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出口導向與進口替代雙重選擇論文

時間:2022-02-28 08:26:00

導語:我國出口導向與進口替代雙重選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出口導向與進口替代雙重選擇論文

1對出口導向型戰略的利弊分析

“出口導向型”外貿發展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使本國的工業生產面向世界市場,并以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級產品的出口。該戰略是根據國際比較利益的原則,通過擴大其有比較利益的產品的出口,以改善本國資源的配置。從中獲得貿易利益和推動本國經濟的發展。這種模式將本國產品置于國際競爭的環境中,其優點是比較顯著的。以這種方式發展的國家,大都取得了實績優良的高速經濟增長,這一事實成功地推翻了傳統的工業發展只能通過進口替代來實施的觀點。

在一個資金、技術缺乏,市場狹小和大部分人從事農業的不發達經濟中,選擇出口導向型戰略:(1)可以充分利用國外的資源,并與本國具有絕對優勢的勞動力資源相結合,生產并出口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以緩解一國的外匯壓力;(2)可以在國際分工中節約勞動,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在全球性的產業結構調整中,促進本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獲取因分工而產生的規模經濟效益I(3)可以通過對外貿易,互通有無,使本國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經濟福利,提高其生活水平,等等。

但同時應該看到,出口導向戰略也存在以下三個弊端。

(1)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對于大國和小國的作用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小國因地域狹小,人口總量不大,市場容量較小,如采取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模式,積極擴大外貿出口,就可以使其產品生產達到規模經濟的要求,取得較大的規模經濟效益。

(2)會增加本國經濟的對外依賴性,從而喪失經濟發展的主動權,更易受到外部市場的擺布,這對一國經濟的長遠發展是非常不利的。發展中國家對外開放的水平受制于其國內的經濟發展水平,這決定了即使一個經濟落后的國家實行了全面的對外開放,其水平和層次也不會很高,這必然會降低其在開放中所能獲取的比較利益。

(3)其作用受到市場發展的制約。亞洲一些國家所奉行的出口導向型是以國外市場的需求,主要又是發達國家的市場需求為重點的。在20世紀70年代,正值西方產業結構調整的高潮,西方產業結構的高級化,使得一些傳統產業逐步退出其市場,這時實施出口導向型戰略,將大量傳統產業打入發達國家市場,正好適應了其市場上傳統產品不足,需要填補的要求,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實施出口導向型戰略的國家增多,并加入傳統產品的生產行列,這時,所有實施該戰略的國家就不僅要面臨來自發達國家具有更高生產效率對手的競爭,還面臨來自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競爭,這就使得其出口增長下降成為必然。2對進口替代戰略的利弊分析

進口替代是指用本國生產的工業制成品來替代從國外進口的工業制成品,20世紀60年代亞非拉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實行了進口替代戰略。在國際市場上,發展中國家生產的農、礦初級產品價格不斷下跌而發達國家生產的消費品價格不斷上升,不平等貿易關系日益突出。為了克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不平等貿易,發展本國的民族工業,因而廣大發展中國家努力發展一些原來依靠進口的貨物的生產以供國內少數富裕階層的消費從而實現進口替代。進口替代一般要經過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建立和發展一批最終消費品工業,如食品、服裝、家電制造業以及相關的紡織、皮革、木材工業等,以求用國內生產的消費品替代進口品;第二個階段,進口替代由消費品轉向國內短缺的資本品和中間產品的生產,如機器制造、石油加工、鋼鐵工業等資本密集型工業。經過這兩個階段的發展,進口替代工業日趨成熟,為全面的工業化奠定了基礎。

進口替代戰略的實施伴隨著貿易保護政策的落實,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關稅保護,即對最終消費品的進口征收高關稅,對生產最終消費品所需的資本品和中間產品征收低關稅或免征關稅。進口配額,即限制各類商品的進口數量,以減少非必需品的進口,并保證國家扶植的工業企業能夠得到進口的資本品和中間產品。降低它們的生產成本。升值本幣,即降低進口商品的成本,減輕外匯不足的壓力。

根據上述分析,進口替代戰略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進口替代戰略將有助于刺激國內需求。進口替展戰略的一個特點就在于,它是借助某種程度的國家干預和保護,利用本國資源從事在國內具有較大需求的工業制成品的生產。一旦實施該戰略,就意味大規模的國內生產和投資行為的開始,這將對國內的投資需求產生極大的刺激作用,如果實現了成功的替代,就意味著將實現由過去對國外市場同類產品的大量需求向對國內市場大規模需求的轉變,這對于開拓國內市場并刺激國內消費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進口替代戰略將為本國發展戰略產業和實現工業化創造必備條件,既可以在不斷的學習和借鑒過程中,為本國培育大量技術和管理方面的人才,逐漸促進國內工業的多樣化和現代化,實現某些產品的自給自足,又能在擺脫對同類產品過度進口的同時,減少外匯支出,積累國內建設資金,可以進一步發展國內的戰略產業,并轉而出口創匯。

最后,進口替代戰略將有助于提高一國的對外貿易水平。通過進口替代戰略的實施,有利于國內市場的開拓,降低對外部經濟的依賴性。為參與全球化競爭的企業提供穩固的國內保障,并且,隨著國內企業的成長,有助于提高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改善一國的對外貿易的結構和條件。提高一國的對外開放水平。

3兩種戰略的雙重選擇

通過對這兩種貿易發展戰略的比較,我們可以認為,這兩種戰略各有優缺點,并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中都不同程度地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今后,各個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關鍵取決于選擇一種適合本國國情的貿易戰略,并根據國際環境和世界市場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本國經濟。而對于我國來說,實行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相結合的戰略更是必要的。

首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較快,決定了國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國民收入的快速增長使得居民個人收入大幅提高。從而提高了居民的購買能力和消費水平,這就擴大了社會總需求。如果只實施的出口導向戰略,主要依靠從國外進口商品來滿足國內市場消費市場的需要,顯然是行不通的,也是無法實現的。

其次,國內市場的巨大需求需要我們更致力于進口替代戰略,但是也不能因此否定出口導向的作用。如果沒有出口導向,不擴大出口,進口替代工業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在發展進口替代經濟的同時,應因時、因勢在部分地區、部分產業領域、部分企業實行出口導向建立出口導向的經濟以充分利用國際經濟條件,通過發展出口取得外匯,進口先進技術和設備,生產替代進口產品供應國內市場,當今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潮流,如果我們過于強調國內市場而忽視龐大的國際市場是不合時宜的。

綜合我國國情、我國的經濟體制、國際環境以及經濟戰略的內在因素考慮,我國實施進口替代和出口導向相結合的經濟發展戰略將是科學的長期的選擇,并在實施過程不斷的根據信息反饋,及時對經濟發展戰略和相應的經濟模式進行適當調整、創新,以應變新的形勢發展和要求。

摘要: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采取了出口導向政策,用旺盛的出口需求來補充遠不足以支撐快速增長的內需,我國外貿出口的大幅增長對我國經濟的增長起到了一定的拉動作用,但是,這種全面外向型經濟的負面效應也正逐漸顯現出來。出口導向與進口替代戰略各有利弊,如何促進兩戰略的融合,為我國經濟發展所用,以擺脫可以預見的對外貿易條件惡化、貿易摩擦加劇、通貨膨脹等負面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對外貿易,出口導向,進口替代;“復合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