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談緊縮性貨幣戰略對中國國際收支影響

時間:2022-10-07 09:17:00

導語:簡談緊縮性貨幣戰略對中國國際收支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簡談緊縮性貨幣戰略對中國國際收支影響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經濟中出現了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就當前的形勢來看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國內物價上漲的預期不斷不上升,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依賴于出口的推動,消費和對外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偏低,由此央行更傾向于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本文主要分析經常賬戶與資本金融賬戶雙順差的背景下,這種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對我國國際收支的負面影響,并就此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及對策,以應對這種不利局面。本文主要建立在近期央行的幾次連續加息的基礎之上,從兩個賬戶進行分析,對我國匯率制度和流入我國的國際資本的監管提出建議。

[關鍵詞]緊縮政策雙順差擴大內需監管

一、經濟背景分析

本年度下半年,央行提高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這也是三年以來的央行首次加息,同時也預示著貨幣政策可能走向緊縮的趨勢。不斷走高的通脹壓力和通脹水平對于央行適時調整貨幣政策造成一定的壓力,此時出臺加息政策的一個顯著目標就是管理通脹預期。從統計數據看,當前我國貨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國內物價上漲的同時人民幣對外連續升值,通脹的預期不斷上升;經濟發展過多依賴出口貿易,外匯儲備居高不下,經常賬戶與資本金融賬戶雙順差,國際收支失衡。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見表1),浮動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對收入和內部調節作用較為有效,財政政策趨于無效。所以這種背景下的緊縮性政策主觀上是為了抑制通脹,但在客觀上對國際收支會產生一定影響。

二、對國際收支的負面影響分析

在國際收支平衡表里,國際收支在會計核算最后總是平衡的,但在實際當中,國際收支經常存在出現不同程度的順差或逆差的失衡,并且現階段我國國際收支的失衡主要是結構性和收入性的。

根據一般性原理,在實行支出增減型貨幣政策進行國際收支需求調節時,存貸款準備金率的調整是重要方面(本次政策屬于此)。這種上調利率趨于緊縮的貨幣政策一般意義上會造成資本和金融賬戶中資本流入,逆差減少或順差增加;而對于經常賬戶短期則會導致成本增加,收入下降需求減少物價下降,從而出口增加進口減少,貿易收支逆差減少。然而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外資的涌入又會造成本幣升值的壓力,導致出口成本上升出口減少,貿易收支逆差增加。個人認為出現了一種順差逆差悖論的有趣現象,這種互抵機制取決于國內出口商品的總需求平均彈性,如果彈性系數E變化較小,則逆差較多;如果E較大,則順差成分大,就現階段來看我國的E比較大,順差居多。

于是緊縮性的政策在貿易順差和國內通貨膨脹并存的環境下,一般會導致順差的進一步強化也即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加??;這也符合米德沖突關于內外均衡沖突矛盾的論斷,雖然有利于穩定物價,同時也造成順差擴大;斯旺模型(見表1)中支出增減性政策有利于解決內部均衡而對外部均衡不利的論斷也驗證了這種效果。國際收支順差程度的增加必然導致本國貨幣國內供給量的增加,這會使國內過熱的經濟更加深化,價格上漲的趨勢進一步強化,內貶外升造成國民福利水平的下降。

貿易順差的擴大化一是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有可能造成未來國際收支逆差的急劇增加,不利于未來出口;二是加劇了國際貿易間的摩擦和匯率戰,貿易條件惡化增加了未來國際間經濟交流的不確定性,尤其對中國這樣的以出口需求為主而不是內需拉動GDP的貿易大國更是加劇了未來經濟發展的波動;三是我們付出高亢的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從而造成國民經濟福利損失,降低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這對于未來的國際收支穩定同樣不利。

三、合理化的建議對策

1.擴大內需是實現國內均衡發展,促進外部均衡的有效途徑。促進國內收入分配的均衡,擴大內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過度依賴于出口;利用稅收手段,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改變順差在國內,利潤在國外的不利局面。

2.在有效防范風險前提下,有選擇分步驟地放寬對資本流出的限制,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進行全球性戰略性投資,更多更好地利用國外資源和國際市場,逐步推動境內機構開展境外證券投資。

3.堅持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保持匯率水平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尚械拇胧┦侵鸩綌U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增強匯率彈性,利用市場機制調節外匯供求,使匯率有序地向均衡方向調整,減弱匯率穩定要求對貨幣政策效應的約束,提高貨幣政策獨立性和有效性,發揮匯率作為價格杠桿對國際收支的調節。

4.有效監管投機資本的流入

現階段由于我國在國際資本市場的地位日益重要,資本與金融賬戶中充斥著大量的投機資本,因此我國金融監管當局要盡快完善對投資資本的監測預警和管理機制,及時掌控短期國際資本流入的源頭、動機、途徑、結構和規模,及時監督管理不良資本的流入。

四、總結

在國際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我國的貨幣當局更要注重貨幣政策實施的有效性,充分考慮整個經濟系統的穩定性,各個經濟要素之間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系,有針對的對經濟宏觀方面進行有效的調節與監管。調節的重點要充分考慮國民福利的得失,站在更加人性化的角度;引導經濟走向積極健康的方向,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正常化,保證我國國民經濟系統在金融危機大背景下的抗打擊能力,克服短視的行為。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一體化要求我們必須提高警惕,加強對國際流動資本的監管,密切關注其對我國金融系統的沖擊,打擊不健康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