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國際貿易教學模式思考
時間:2022-11-12 04:59:54
導語:“新常態”下國際貿易教學模式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加強對國際貿易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對于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更加適應社會的需求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當前教學模式及弊端,從教學內容改革、雙語教學、校企合作、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進行探索,以期推進國際貿易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實踐教學;雙語教學;網絡教學
一、當前教學模式及弊端
1.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脫節
在當前教學模式中,仍然是偏重理論教學,忽略實踐教學。以課堂講授為準,注重對各個知識的理論講授,缺乏內容豐富的教學形式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容易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獨立思考能力,課堂低頭族較多,學生缺乏對課堂參與熱情。同時,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單一。實踐教學一般分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校內實踐教學方面,停留在仿真實訓上,未能引入真實的進出口業務,學生學習內容與工作內容差距較大;校外實踐教學方面,由于與實習、實訓基地合作機制還不明確,運行不順暢,造成實習基地利用率不高。同時與實習基地在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上還有所欠缺。目前的合作僅限于參觀和授課,教師深入企業學習的機會還比較缺乏,學生目前去企業參觀也大多是浮于表面,缺乏真正的體驗和操作企業的實際業務。
2.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
首先,教學內容與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脫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國際貿易已成為各國經濟結構的重要內容,并且在發展的過程中呈現了新的經濟特點,國際貿易出現了有許多新的變化,如新的國際結算方式、國際貿易方式、運輸與保險方式、融資方式等,各國的對外貿易規則、政策、法律法規等都在不斷變化,而目前許多教材很難對這些新變化迅速更新,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有所涉及。這就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師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充實教學內容,讓國際貿易最新的專業知識走進課堂,讓學生能夠學到新知識、學會認識、分析并解決這些新問題。其次,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不僅要求又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具備較高的英語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但大部分高校依然傳統中式教學模式將理論知識滿堂灌,忽略了雙語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因此造成用人單位人才需求困擾,具有進出口專業知識的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英語交際能力較差,而英語能力較好的英語專業畢業生卻欠缺國際貿易專業知識。
3.專業教師缺乏實踐能力
教師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以及教學質量,在國際貿易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工作的開展也是具有重要影響的。目前,大部分的教師基本上是從學校到學校,雖然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真正有過在外貿企業工作經驗的老師較少,缺乏實踐經驗。雖然,各大中型院校也會組織老師參加學術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但這與真正意義上的工作中汲取教學經驗相去甚遠。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往往是紙上談兵,脫離實際。從而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不到位,甚至偏離市場需求。
4.考核方式僵化
考核是大多數高等院校用來測評學生對專業知識掌握程度和檢驗教師授課情況的重要方式。但是,考核方式的單一和僵化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目前,大多數高校把期末考試作為一種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一種考核方式,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主要是應付最后的考試,很多學生臨近考試時針對考核重點臨陣磨槍,缺乏對專業課程知識架構的整體思考與理解。因此考核方式的單一與僵化一方面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另一方面不利于教師培養大學多元文化修養和素質。
二、國際貿易教學模式改革的建議
1.加強教學內容改革,增加實踐教學比重
依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定位,把行業與職業需求作為教學內容改革的重要依據,進一步加強教學內容改革。將課程教學內容與專業資格考試內容有機融合,把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訓、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相結合,探索與專業培養目標相匹配的教學內容改革。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增強實踐教學實效。把體現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實踐課程、訓練項目、課程設計等納入課程教學體系;充分利用教學軟件資源,開展教學模擬實訓;加強和推進校外實習力度,使校內生產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2.突出國際性,加強雙語教學
在國際貿易實際活動中,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而且進出口業務文本形式大多采用英語,因此,為了培養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最好采用雙語教學。但是,雙語教學效果不僅受學生素質的影響,而且受教師素質和講授知識內容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英語授課能力,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選擇難度適宜的教學內容和合適的教學方法,既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素質又要保證學生對專業知識能夠很好的吸收和理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保證學習效率。
3.創新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與廣度
在校企合作上注重深度和廣度,首先可以適當嘗試校企共建專業,增加教師與企業的合作方向,在橫向課題研究方面不斷發展,讓企業和學校緊密聯系起來。其次可以嘗試“外貿平臺+工作室”為載體國際貿易實踐教學模式。“外貿平臺”是指如阿里巴巴網、環球資源網、中國制造網、紡織品交易網等B2B國際貿易平臺;“工作室”是指以學校專業教師為主導,以輔助教學和承接真實項目為主要任務,由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帶領學生承接和完成真實項目,將產學融為一體,最終使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得到提高的集生產、服務、教學功能為一體的校企共建場所。該模式的建立,課堂搬到公司,教師走進公司,業務人員走進課堂,實現了貫穿專業課程教學全過程的產學聯動、產學深度融合,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后,院校與企業對接,提高老師的實踐教學經驗。讓有實干經驗的企業人員來學校進行一些知識的講座,增加與對口企業的合作。同時鼓勵專業老師走進合作對口企業,與企業高管,企業技術人員進行交流和學習,了解或參與正在進行中的國際貿易交易,從真實的貿易交易獲益,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一方面能夠很好的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另一方面能更好的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市場需求國貿應用型人才。
4.根據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
以教學大綱為本,注重啟發式和參與式教學;加強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采用案例教學、專題教學、雙語教學、模擬教學、實習實訓等方法,鼓勵教師根據課程特點和內容屬性,積極進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大膽創新。大力推廣網絡教學。首先,多媒體網絡教學信息量大,能夠做到圖文并茂、聲形并兼,從而課堂更加生動和直觀;其次,通過向學生推薦國際貿易相關網站,使學生及時、全面了解最新國際貿易動態和理論發展;最后,通過將教學資料搬入網絡,如教案、習題、案例資料等,實現在線學習和互動答疑,同時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改變課堂低頭族現象,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5.創新多樣化考核方式
轉變考核理念,創新多樣化的考核方式,推進和建立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考核體系。國際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必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不能將學生試卷成績作為評判的唯一標準。靈活多樣化考核方式,一方面要檢驗學生的理論知識理解和掌握情況,另一方面更要注重檢驗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總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我國融入世界經濟的進程不斷加快,對國際貿易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革新教學模式,培養出能適應時展要求的國際貿易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穎.新形勢下國際貿易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8(1).
[2]趙輝.新形勢下國際貿易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中國市場,2018(1).
[3]張小萍,萬玲.對《國際貿易理論》開放式課堂教學的探討[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19).
作者:何錫金 尚愛英 單位:邢臺學院
- 上一篇:水利局網絡意識形態自查報告
- 下一篇:新時代國際貿易經濟生態化戰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