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國際貿易類專業人才探索

時間:2022-11-06 03:17:11

導語:高職國際貿易類專業人才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國際貿易類專業人才探索

[提要]基于協同創新理念,從目標協同、組織協同、保障機制協同等方面,以實現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企業輸送合格人才,提升專任教師“雙師”素質,打造“雙主體”教學團隊。在國際貿易人才培養中,還需要注意與企業利益的協調、對教師能力的要求以及學生自主性的發揮。

關鍵詞:校企協同;高職;國際貿易類專業

高職外貿類專業面對跨境電商新業態,在師資、教材、實訓平臺、行業進入門檻等方面,面臨挑戰,迫切需要通過校企協同合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本研究基于協同創新理念,從校企協同的目標協同、組織協同、保障機制協同等方面,希望能探索出科學可行的高職涉外類專業校企協同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外貿操作技能,培養出既懂網絡技術,又會涉外推廣運營的創新創業國際貿易人才。

一、協同創新理論概述

協同創新理論就是將技術創新理論同協同理論相結合,其產生的協同效應將使得總效益大于各個獨立主體,即產生1+1>2的效果。當然,協同創新并不是簡單地要素疊加,而是一項復雜的組織方式,是以企業與大學及研究機構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中介作為輔助要素,各參與方通過能力上的優勢互補及資源整合,產生系統疊加的非線性協同效應。

二、目標

(一)提升職業技能。以往學生的涉外職業能力基本通過理論講授,案例分析、軟件模擬等方式進行,缺乏真正的實戰。通過校企協同,在跨境電商教學過程中,學校可以充分利用企業提供的真實跨境平臺賬號、上傳真實產品、完成真實的項目任務,獲取真實的外貿訂單。把課堂教學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能夠提升學生的外貿專業技能。(二)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學生可以在速賣通、敦煌網等外貿電商平臺嘗試創業,邊學邊用,邊做邊學。通過體驗創新創業氛圍和過程,強化外貿創新創業技能,為以后的自主創業和就業的職業發展積累經驗。(三)為企業輸送合格人才。企業在合作過程中,通過培養和挑選優秀的畢業生,在滿足自身公司發展需要的同時,也實現了學生的順利就業。(四)提升專任教師“雙師”素質,打造“雙主體”教學團隊。教學期間,校內專任教師通過與企業兼職教師互動、交流和學習,并同企業兼職教師一起全程參與跨境電商外貿操作的指導,對學生實踐能力提升,有很大幫助。同時,企業兼職教師和校內專任教師共同進行外貿人才培養,有利于打造涉外類專業雙主體教學團隊。

三、實施

(一)目標協同。目標協同是整個校企協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基礎。企業以利潤為導向,在人才協同培養中,優先考慮利潤最大化;學校則不僅考慮學科建設發展,還期望通過多方協同合作,更好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避免因價值觀分歧影響到校企協同合作,因而校企雙方首先需要建立利益結合點,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同時,注重市場規律,以激發雙方的內在動力,實現互惠共贏。(二)組織協同1、校企協同下的教學內容。以跨境電商工作過程為主線,完成企業真實項目為落腳點,確定工作任務和學習領域。面對跨境電商的新業態,整個國際貿易類課程采取基于崗位分析的設計思路進行設計。在分析從事網絡外貿跨境電商職業資格的基礎上,按照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崗位提煉典型工作任務。再根據典型工作任務來分解跨境電商不同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由此確定學習領域,構建課程體系。在這樣的課程體系下,需要學校與企業共同開發構建具有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特色的課程內容。根據職業能力培養規律,課程在對跨境電商專員崗位所完成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基礎上,依據“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標準,以工作過程為主線,真實工作項目為載體,設計典型工作任務,整合教學內容。在具體教學中,尤其強調以真實“外貿項目”為載體,把企業的跨境電商外貿業務引入教學。學生以跨境電商專員的身份,在企業兼職教師和校內專任教師的共同指導下,以合作企業提供的真實網絡店鋪,開展外貿,嘗試完成工作任務。從跨境電商平臺注冊操作、物流操作、海外市場調研、選品到產品定價、刊登、、優化及推廣,直至訂單處理、發貨、報關報檢、收款、客戶維護,貫徹“學習內容即工作內容”的原則。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真實外貿項目”,在外貿專業課堂上就體驗到了創新創業氛圍和過程,強化了外貿創新創業技能。2、校企協同下的教學地點。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和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協同中心,不斷提升教學實訓條件。目前,實訓基地包括與外貿企業合作建立的校內實訓基地,如“國際貿易理實一體化實訓室”等。利用校內實訓基地,教學植入覆蓋“互聯網+”外貿行業基礎崗位的實務性課程。利用模擬教學軟件,使學生在仿真環境下,開展涉外商務活動。通過處理實訓軟件模擬的真實外貿業務,創新問題解決方案,能有效地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外貿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流程,將學生的外貿專業知識轉化為外貿職業能力。模擬實驗是學生進入外貿前沿陣地之前的一次全方位的“實戰演習”,旨在培養外貿創新思維和職業能力;同時,還將校企聯建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協同中心,實施公司化運營,招募學生跨境電商創業團隊。在空間結構上,根據跨境電商工作崗位實際需要,設置客服部、物流部、推廣部、產品部等,通過真崗實境使學生浸潤職場氛圍,潛移默化地培育外貿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校外實訓基地是學生認知學習和跟崗、頂崗實習的重要場所。通過在合作企業的實地觀察、交流和輪崗來學習和鞏固企業跨境電商工作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能。學生通過校外實習,鍛煉了外貿創新創業技能,為以后的自主創業和就業的職業發展積累經驗。3、校企協同下的教學方式。以“六真實”為抓手,分段式教學組織,實現學做創互動推進,職業技能遞進提升。跨境電商的教學主要體現在實操。通過校企協同創新,以“六真實”為抓手,分段式教學組織,實現外貿類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學生通過企業提供的第三方跨境平臺真實賬號,銷售真實產品給海外買家,履行真實的訂單,完成真實的工作任務,通過對跨境電商真實流程的實際操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形成真實的職業能力。第一階段,以學為主。學生在多媒體教室和校內實訓基地完成基礎課程的學習,主要任務是進行跨境電商職業與崗位認知。提升創新創業意識,夯實外貿專業基礎。第二階段,以做為主。學生在校內進行跨境電商職業崗位課程學習。在實訓課上,學校老師理論講授與合作企業實戰教學相結合,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參與外貿實踐,讓學生在完成不同項目的工作任務過程中,應用理論知識,形成外貿職業技能,發展創新創業能力。實訓課程通常以小組開展教學,以“組長負責制”開展學習項目,強調“做中學、學中做”。首先,每個小組在學校老師和企業人士共同指導下,嘗試完成各個項目的工作任務。其次,結合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企業人士和專業老師進行示范操作。在此過程中,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和梳理。最后,再讓學生獨立完成工作任務,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其跨境電商的業務操作能力。第三階段,以創為主。主要安排學生在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協同中心和校外實訓基地完成職業綜合課程和輪崗實訓、頂崗實習等。進一步強化外貿職業技能,培養團隊精神、溝通協調等職業綜合素質。對于有創業夢想和創業能力的學生團隊,學校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協同中心還將提供場地和設備等硬件支持,在學校老師和企業專業人士的幫助下,鼓勵小組創新創業。4、校企協同下的教學團隊。推進校企協同創新,需要人力資源的支持。在協同合作中,采取校企“互聘共培”、旨在建設一支“雙主體”教學團隊。企業骨干主要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如產品知識、產品圖片的處理,運用搜索引擎尋找客戶資料的技巧,產品定價與報價策略,訂單的處理,社交媒體推廣等;通過與校內教師共同開發實踐教學課程內容,共同指導學生技能訓練,能夠逐漸成長為優質的校外兼職教師。教學期間,校內專任教師通過與企業兼職教師互動、交流和學習,并同企業兼職教師一起全程參與跨境電商外貿操作的指導。對于真實的網上外貿業務流程、目標客戶群、網絡營銷與風險管理等方面會有更充分的認識和了解,顯著提升跨境電商實訓課程的實踐指導能力。同時,企業人士帶來的行業和企業最新趨勢與技術,對幫助校內專任教師提升職業教育理念,了解企業需求和實現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更新,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學校老師利用暑期到合作企業掛職鍛煉,培養自身“雙師”素質。5、校企協同下的考評。與企業共建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荚u主要從完成跨境電商工作任務所需的理論知識和跨境電商相關崗位所需技能兩個方面進行。學校專任老師通過試卷或開放型的實作方案,負責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應用的考核。對學生專業技能實踐評價,以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和業績為依據,采用校內專任老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負責。評價重點主要考察企業真實項目實施過程和基于課程學習的實踐效果,注重學生應對能力、處理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核。尤其對在學習和應用上有創新的學生給予特別鼓勵,綜合評價學生能力并培養創新意識。(三)保障機制協同。校企協同培養外貿類創新創業人才,除了學校和企業,還涉及到政府、行業協會等不同利益主體,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協同創新效應,還需要明確各參與者地位和作用,形成一個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權責明晰的保障運行體系。具體而言,要以學校為主體,設立專門機構。同時,企業也必須安排專業人員,雙方共同保障校企協同的順利實施。政府在整個過程中必須完善相關政策,實施一定的監督、評估。另外,輔以行業協會為指導,搭建企業和學校雙方共同合作的平臺,使得資源得到更有效的整合。

四、應注意的問題

(一)合作中與企業利益的協調。目前的校企協同合作,不再是以往簡單的企業參觀、行業專家來校專題講座、頂崗、跟崗實習等臨時性或零散項目,而是企業以真實業務為載體,與學校共同進行專業建設。但是隨著合作深入,與企業的利益協調,顯得尤為重要。首先,雙方要達成合作共贏的價值認同。從社會責任角度和更長遠的經濟戰略角度來審視校企協同合作。其次,要致力建立和完善利益驅動機制。畢竟企業選擇與高職院校進行校企協同的核心驅動力還是“利益”,一旦沒有利益基礎,合作雙方將很難長久維持。(二)學生自主性的發揮。高職學生已經習慣了傳統學習方式,學生面對企業的真實業務,不僅需要在課堂40分鐘的時間完成項目任務,而且還需要在課后更加認真、專注,具備強烈的風險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合理安排時間來運營企業真實店鋪。部分學生雖然有改變學習方式的愿望,但自律性欠缺,主動改變學習習慣尤其是課后主動運營真實賬號動力不足。因此,一方面要加強教學過程的精細化設計,通過完成課前任務,課后作業,督促學生自學;另一方面以過程性考核為推力,督促學生改變學習習慣,調整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三)對教師能力的要求。以真實任務為載體開展實踐教學,指導學生進行網絡小額外貿創業,不同于以往的理論教學,它對教師外語能力、專業知識、實操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缺少精通跨境電子商務的專業教師。國際貿易類專業教師缺乏電子商務技能,而電商專業教師對跨境電商的運營規則還不熟悉,外語能力有待提升。因此,校內專業教師必須抓住校企協同合作的機會,向企業專業人士多學習,多參與真實項目操作。

參考文獻:

[1]陳秀梅,宋梅梅.協同創新視角下的高職商務英語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4(06).

[2]馬好.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校外協同機制構建研究[D].江蘇:江蘇大學,2017.

[3]李燕霞,黃振山.以創新創業能力為導向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構建———以跨境電商實戰訓練《外貿項目課程》為例[J].河北職業教育,2018(6).

[4]陳浩,丁紅朝.基于跨境電商的高職商務英語教學改革與實踐探析———以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3).

[5]周金容.協同理論視角下高職校企合作的現實困頓與發展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8(12).

作者:鄭欣 單位:四川商務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