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依存度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0 11:19:00

導語:外貿依存度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貿依存度分析論文

一、我國外貿依存度的變化和特征

(一)我國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外貿依存度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在外貿發展速度超過GDP增速的情況下,我國外貿依存度不斷增加。在此,我們分別用兩種方法計算外貿依存度。

第一種算法是用外貿(包括進出口總額、出口和進口)占GDP的比重計算,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算法。按照這種算法,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伊始,外貿依存度只有9.8%,此后持續上升,到2005年已高達63.9%,其中出口依存度為34.2%,進口依存度為29.7%。

第二種算法是外貿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就是工業的外貿依存度,這種算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剔除不可貿易品對外貿依存度的影響,世界銀行就采取了這種辦法計算和比較各經濟體的對外開放程度。按此計算,1978年我國工業外貿依存度為22.1%,2004年為152.1%,其中出口依存度為78.2%,進口依存度為73.9%。

(二)我國外貿依存度的變化特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依存度呈現不斷增加的態勢,但不同時期我國外貿依存度增速出現很大差異。1980年到1990年,我國外貿依存度由12.6%上升到30%,10年間提高約17個百分點,這段時間外貿依存度增長較快與改革開放初期外貿基數很低有關。1990年到2000年,我國外貿依存度上升到39.6%,10年間提高了約10個百分點,在這段時間內,外貿依存度出現波動,其原因一方面是外貿增長受匯率調整、亞洲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另一方面在這段時間內我國外貿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2001年到2005年是我國外貿依存度上升最快的5年,到2005年,外貿依存度上升到63.9%,5年間提高了約24個百分點。其中2003年和2004年是外貿依存度增加最快的時候,幾乎每年外貿依存度上升8~9個百分點。這段時間我國外貿依存度上升速度之快是全球少見的。

從外貿依存度變化還可以看到,伴隨著長期的貿易順差,1993年以后,我國出口依存度持續高于進口依存度。如果對兩種外貿依存度的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可以發現,我國工業外貿依存度與外貿依存度變化趨勢基本一致:1978年,我國工業外貿依存度是外貿依存度的2.3倍,而到了2005年變成2.4倍,變化幅度很小,其主要原因是服務業在我國經濟中比重變化不大。

二、我國外貿依存度快速提高的原因

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快速提高,既有體制上的原因,又與我國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主要表現為:第一,我國內需嚴重不足,亟須通過出口來消化國內過剩的生產能力;第二,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起飛和實施出口導向戰略的發展階段,特別是加人世貿后,我國外貿體制改革步伐不斷加快,外貿經營主體積極性提高,導致進出口額持續增長;第三,隨著國際直接投資的逐步增加,發達國家不斷向我國進行產業轉移,我國“世界工廠”的功能日漸形成,促使我國加工貿易快速發展;第四,由于我國長期實行粗放型外貿增長方式,造成資源、能源的消耗高速增長,需要大量進口石油、鐵礦石等,如2004年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就高達45.15%;第五,世界經濟持續好轉、美元不斷貶值等因素也為我國出口增長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導致外貿依存度不斷攀升。

三、外貿依存度的快速提高對中國的影響

外貿依存度快速增長使中國經濟的發展更加國際化,世界經濟周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日益明顯。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分工不斷加深,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不斷加強,國際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國際貿易規模迅速膨脹,各國的外貿依存度總體上呈現迅速上升趨勢。因此,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來勢迅猛,我國外貿依存度的大幅度攀升也是一種必然。外貿依存度大幅提高帶來的一個最為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國經濟的發展正在走向與國際接軌的道路。換句話說,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僅屬于中國自身,而且屬于世界,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具有了較強的國際層面意義。

外貿依存度的快速提高使中國的對外貿易摩擦趨于頻繁化。我國目前外貿進出口主要集中于少數國家及地區,對美、日、歐(盟)三大貿易伙伴的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一半左右。這些貿易大國的經濟增長直接影響到我國對該國的外貿進出口,尤其是美國,其經濟的繁榮與否不僅對我國出口產生影響,其對整個世界經濟的負面作用也將會影響到我國對其他國家的進出口。近年來,我國對美國貿易依存度由1997年的5.4%上升到2003年的8.95%。如此高的對美貿易依存度,成為近來中美貿易摩擦的頻率越來越高的根本原因。2003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先后對中國的彩電、紡織品、家具等商品展開一系列反傾銷調查,并不時指責中國輸出“通貨緊縮”,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人民幣匯率升值,所有這些都標志著中國已不可避免地進入國際經濟摩擦時代,這正是中國外貿依存度不斷提高的結果。

外貿依存度的快速提高重塑了中國的外貿結構,影響中國未來的就業格局。對外貿易的發展不僅能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而且可帶動相關行業的社會就業。由于我國在勞動密集型號產品的出口上具有比較優勢,所以紡織服裝、鞋類、玩具等勞動密集型商品的出口曾經是中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因此該行業吸納了最大量的就業人數。根據測算,每出口1億元的產品可為1.2萬人提供就業機會,按2003年的出口規模計算,我國出口的產品可以提供就業人數大約5260萬人。然而從另一方面看,較高的外貿依存度也說明了中國目前第三產業的發展仍然比較滯后,產業結構的發展不合理,第三產業的就業彈性系數較低。隨著中國外貿依存度的變化,中國的進出口商品結構將會作進一步調整,整體就業格局也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