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貿易與碳減排協調發展的政策分析

時間:2022-04-01 11:44:44

導語:出口貿易與碳減排協調發展的政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出口貿易與碳減排協調發展的政策分析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飛速增長,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出口貿易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然而高速增長的經濟規模和日益擴大的出口貿易帶來了嚴重的能源和環境問題,近年來中國碳排放量不斷增長,已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位,因此積極采取措施進行節能減排尤為必要。本文以此為出發點,提出促進我國出口貿易與碳減排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我國出口貿易的迅速發展帶動了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的急劇增加,給我國國內環境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盡管近些年來,我國引進了一些降低能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技術,使經濟增長及出口模式向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方向發展。但是由于多年來我國出口貿易規模巨大且始終維持貿易順差的局面,以及目前我國主要保持以煤、石油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這就使我國碳排放仍然處于急劇上升的趨勢,而且這種趨勢在未來短時間內難以改變,我國所面臨的節能減排的任務仍然很艱巨。因此,要通過行之有效的政策調整與改革,促使我國出口貿易與碳減排實現合理有序的健康發展。本文在此基礎上,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降低我國經濟增長對出口貿易的依存度

1.避免盲目擴大出口貿易而忽視其帶給環境的負效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尤其是出口貿易迅速發展,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這就促使我國多年來盲目擴大出口規模,爭取貿易順差,實施以量取勝的粗放型外貿發展戰略,這的確推動了我國GDP的飛速增長,但是片面追求貿易順差,忽視了貿易可能對環境帶來的負效應,因此,控制出口規模對于降低巨額的碳排放意義極為重大。出口貿易作為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之一,確實不容忽視,但應當在鼓勵出口貿易的同時,摒棄以量取勝的粗放式外貿發展戰略,降低我國經濟發展對外貿過高的依存度,更多通過擴大內需及鼓勵增加投資的方式來拉動經濟增長。

2.更新發展觀念,增強低碳意識

面對目前我國碳排放量持續增長的現狀,要想大力推進能源碳減排,不能單純靠政府,最終還要落實到企業生產及民眾消費習慣上,節能減排需要社會企業及社會大眾的全員參與,需要在生活消費中樹立低碳意識。政府應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長遠來看待經濟發展問題,不能單純考慮經濟增長,忽視節能減排。同時,企業應堅定支持政府節能減排和保護環境的國策,在生產中節約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盡量使用清潔能源,并主動承擔社會環保責任,盡快適應低碳生產的要求,加快中國實現從粗放型經濟增長向集約型增長的轉變。節能減排不只是政府和企業的職責及義務,尤其需要社會大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因此,要解決能源危機,推進減排工作,就必須改變公眾的消費觀念。為此公共部門應加強低碳生活方式與消費觀念宣傳,不斷提高公眾的環保參與意識,幫助公眾建立有助于碳減排的生活方式與消費模式。

二、優化出口貿易結構,調整產業結構

從貿易碳排放的行業結構分析結果來看,出口碳排放量最大的前六個行業中,有4個是高碳排放強度行業,分別為機械設備制造業、化學工業、金屬產品制造業、煉焦煤氣及石油加工業。其中機械設備制造業、化學工業、金屬產品制造業分別占中國行業出口規模的第一位、第三位、第五位。從中國碳排放的行業結構分析結果來看,碳排放量最大的6個行業中有4個是高碳排放強度行業,它們分別是建筑業、機械設備制造業、化學工業、電力及蒸汽熱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時建筑業和機械設備制造業還是中國行業產值最大的兩個行業。由此可見,出口貿易結構及產業結構已是中國當前出口貿易碳排放量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快出口貿易結構及產業結構的調整,是當前中國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舉措。

1.優化出口行業及產品結構

目前我國出口貿易絕大多數是工業品出口,而且相對集中于機械、電氣及電子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制造業和與紡織相關的行業。我國應改變出口貿易過度集中于一個或幾個行業、一種或幾種類型產品的現狀,促進出口貿易均衡發展,鼓勵污染密集度較低、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出口。從具體的政策制定來看,首先,要想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產品出口,可以通過提高該行業關稅,加大征收排污費用和提高排污許可證的發放標準等方式來實現;其次要想鼓勵技術密集型和清潔密集型產業產品的出口,可以通過政府的優惠措施及免除關稅等方法,促進該產業的發展。

2.調整產業結構,提升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中國行業碳排放計算結果顯示,工業碳排放在中國產業碳排放中占主導地位,中國目前的工業化過程是以重化工產業為主導的,這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給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工業部門碳排放的變化趨勢對未來中國碳排放的變化起著支配性的作用,因此,中國一方面要對工業部門內部作多層次調整,大力挖掘和實現其節能潛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旅游、金融、通信等低碳服務業的資金、技術、管理方面的投入,使中國在步入工業化后期以后能靠發展高端服務業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合理規劃工業布局以促進我國東中西部均衡發展

從出口貿易及碳排放的現狀和特點的分析中可知,不管是我國的出口貿易還是碳排放,都呈現出地區差異明顯的特點和趨勢,東部地區既是核心的出口貨源地,同時又是碳排放最多的地區。雖然近些年我國已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內陸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例如:西部大開發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等,這些政策的提出與實施的確為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向內地轉移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相關數據顯示,東部沿海地區的出口額在我國出口總額中仍保持在90%左右,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在全國的比重超過了50%,大量出口企業仍集中聚集于東部沿海地區。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加大力度促進內陸經濟發展,加快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真正促使部分產業向內陸轉移,這樣一方面可以利用中西部地區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及土地等優勢,增強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另一方面,通過促使部分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向內陸轉移,緩解東部沿海地區巨大的環境壓力,促進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健康發展。

四、加強低碳技術的研究開發,積極爭取國際合作

1.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強低碳技術的研究開發

目前實現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在國際社會中還屬于一個嶄新的領域,中國在這些方面不僅技術上落后,在相關政策研究領域也缺乏豐富的經驗。雖然世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取得了很大地進展,包括太陽能、水能、風能、沼氣、生物質能與核能等眾多低碳能源相繼出現,但是中國高碳工業的體系龐大又穩固,受中國資源稟賦的約束,傳統工業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不可能在短期改變,中國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時期來實現從高碳工業向低碳工業的轉型。我國應在提高現存化石能源的使用效率的基礎上,大力開展有關新能源的基礎性研究工作,尤其要重視具有戰略意義的低碳前沿技術和具有產業帶動意義的低碳新興技術的研究開發。目前核電是唯一可規模化利用的清潔能源,在中國能源結構的優化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發展核電是中國解決能源供應問題的必然選擇。水電方面,發達國家水電開發程度在60%以上,而中國卻只有22%,由此可見,中國尚有很大的水電開發潛力與巨大的水電碳減排潛力。

2.積極爭取在節能減排上的國際合作

目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還處于起步階段,如果只是依靠自身的技術力量,那么低碳經濟的發展將會受到限制,不能充分發揮其真正的潛力。因此,必須積極向發達國家學習,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前提下,發揮合作精神,采取各種方式學習和吸收國外先進的低碳技術,例如:合理轉讓、共同研發等方式,以此使我國的低碳技術與世界同步發展,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具體來看,在國際方面,中國應繼續堅持貿易自由化,通過區域經濟合作樹立大國形象,為自己營造有利于碳減排的國際環境。目前,中國是全球清潔發展機制(CDM)最主要的項目合作國,中國可以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推動發達國家向中國轉讓碳減排的相關技術和資金,此機制下發達國家通過中國設立減排項目所產生的經核準的減排量算作為其履行《京都議定書》中承諾的減排義務。這一方面避免了發達國家在本國減排成本過高的劣勢,另一方面也利于中國獲得發達國家的額外資金和

先進的減排技術的支持,大力推動溫室氣體的減排。在國內,要組織和鼓勵國內各出口企業認真學習WTO規則,從而幫助中國出口企業順利開展出口貿易,有效避開國際貿易上的各種能源壁壘。總之,我國要依托自身的經濟實力,進一步發揮在世界各種經濟合作組織中的作用,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話語權,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發展和諧貿易,探索經濟共贏點。

作者:徐一鳴 單位: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朱啟榮.中國出口貿易中的CO2排放問題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0(1):55-64.

[2]王海鵬.對外貿易與我國碳排放關系的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0(7):3-8.

[3]汪素芹,徐成亞,王有鑫.中國出口貿易內涵CO2排放行業和區域分布的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2(3):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