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貿易工單核銷改革與趨勢
時間:2022-12-13 08:58:08
導語:加工貿易工單核銷改革與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為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海關總署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其中之一就是對加工貿易企業實施工單報核試點(表1),并先后在成都、天津、蘇州、上海、廈門、寧波、重慶等海關試點實施:2014年5月16日,成都海關宣布,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進行單耗核銷改革,正式開展工單式核銷模式;2014年8月19日,天津海關推行的“工單核銷系統”正式上線,進一步提高加工貿易類企業出口保稅的便利化水平;2015年4月,蘇州工業園區海關帶頭組建工單核銷試點專題小組,選定三星家電進行工單核銷的試點工作;同年8月份順利圓滿完成試點,并已順利完成賬冊的階段性核銷工作;2015年7月,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工單核銷項目成功上線,成功助力公司建立內部管控機制,提升企業信用管理;2016年3月11日,廈門海關關員通過“加工貿易聯網監管服務平臺”,對達運精密工業(廈門)有限公司電子賬冊的“工單數據”核銷結果進行確認,標志著廈門關區工單式核銷改革正式啟動;2016年8月26日,經過工單核銷系統與寧波群志光電有限公司ERP系統、特殊監管區域智能化系統實時聯網試運行,寧波海關順利完成第一筆工單核銷業務。迄今,加工貿易工單核銷試點已3年,需對其創新、優勢、監管、效應、發展趨勢等進行深入分析和綜合,以為該試點推廣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借鑒。
一、工單核銷內涵分析
工單核銷是通過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信息化管理系統平臺,采集企業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中的加工貿易料號級料件及成品數據建立備案數據庫,并按照歸并關系規則生成H2000項號級賬冊底賬,以企業申報的經卡口核放的進出區核放單(包括國內送貨單、區內區間調撥單等)、料號級報關建議書數據作為料號級料件及成品的核增核減理論數據源,以企業電子工單數據作為實際耗用,計算產生理論庫存,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加工貿易料件、半成品、成品核算核銷的海關核銷模式,是一種對企業生產進行定量與動態監管,實現海關庫存數據與企業實際庫存數據自動比對的核銷方式。即工單核銷旨在回避單耗的折算管理,而通過引入企業倉儲管理,以現有的倉儲電子數據直接向海關報存,通過企業倉管系統與海關特殊監管區系統聯網比對,篩選風險數據進行重點盤存,以大大提高核銷的便利度和準確度。
二、工單核銷創新特色分析
當前,機電產品出口已將近占我國出口總額的60%,但也呈現出增長乏力的窘境:2009年,機電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比重達59.35%,創歷史新高,但隨后逐步將至2014年56%的低位,2016年雖回升至57.68%,但仍未回到2009年的水平,特別是2015-2016年以億美元計算的機電產品出口額已連續兩年負增長,并導致同期加工貿易出口的負增長(機電產品出口已占加工貿易出口總值接近8成),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傳統的單耗核銷難以適應特殊區域大型電子產品生產企業耗用的變更有關:1.電子產品生產企業具有生產周期短(通關速度要求快)、產品更新換代快(單耗變更頻繁)、產品構成復雜(涉及料件料號多)等特點,特別是單耗核銷較難監管的半成品庫存種類不斷增多,使得成品單耗構成復雜,致使海關難以準確、及時地掌握企業的單耗情況,從而不能完全實現對大型電子產品生產企業的定量監管和實時監管。2.傳統加工貿易備案管理難以適應大型電子產品生產企業的備案管理需求。特別是商品種類不斷增加導致現有H2010電子賬冊容量不堪重負,對備案和核銷管理造成巨大負擔。而工單核銷則通過歸并關系,將料號級申報資料升級為項號級申報資料,大幅瘦身電子賬冊。3.傳統單耗核銷預先核定單耗的管理作業模式難以適應大型電子產品生產企業的實際情況。單耗核銷是通過預先核定成品單耗,海關再根據數量邏輯關系在一定周期內通過逆向運算間接掌握料件耗用和成品生產情況,并將理論庫存與實際庫存進行比對,以從定性監管轉向定量監管。但受單耗事先核定難度大、產品種類繁多、產品數量大、核銷時間長等因素制約,造成“核銷難、核銷慢”的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該類產品的出口。如福建省位于廈門市翔安火炬高新產業開發區的達運精密工業(廈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液晶屏幕零部件研發、生產的企業,因光電產業具有訂單時效要求高、產品周期短等特點,在實際生產中,經常需要臨變更生產計劃,如果采用傳統的“單耗管理核銷”模式,每一次變更都要向海關申請審批,對企業生產靈活性帶來一定的影響;而光電產業具有的原材料多、工序長、管理復雜等客觀情況,使得企業在每一個核銷周期結束后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庫存盤點和數據比對以進行核銷,大幅降低企業生產和加工出口的便利性。而工單核銷通過對接企業工作系統與海關信息化系統,海關實時采集企業實際作業工單和進出庫申報數據,實現對企業生產的定量、動態監管和庫存數據自動比對,從而實現對企業生產“零干預”的動態單耗核銷,大量節省核銷時間,并降低內銷征稅緩稅利息。因此,該項改革既提升海關監管效能,又促進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的提高,節約“關企”雙方大量人力資源,實現企業發展和海關監管效能的雙贏,并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信息化的要求。
三、工單核銷優缺分析
1.優點。以料號級電子工單替代項號級備案單耗,有效有解決企業單耗變更頻繁、而備案無法同步所造成的核銷數據差異,有效解決企業料號級生產管理和海關項號級監管無法完全適應的難題;工單核銷使用企業實際生產所用的物料進行核銷,可實時計算而避免數據滯后,縮短核銷時間,提升通關速度;信息化管理系統對企業申報行為的兩次審核(根據歸并關系自動將料號級申報信息導成項號級報關信息和放行后的項號級報關單與料號級報關建議書信息進行比對),大幅降低申報差錯率,提高企業的規范申報率和管理細致度;利用企業庫存和物流平臺料號申報兩頭數據,回避以單耗為中間數據的折算所帶來的數據失真問題,確保賬冊數據的準確性;工單核銷只需使用海關監管系統的工單平衡報表,無需人力手工運算,簡單快捷準確,提高數據的可靠性;全方位、多角度的風險管理措施(如耗用比監控、單貨確認時效提示、損耗率預警、第三方審計等)進一步規范和引導企業誠信守法經營,對推進企業誠信建設和完善海關企業分類管理具有重要借鑒意義。2.缺點。企業的所有進、出、轉、存數據都需申報給海關,即海關能深入企業的生產管理核心,時時監管企業的任何行為,加大企業的監管壓力;由傳統的項號級核銷轉為料號級核銷意味著管控越來越嚴格,加大企業料號管控的工作量;對某些不太規范的企業,海關能監控到企業的任何“不合規”行為,加大企業“做假”難度,提高企業違規被查風險。
四、工單核銷海關監管
1.加工企業需完善ERP系統工單核銷要求企業應根據海關監管要求定期報送ERP系統中的工單數據,因此企業需要具備較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即使用ERP系統對采購、生產、庫存、銷售等實行全程信息化管理,特別是要以電子工單方式記錄生產加工、檢測維修成品的實際使用料件情況。2.ERP系統須對接海關電子聯網監管系統工單核銷要求企業向海關報送能滿足海關監管要求的相關數據,因此企業應建立符合海關監管要求的計算機管理系統,能通過數據交換平臺或其他計算機網絡,按海關規定的認證方式與海關輔助系統(平臺)聯網,實現各項數據的串聯對接。3.加貿企業需對保稅料件與非保稅料件分開管理保稅料件與非保稅料件、保稅成品與非保稅成品均分庫別存放,各自之間的移庫等均通過ERP系統嚴格管理,并及時報核。4.海關實行多角度預警與監管海關可根據輔助系統(平臺)提示的庫存差異預警、工單預警等風險信息采取查驗、中期核查和引入中介機構協查等方式對企業貨物和進出口行為進行核查,并根據需要采取下廠核查的方式對企業的申報庫存數進行核實。更需注意,海關在監管過程中,如確認加工貿易企業內部管理混亂或存在違法情況,則可停止對該企業實施工單核銷。
五、工單核銷發展趨勢分析
1.工單核銷技術上已脫離原本的海關H2010系統進行作業,使用的系統是海關核查監管系統,目前各地區海關使用的監管系統不盡相同,報送數據的各類文件(如《進出境報關建議書》、《料號級進出區核放單》、《企業電子工單》等)格式規范要求也存在差異,導致在多個直屬海關開展加工貿易的企業無法統一ERP系統數據格式,加大加工貿易企業內部采購、生產等計劃的協調難度。因此,海關總署應考慮推出統一的海關核查監管系統。2.將該創新核銷模式拓展到具備耗用料件繁雜、不確定性強、通關時限要求高等特殊要求的保稅維修、保稅研發等加工貿易創新業態,以推動上海“雙創”中心和貿易中心建設。3.推動以企業為單元的管理模式和靈活核銷方式:如建立企業主動披露制度,探索企業自主核報管理模式;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自主確定核銷周期,自主選擇采用單耗、耗料清單、工單等核算保稅料件耗用,以優化單耗管理,實現順勢監管,提高通關便利化程度。
參考文獻:
[1]許鶴珍.廈門海關啟動“工單核銷”改革[N].國際商報,2016-3-16.
[2]胡晨霞,高春曉.工單式核銷為試點企業帶來改革紅利[N].寧波日報,2016-08-30.
[3]海關總署.海關總署公告2015年第53號(關于開展加工貿易工單式核銷有關事項的公告)[EB/OL].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0/tab49564/info777332.htm,2015-11-06.
作者:葉梓洵 査貴勇 單位:1.上海海關學院 2.上海榮暢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 上一篇:服務貿易與國際物流發展分析
- 下一篇:產業集聚與加工貿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