頸

2.1產業轉型稀缺高層次人才。第一,“新四軍”的新生力量有限。根據調研發現,當前浙江活躍著以浙大為代表的高校系、以阿里巴巴IPO后出來創業的商貿人才阿里系、以千人計劃人才為代表的海歸系、以創二代新生代為代表的浙商系這四支創新創業人才“新四軍”,“新四軍”每年培養的創新型高端人才數量有限,遠遠不能滿足浙江企業對創新型高層次人才的需求。第二,數字化轉型緊缺高級人才。根據《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8》,全省在主要第三方平臺上的跨境電商出口活躍網店約8.2萬家,近六成的企業緊缺高級人才。《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與人才發展報告》則顯示,對高水平人才吸引力最高的城市是上海,其次是金華,浙江其他地市的人才吸引力相對較弱。隨著浙江數字產業的井噴式發展,以及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等均對數字貿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高端人才約束行業發展。《2018年中國電商行業獨角獸中高端人才大數據報告》提出,電商行業需求量最大的兩類人才分別是市場運營類及技術開發類人才,運營和技術是電商企業兩大重要驅動,當前高端人才的缺乏已約束了地方數字貿易的快速發展。例如寧波啟動了數字貿易人才學院,進一步探索如何開展”數字經濟+貿易+人才”的融合方式,并通過“泛3315”等載體引進電商高端人才團隊,下撥電商三類人才補助資金。2.2企業發展急需復合型人才。首先,數字貿易產業高速增長。一般數字貿易包括數字內容服務、搜索引擎服務、社交網絡服務及其他數字服務。這里以跨境電商為例進行分析。2018年浙江省跨境網絡零售額為810.4億元,增長34.8%,其中,出口574.4億元,增長31.1%;進口236億元,增長44.9%。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提到,中國將主動擴大進口,進一步降低關稅,加快跨境電商進口發展。2018年,中國42個海關關境中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清單量排名中杭州居第二,跨境電商零售進易額排名中寧波和杭州分別位居第二、第三。據統計,廣東、上海、浙江的跨境電商用戶最多,浙江跨境電商業務的高速增長加劇了人才的緊缺程度。其次,新技術新模式催生新需求。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AI、物聯網等新興數字技術與數字貿易的融合發展,浙江企業急需AI、大數據、內容運營等轉型人才。2018年,新零售電商、自媒體電商、社交電商、社群電商等新的電商模式正在涌現,并蓬勃發展,由此引發新媒體、社群、視頻動畫等方向的人才需求增長迅猛。依據《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8》,2018年各跨境電商平臺上大賣家和制造企業逐漸成為主力軍,企業更加注重品牌營銷和海外市場布局,從而助推跨境電商獨立站的興起,對人才的復合知識和能力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以杭州為例,2018年高校畢業生接受量排名靠前的用人單位集中在信息經濟、智能制造、服務型科技企業,海康威視、杭港地鐵、大華、杭州華為、恒生電子等企業接收量排名前五。據調研,杭州1.3萬家跨境電商企業中,80%的企業存在缺人現象;義烏市跨境電商企業職位空缺率達59%。最后,人才培養成效亟待提升。目前數字貿易人才培養的渠道主要有三條:一是高等院校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培養數字貿易相關人才;二是企業以學徒制方式培養新進員工;三是社會培訓組織開展短期人才培訓。近年來,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社會培訓機構以及高等院校等加強了跨境聯合,開拓了浙江電商人才培訓平臺、浙江省高校跨境電商創業班等新興培養載體。但是在調查中發現,81%的企業認為數字貿易人才培養需要加強實操訓練,58%的培養項目未能有效地與企業需求對接。注重實戰是企業對數字貿易人才培養最大的訴求,69.2%的企業明確希望人才有相關數字平臺的實戰運營經驗。2.3“一帶一路”市場拓展緊缺沿線貿易人才。隨著中美經貿摩擦加劇、歐盟推出增值稅(VAT)改革、俄羅斯收緊跨境電商進口等嚴峻的國際貿易形勢,倒逼浙江探索外貿高質量發展,積極支持阿里巴巴、聚貿、敦煌等跨境電商產業鏈龍頭企業拓展“一帶一路”貿易合作,加快發展絲路電商。例如,2018年我國與柬埔寨、科威特、阿聯茜、奧地利等國的跨境電商交易額同比增速均超過100%。寧波市積極加深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支持民營企業積極拓展捷克、拉脫維亞、匈牙利等新興市場。但是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差異大,浙江企業對沿線貿易人才的需求也急劇增長。

3突破數字貿易發展人才瓶頸的對策建議

3.1政府優化區域人才環境。首先,制訂數字貿易人才相關標準。數字貿易發展需要大量從事數字化產品與服務的高級人才及復合型人才,具體包括數字內容人才、數字技術人才、數字運營人才、數據分析人才、國際商務人才等。浙江可借鑒韓國的經驗,積極推動數字貿易人才相關標準的制訂,同時開展分層分類的人才認定與補貼,進一步優化數字貿易人才職業發展的通道。其次,提升高端人才的政策吸引力。浙江要仔細對照北京、廣東、上海等地區的高端人才引進政策,進一步強化對數字貿易人才的貢獻獎勵與配套服務的區域競爭優勢,努力打造更廣闊的平臺、更優厚的待遇、更貼心的服務和更優越的發展來吸引具有國際視野和經驗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團隊的加盟。最后,整合“政、校、行、企”資源提升人才培養體系。雖然浙江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數字貿易人才培養體系,多數高校都設有相關專業,但是數字貿易人才的培養始終跟不上數字貿易的快速發展,數字貿易的人才培養體系亟待提升。鑒于數字貿易人才的需求緊缺性與知識密集型的特征,政府要積極引導高等院校、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社會培訓機構等多方資源,通過廣泛的產學研合作和深度的產教融合,有機整合線上線下優勢資源,共建共享數字貿易人才培養所需的課程開發、理論研究以及實踐服務等最新的教學資源,有效打造新型的數字貿易人才培育發展體系。建議浙江建立“數字貿易人才資源庫”“數字貿易專家資源庫”“數字貿易名師體系”,給予數字人才、專家和名師相應的補貼,進一步優化建設數字貿易人才生態體系,從而有效地滿足產業轉型和企業發展需求。3.2產業集群投資人力資本。首先,重點培育一批數字貿易龍頭企業。依據《2019年數字經濟報告》,全球市值最大的20家數字企業中,有40%擁有基于平臺的商業模式,七大“超級平臺”——微軟、蘋果、亞馬遜、谷歌、臉書、騰訊和阿里巴巴,占有前70大平臺市值的三分之二。建議浙江各地市充分發揮特色經濟帶的產業優勢,基于產業互聯網平臺集中培育一批獨角獸企業,依托數字貿易龍頭企業引領產業順利實現數字化轉型。其次,龍頭企業主導或引領產業數字貿易人才培養。基于產業的未來發展需求,龍頭企業統一主導或深度參與政府、高校、企業、社會機構組織的數字貿易人才生態圈,整體提升數字貿易人才培養的成效。例如依托阿里巴巴、網易等產業鏈龍頭企業,有效集聚產業最優秀、最前沿的實戰專家資源,動態地給企業和高校數字貿易人才及時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和提供校企合作的實戰平臺。建議地方政府考慮給龍頭企業的數字人才培訓提供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最后,中小企業優化人力資源管理。鑒于數字貿易人才招聘成本的不斷提升,中小企業要動態地健全導師機制、過程管理機制、激勵機制等人力資源制度。與此同時,中小企業要從戰略發展的角度,努力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完善的培訓晉升制度、良好的企業文化等90后員工重點關注的環境因素,以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文化管理有效地吸引并留住企業發展所需的數字貿易人才。3.3高校提升數字貿易人才培養成效。首先,高校要持續深化校企合作,創新數字貿易人才的培養模式。建議高校選擇在行業中有品牌聲譽、有完善的內部幫教體系(培訓體系)、有長期人才戰略規劃、有強烈合作意愿的企業進行校企合作,有效基于企業的數字平臺開展技能培訓與實戰訓練。例如浙江工商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與杭州跨境電商綜試區合作培養人才,杭州師范大學依托阿里巴巴的校企合作平臺實施專業實訓,產學研合作開展數字貿易人才的校企合作培養。其次,高校要大力支持師生投身數字平臺實戰運營。建議高校出臺有吸引力的激勵政策引導專業教師和學生,積極服務企業開展數字貿易,或者大力支持師生自主創業實際運營數字平臺,在市場化的數字運作實踐中提升數字貿易業務操作能力。與此同時,地方高校要積極瞄準地方特色產業,聯合產業龍頭企業的優秀兼職教師共同培養數字貿易人才,動態滿足產業數字化轉型的人才需求。最后,為有效地滿足“一帶一路”貿易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要積極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通過拓展留學生、交換生、訪問生、學分互認合作等國際交流項目,有效地培養浙江企業拓展“一帶一路”市場所需的數字貿易人才。浙江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要積極挖掘和物色當地優秀人才,實現數字貿易人才的國際化培養。

參考文獻

[1]馬述忠,房超,梁銀鋒.數字貿易及其時代價值與研究展望[J].國際貿易問題,2018(10).

[2]夏杰長.數字貿易的緣起、國際經驗與發展策略[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5).

[3]曹晶晶.數字貿易發展面臨的問題及我國的應對之策[J].對外經貿實務,2018(08).

[4]樊文靜,將瑞波.浙江數字貿易發展的對策研究[J].金融經濟,2019(03).

[5]沈玉良,李海英,李墨絲,等.數字貿易發展趨勢與中國的策略選擇[J].全球化,2018(07).

作者:吳旻 單位: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