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物和服務貿易共同發展探討論文

時間:2022-10-14 02:44:00

導語:貨物和服務貿易共同發展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貨物和服務貿易共同發展探討論文

摘要:隨著世界產業結構升級和國際產業轉移,服務貿易已逐漸成為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其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對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現狀及協同發展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思路。

關鍵詞:服務貿易;貨物貿易;協同發展

1我國貨物貿易巨額順差與服務貿易巨額逆差的現狀

據海關統計,2007年全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高達2.37萬億美元,比上年凈增4600多億美元,全年實現貿易順差3074億美元。改革開放30年來,貨物貿易規模增長超過100倍,我國貨物貿易進口和出口世界排名分別位居第三位和第二位。與此同時,我國服務貿易的形勢卻不容樂觀,我國服務貿易長期處于巨額逆差的情況,筆者僅列出2004-2007年我國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收支情況的比較。(表1)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我國服務貿易雖有緩慢發展,但總體來說長期逆差。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的發展嚴重不對稱,服務貿易在整個貿易中的比重偏低。以貨物貿易的順差來抵消服務貿易的逆差從而在整體上顯示出順差的情況,這是很危險的。一旦貨物貿易也出現逆差,兩個逆差并存,將會嚴重影響我國國際收支平衡。

2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協同發展的必要性

2.1發展服務貿易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

(1)在現代經濟中,商品利潤增值的空間日益向

產業價值鏈兩端的服務環節轉移。我們傳統上所說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是基于物質生產中加工對象的差異性。如果從商品的形成過程看,到可以得出一個橫向產業的發展模式,那就是研發產業、制造產業和營銷產業。商品價值實現的關鍵和利潤增值空間日益向產業價值鏈兩端的服務環節轉移,世界市場的競爭手段也由傳統的價格競爭日益轉向以金融、技術、運輸、通訊、信息等服務構成的非價格競爭。目前在國際分工比較發達的制造業中,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的時間只占其全部循環過程的5%不到,而處在流通領域的時間95%以上。產品在制造過程中的增值部分不到產品價格40%,60%以上增值發生在服務領域。

(2)世界服務貿易從1980年到2007年間,出口額從365億美元擴大到32600億美元,占世界貿易出口的比重從1/7到近1/5。中國服務貿易在改革開放后有了很大的發展,從1982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43.4億美元,到2007年2523億美元,25年增長57.1%。

但是我國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之間的聯動效應不明顯。工業產品主要通過國外的營銷渠道和網絡渠道進入國際市場,并沒有依托國內營銷企業走向國際。貨物貿易需要大量的國際運輸服務也是通過進口獲得,2004年國際運輸逆差125億美元,2005年134億美元,就是一個例證。發展服務貿易是提高中國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措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

(3)發展服務業及服務貿易是實現就業安全的重要戰略舉措

各國經驗表明,制造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和水平后隨著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加速,其吸納就業的能力開始下降,服務業成為吸納就業的主要行業。為此,今后若干年,我國要形成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體制環境和政策環境,發揮服務業連續保持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優勢。

2.2服務貿易可以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的優化

30年來,我國堅持鞏固和加強第一產業、提高和改造第二產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促進了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向優化升級的方向發展。三次產業中,1979-2007年第一產業年均增長4.6%,第二產業增長11.4%,第三產業增長10.8%。從構成看,第一產業所占比重明顯下降,第二產業所占比重基本持平,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其中,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從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7年的11.3%,下降了16.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所占比重由47.9%上升為48.6%,上升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所占比重由23.9上升為40.1%,上升16.2個百分點。現代經濟的結構性特征越來越明顯。

3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協同發展的策略

3.1國家政策應由以制造業為主向服務業產業傾斜

長期以來,我國在制定產業政策時,主要偏向制造行業,這不利于我國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的經濟結構調整。對此我國應繼續制定和完善相關產業政策,使之進一步向服務業傾斜。應確定以下方面作為服務業發展的重點:發展為生產服務的服務貿易。

伴隨我國世界工廠地位的不斷鞏固,我國制造業和加工工業將趨向自動化、高科技化、高附加產值化,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用工量減少,對金融、信息、技術、流通的依賴度增加,優先發展為生產服務的服務業成為必然選擇。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關系密切,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則可以提升我國制造業整體水平和產品質量,進而帶動貨物貿易的發展。不難看出,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之間有著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緊密相關的聯系。貨物貿易的長期健康的發展必然也會帶動服務貿易的增長,而服務貿易的發展又反過來可以促進貨物貿易的增長。例如貨物的運輸、人才的流動、技術的轉移。

甚至一張小小的光碟,雖然其表現的是貨物貿易,但光碟里的內容才是真正的高附加值產品一無形商品——服務貿易。所以,現階段我國可以重點發展那些能夠提高貨物貿易出口附加值的服務。包括如運輸服務、商業分銷服務、信息咨詢服務、會展和廣告服務等。

3.2建立科學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

解決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我國服務貿易實施有效的宏觀管理,關鍵是要迅速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確定統一協調的服務貿易進出口政策和歸口管理部門。首先要明確各歸口管理部門對服務貿易的管理范疇。由商務部制定宏觀規劃與戰略,實施統一管理和監督,各歸口管理部門則在各自管理范圍內實施具體管理。同時,中央和地方應加強互動,各地方的服務貿易政策和規章應與我國服務貿易的總體戰略和整體規劃保持統一,并與其他地方政策、規章相協調。政府和企業也應加緊聯系。各服務貿易的政策規章最終是通過影響服務企業的競爭力來實現其目標的,所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一方面應加大其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規范服務企業的經營行為,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需要的變化調整其政策和具體措施,以便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3.3制定并完善中小企業促進政策

由于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資金匱乏等方面的缺陷嚴重制約了我國服務業以及服務貿易的發展。因此,借鑒其他國家先進經驗,建議國家制定并完善中小企業促進政策。以韓國為例,政府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制訂了許多發展中小企業的法規——《SME協會法1961》、《SME風險支持法1986》、《促進SME發展和產品購買法1994》、《SME行業區域保護和促進公司間合作法1995》、《SME結構性改革和穩定支持管理的特別法1995》、《促進風險業特殊措施法案1997》等。上述措施極大地促進了韓國中小企業的發展。(資料來源:洪浴洙“中日韓中小企業合作戰略:關注集群與網絡”2003)我國貨物貿易中的中小企業則是多不勝舉,正是這些看似默默無聞的小企業卻對我國每年的貨物貿易巨額順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以貨物貿易成功的經驗來看,我國服務貿易也可以走這樣的路線。

3.4積極談判與協作:將貨物貿易的優勢與服務貿易相結合,優勢互補

通過政府間的談判和協作,為我國服務貿易出口掃清障礙,努力使我國服務貿易企業的出口享受平等待遇。(1)通過WTO多邊貿易談判爭取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我國服務貿易額已躋身全球前10強,對世界經濟發展以及世界服務貿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在WTO新一輪服務貿易談判中,我國需要充分利用作為發展中大國對世界經濟貿易的影響力,爭取更為廣闊的服務出口市場。(2)通過區域協議談判爭取廣闊的服務出口空間。在雙邊或多邊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協議談判中,逐步將服務貿易領域納入到區域協議談判的范圍,為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也可以將我國貨物貿易中的一些優勢項目納入與他國服務貿易談判的博弈之中,達到雙贏的結果。例如;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貨物貿易出口比重較大,這并不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我國可以在這方面稍作讓步要求更有利于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承諾。短期來看,這一做法可能會給我國一些外貿企業帶來不利影響,然而從長期來看這也許更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優化和升級。

3.5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貨物貿易行業協會和服務貿易行業協會加強合作

關于貨物貿易相關協會,我們可以拿美國為例:2003年美國在中國上海注冊的有關貨物貿易的相關協會有150多家,而中國本土的僅有31家。協會的細化和分布廣度是相當驚人的,比如美國新奇士橙協會,加州杏仁協會,美國乳制品協會,美國馬鈴薯協會等等。協會在促進該產業在國外的深化發展,解決所在行業面臨的問題以及參與談判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國無論是貨物還是服務貿易行業協會的發展均滯后于發達國家。特別是其在為出口企業提供出口促進服務的作用沒有得到發揮。因此,應加快服務行業協會的建立步伐,提高協會為企業提供服務貿易信息和政策咨詢服務能力;發揮行業協會在服務貿易國際爭端中積極作用。具體建議是:一方面可以與貨物貿易相關協會溝通,充分掌握與服務貿易緊密相關的貨物貿易的信息,更好促進我國服務貿易,另一方面貨物貿易也可以通過協會之間的交流而了解到服務貿易的最新發展情況,兩者有交叉的地方則可以互補不足,相互促進。

3.6建立有利于服務出口的投、融資環境

目前,我國服務業以及服務出口并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投融資環境,這在某些方面制約了服務業的發展,阻礙了服務出口的擴大。要促進服務的出口,必須建立有利的投融資環境。

(1)降低服務業市場準入條件。

由于種種特殊原因,我國在服務業的眾多項目上保持著較高的行政壟斷,一次要盡快打破行政壟斷,放開包括銀行、郵電通信業在內的市場準入,吸引更多的資金和人才加人,通過引進競爭促進服務業以及服務貿易的加快發展。

(2)設立服務業擔保基金。

為服務業發展提供融資擔保支持,考慮到我國各級政府財政平衡的壓力,完全依賴中央政府的財政支持困難較大,建議以中央政府為主要出資人,地方政府按照各地的實際情況按一定比例出資,與獲得擔保基金的服務貿易相關的貨物貿易企業可以與其共同合作,為本地服務業發展提供多方融資擔保支持。

3.7完善服務貿易出口法規

長期以來,我國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滯后。服務貿易立法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近年來我國先后頒布了《商業銀行法》、《保險法》、《海商法》、《律師法》等法規。但與服務貿易廣泛的內涵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要求相比還相差甚遠。目前我國尚沒有一個關于服務業的一般性法律。我國海關針對貨物貿易管理方面的法規約6大類,而針對服務貿易管理的法規僅有3大類。加強對服務貿易的法制法規建設和傾斜度以保證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協同發展已刻不容緩。(見圖1)公務員之家

根據佩爾西·巴納維克預言,到2010年,美國經濟構成中只有10%是制造業,其余都是服務業。那么到2010年,服務經濟將進入它的全盛時期,并可能成為又一次產業革命的轉折點——服務業代替制造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而與服務業發展相對應的必然是服務貿易將得以更為迅速的發展。據專家估計到2010年,服務貿易與商品貿易將“平分秋色”。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盡管第三產業發展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和世界其他國家(以美國為例)的經濟結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服務貿易的健康發展與服務業的整體發展有著高度的相關聯系。服務業作為綠色產業,有著制造工業不具備的種種優點,例如沒有或最低的環境污染,高附加值的獲得,新技術的應用,制造業的有力支撐等等。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時期,要抓住世界經濟向服務業及服務貿易傾斜的機遇,將我國貨物貿易已有的優勢和服務貿易存在的巨大潛力相結合,達到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的優化目標。

2007年,商務部了《服務貿易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為服務貿易的發展制定了戰略目標,并出臺了《中國鼓勵引進技術目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