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技術貿易進出口的變化
時間:2022-05-09 11:53:00
導語:小議技術貿易進出口的變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技術;貿易;進出口;變化
論文摘要:隨著改革開放商品貿易浪潮的掀起,上世紀八十年中期技術進出口貿易逐漸蘇醒。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階段、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階段和二十一世紀初期階段等三個階段探討了我國技術貿易出口內容的變化,并且得出了相應的結論。
根據2002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的定義,技術進出口,是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或者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通過貿易、投資或者經濟技術合作的方式轉移技術的行為。前款規定的行為包括專利權轉讓、專利申請權轉讓、專利實施許可、技術秘密轉讓、技術服務和其他方式的技術轉移。
1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階段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商品經濟的逐步發展,國民經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基礎建設步伐,全國各地大興土木,水電站、公路、機場、地鐵、郵電等基礎設施產業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蓬勃發展。由于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經濟基礎薄弱,自有技術力量不足,對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大型機組、設備、系統只能依賴進口,而伴隨而來的外國專家技術指導、中方人員的技術培訓、精密儀器的技術專利使用、運行軟件等技術含量的貿易進口大大增加。例如八十年代中期規劃建設的廣州地鐵一號線由德國西門子總承包,幾乎全部設備和技術以及管理模式都是引進國外的成熟地鐵建設經驗。由于國家對大型先進設備引進的鼓勵,這些與硬件進口相配套的技術貿易進口享有免除海關關稅及增值稅的待遇,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的技術培育和發展。這種伴隨著大型硬件設備引進而產生的技術貿易進口占據了全部技術貿易進口的絕大部分,并逐漸持續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例如廣東移動和廣東電信在九十年代的大發展時期,絕大部分傳輸、交換和數據設備均在國家的免稅鼓勵政策下,引進美國Lucent、瑞典Ericson、德國Siemens和加拿大Nortel等國外電訊廠家的產品和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逐步發展,自主研發能力的提高,硬件水平已經逐漸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同時在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基礎上培養出了一批自己的技術人才,技術力量的增強讓我們可以選擇性地引進國際技術服務。
2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階段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期,國家鼓勵進口免稅目錄的變更縮小了設備免稅的范圍,對國內已經具備成熟生產能力的設備不再給予免稅優惠政策。上述因素都讓國內的采購方思考并逐步轉變進口模式,從原來的全盤引進,轉變為進口重點設備、核心部件,在此基礎上,引進先進技術和專利權,應用于配套設備的自行生產以及原有設備的擴容和改造,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發揮技術貿易進口的優勢,特別是計算機軟件技術的引進更是加速了我國信息化事業的進步。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技術貿易進口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各行各業對知識產權的關注。經過多次國際知識產權紛爭后,國內的進口方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更加注意對技術使用權的合法性保護,注意專利權、軟件版權、商標使用權等知識產權的合法轉讓,大大促進了我國技術貿易進口的規范性發展。國家在政策上也對知識產權的技術貿易進口給予大力支持,例如專利權的轉讓免征全部營業稅和所得稅,軟件進口僅征收10%的稅費(遠低于設備進口關稅和增值稅),對于完全于國外(offshore)形成的技術內容,免征全部國稅和地稅稅種。
3二十一世紀初期階段
二十一世紀初期,我國經濟欣欣向榮,國民生產總值晉升世界前十行列,生產力水平進入前所未有的繁榮提升期,鋼鐵、交通、通信、能源等各大基礎設施產業的設備需求已大部分國產化。例如廣州地鐵二號線,經過一號線的建設和學習,擅長鉆研的中國人迅速成長,從二號線開始70%設備國產化,僅部分核心高尖端技術從國外引進,到現在的七號線、八號線設備招標采購,國產技術和設備已經占據了地鐵建設設備組成的絕大部分;再例如廣東移動和廣東電信出于對技術差距消失和節約成本等因素的考慮,在二十一世紀初期的設備采購對象已由原來的國外供貨商逐漸轉變為華為、中興、烽火等國內廠家為主。因此,與硬件相結合的技術軟件貿易進口在這一時期大幅度減少。
隨之而來的技術貿易進口表現在設計領域的技術服務進口。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安康,必然對“美”的要求越來越高,房地產行業的一路高歌到現在已經成為老百姓的眾矢之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房子外觀越來越漂亮、內部功能越來越實用、園林設計越來越精巧,而這正得益于房地產熱潮初期,房地產商對國外人居設計的引進和使用。國內各城市標志性建筑物的設計,包括北京奧林匹克體育館鳥巢的設計、廣州南沙整體規劃設計、廣州市珠江新城CBD幾大核心建筑的設計均通過國際競賽的方式,采納了國際的先進設計理念,引進了國外設計師的國際化審美和實用性設計方案。在工業領域,從“做大”轉為“做強”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為了更加優化生產流程、增進管理效率、控制工藝精度和風險,不少大型企業引進國外先進的工藝流程和管理模式設計,例如惠州LNG電廠的新建,就是采用了日本先進而成熟的工藝流程設計,從而大大節約了流程改造成本和避免了安全風險。
在我們不斷開展技術貿易進口的同時,我們也一直不斷地為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貿易出口和技術援助。在中東、非洲等國家都有我國的國際援助承包工程,為不發達地區提供通訊、電力甚至油田滅火、救災搶險等技術勞務服務。隨著我國技術力量的不斷強大,企業的技術貿易出口規模日益擴大,國際工程承包能力越來越強。例如華為、中興等通訊器材企業,在占據國內運營商市場的同時,產品遠銷國際市場,甚至為中東、非洲等技術相對落后的國家提供從通訊網絡設計到設備供貨、安裝和管線鋪設,最終建成整個區域通訊網絡的網絡工程承包服務;我國的建筑工程、電力設計等行業企業均具備了雄厚和豐富的技術能力,不斷地開拓國際市場,將我們這幾十年來引進和研發的技術不斷沉淀、提煉、成熟、改良、完善后再反饋到國際市場,以國際工程承包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實現我們技術出口的價值。
如果說國際工程承包在出口技術的時候還包含著相當大比例的勞務輸入,那么我們的長征火箭為歐美國家發射航天衛星就是典型的純技術活兒了。每年于深圳舉行的高交會(高新技術交易會)是中國技術產品展示和參與世界競爭的最好舞臺,中國技術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顯示了我國在科技與生產力之間轉換的強大實力,成交額的逐年攀升也告訴世界,中國技術貿易的出口正逐漸在國際市場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4總結
隨著我國技術實力的提高,技術出口能力不斷增強,現在的中國應該要以技術領跑、帶動產品的國際化生產和銷售,轉變以往商品出口的低值低端粗放化,形成以技術開發為導向的出口模式,才真正有利于我們的國際貿易高品質發展。
從我國這二十年來技術貿易進出口的發展來看,方向是明確的,那就是從大規模技術進口到核心技術進口,從選擇性技術進口到知識產權進口,從技術內容進口到技術模式進口,從技術進口占主導地位到技術出口扮演重要角色,甚至于向技術出口推動國際貿易、技術開發領跑世界市場的方向發展。
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只有充分參與世界的競爭才會推動國家和民族的進步。而競爭的層次不再是小商品經濟貿易的競爭,是技術強國的競爭。技術貿易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科技是腦,要不爭而善勝,就要在科技上領先所有的競爭對手。
- 上一篇:熱錢對經濟的影響詮釋
- 下一篇:慶七一優秀黨員演說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