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貿易摩擦影響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23 08:46:00

導語:紡織貿易摩擦影響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紡織貿易摩擦影響分析論文

一、中美紡織貿易摩擦影響

中美紡織貿易摩擦頻繁發生,美國對中國紡織品設限,貿易戰是一把雙刃劍,傷到他人的同時也會傷到自己,這對中國和美國都會產生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一)對美國而言

1.對美國的負面影響。

美國對中國紡織品設限,貿易戰是一把雙刃劍,美國極有可能會遭到中國的貿易報復。中國的紡織品成品半成品不能出口到美國,美國國內的零售商和原材料生產商也不能正常生產,使其利潤降低。紡織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美國的勞動力價格相對較高,中國的勞動力價格較低,中國的紡織品價格較低,低價的中國紡織品在美國的銷售受到限制,這樣美國國內紡織品價格上升,美國消費者不得不承擔高昂的紡織品價格,對紡織品的需求降低,不利于美國紡織企業發展。

2.對美國的正面影響。

美國對中國紡織品設限,中國向美國出口紡織品困難加大,大量的中國紡織品無法在美國正常銷售,中國紡織品在市場上的數量大大減少,紡織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中國的紡織品價格較低,在美國市場具有一定競爭力,中國紡織品數量的減少使得美國本土的紡織品生產商少了一個競爭對手,美國紡織品生產企業的銷售量便會提高,利潤提高,從事該行業的人員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也會得到改善。

(二)對中國而言

1.對中國的負面影響。

配額取消后,美國對中國紡織品需求增加,中國的紡織品產量上升,由于紡織行業進入門檻較低,大量生產資料涌向紡織部門,但中美紡織貿易摩擦,美國對中國紡織品設限,大量的中國紡織品無法在美國正常銷售,中國紡織品商人的利潤和收入降低。紡織品生產受到嚴重影響,由于紡織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會導致中國的就業率降低。

2.對中國的正面影響。

中美紡織貿易摩擦對中國也有正面影響。它使得我國紡織品生產企業開始思考,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并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改正,積極設立科研部門,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走品牌戰略,注意保護環境,提高企業的自身素質,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強競爭力。

二、中美紡織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

前文已經闡述了中美紡織貿易摩擦的影響,那么何為中美紡織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中美紡織貿易摩擦的產生,中美雙方都有責任,不能把責任都推到美國身上,中國也應該從自身尋找原因。

(一)從美國方面考慮

1.美國自身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抬頭。

中國是世界紡織品出口大國,自紡織品配額制度取消后,大量我國紡織品出口到美國,紡織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我國勞動力相對美國價格較低,我國充分利用勞動力優勢使紡織品成本降低,價格在美國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力。美國市場是高度自由競爭的市場,中國紡織品進入美國市場后,將導致美國國內紡織品價格的下降,紡織品部門的資本收益率會趨于下降,紡織品部門的產出將會受到影響。中國的紡織品對美國形成巨大壓力,美國國內紡織產業競爭力下降,美國便會在公平貿易的政策下加強貿易保護。

2.美國國內政治因素影響導致中美紡織貿易摩擦。

中國紡織品占領美國市場,嚴重影響美國紡織產業,紡織產業工人收入降低,紡織業作為美國傳統支柱產業,從事紡織業的美國勞動者人數眾多,工會便會向政府施壓,迫使政府頒布紡織品貿易保護政策。政府官員為了自己的選舉利益,爭取更多的選票,也會制定針對中國紡織品進口的貿易政策。

3.歐美大環境對美國產生的影響使得美對華加大貿易摩擦。

在2005年1月1日紡織品配額制度取消后,中國出口到歐洲的紡織服裝品數量大幅增長,這也存在一定的隱患,引發歐洲對我國展開貿易戰,如歐盟重啟對華聚酯纖維面料反傾銷調查,對紡織服裝品要求產地證明等,這些都會影響到美國對華紡織服裝品的態度。

(二)從我國自身考慮

1.中美貿易長期不平衡。

表現為中美雙方國際收支的統計口徑和統計方法不同,美國用的是“原產地”原則。這就將中國從香港或者其他國家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都算入中國,美國用的是到岸價格,與中國的算法差了運費和保險費,美國也沒有包括他們優勢的服務貿易。

2.國內紡織產業結構不平衡導致摩擦產生。

中國紡織產業結構不平衡,企業多以小型為主而且分散,缺少市場競爭力;大型企業大都缺少核心技術,跨國資源配置能力不強。中西部差距依然較大。配套原材料發展比較緩慢,普通纖維產品生產量較大,產能增長較快,而科技含量高、功能品種多樣化纖維卻比較短缺。紡織產品生產多集中在勞動密集的服裝加工中,且競爭十分激烈;而高技術含量的紡織品生產較少。

3.中國紡織品生產企業自身存在問題。

中國紡織服裝企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以及渤海灣地區和山東。紡織服裝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紡織生產企業利用豐富的廉價勞動力資源大量生產。紡織企業自主生產性不強,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不能自主設計,生產適合銷路的產品,產品出口主要是定牌、貼牌加工,缺少自己的優勢品牌。有些紡織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參考文獻:

[1]洪涓,張家艷.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06,4

[2]王世平,趙春燕.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探析[J].商場現代化,2005,22

[3]張海森,朱啟榮,張旭青.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的博弈分析[J].WTO經濟導刊,2004,4

[4]朱瑤.貿易保護與中美紡織貿易摩擦[J].商場現代化,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