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貿易產業及出口的認證
時間:2022-12-12 04:26:53
導語:當前貿易產業及出口的認證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周揚波工作單位:上海金融學院
一般來講,對外貿易結構的提升伴隨著出口競爭力的變化。本文將采用貿易競爭指數、Michaely指數和產業內貿易指數來衡量出口商品國際競爭力的變化。在這三個指標中,貿易競爭指數、Michaely指數綜合考慮了進出口的影響,從不同的角度衡量了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優勢,能夠較好地分析產業間貿易。而產業內貿易指數能夠較好地衡量產業之間的貿易和相互依賴程度。這3個指標可以從宏觀上有效地分析我國對外貿易競爭力和比較優勢的動態發展趨勢。商品國際競爭力測算指標1.貿易競爭指數(TC指數)該指數能夠反映一國生產的一種產品相對世界市場上供應的他國同種產品來說是否具有競爭優勢。貿易競爭指數等于某商品的出口減去進口的差額比上該產品的貿易總額,用公式表示為:TC=(X-M)/(X+M)(1)在公式中,TC表示貿易競爭指數,X表示該經濟體產業的出口額,M表示該經濟體該產業的進口額。TC的取值范圍為:-1≤TC≤1,當TC的取值接近于0時,說明競爭優勢接均水平,當TC>0時,表明競爭優勢大,而且越接近1越大,產品競爭力越強;反之,產品競爭力越小。2.Michaely指數(MI指數)該指數綜合考慮了進出口的情況,能較好地衡量產品出口的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其計算公式表示為:MI=X/ΣX-M/ΣM(2)式中,X表示該經濟體該商品的出口;M表示該經濟體該商品的進口;ΣX表示該經濟體所有商品的總出口;ΣM表示該經濟體所有商品的總進口。MI指數的變動幅度為:-1≤MI≤1,MI>0表示具有比較優勢,MI<0表示具有比較劣勢。3.產業內貿易指數(IIT)產業內貿易指數(IIT)是用來測度一個產業的產業內貿易程度的指數,是指同產業中雙方國家互有不同質的貿易往來,在統計數據上顯示同一類同時存在進口和出口的商品數額,表明在該產業有著互補性的貿易需求,并且越是高位的分類顯示出的產業內貿易指數越有說服力。產業內貿易指數可以用公式表示為:IIT=1-X-M/(X+M)(3)式中,X表示某一特定產業或某一類商品的出口額;M表示某一特定產業或某一類商品的進口額。IIT的取值范圍為:0≤IIT≤1;IIT=0時,表示沒有發生產業內貿易,為完全的產業間貿易;IIT=1時,表明產業內貿易程度非常高,該產業進口額與出口額相等;IIT值越大說明產業內貿易程度越高。產業內貿易程度高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國外貿競爭力的高低。一國的產業內貿易水平越高,其貿易競爭力越強。
我國各類出口產品競爭優勢的測度利用以上所定義的分類標準、競爭力指標和數據,將對中國出口四大類產品的競爭力進行定量分析。1.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競爭力的測度與分析從表4中可以看到,我國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的TC指數、MI指數不斷下降。TC指數由2001年的-0.16下降到2010年的-0.40,MI指數則2001年的-0.09下降到2010年的-0.22。這反映出近10年來我國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比重越來越低,而進口規模不斷擴大,再加之自然資源在出口時沒有價格優勢,這類商品的出口競爭力較弱,且處于不斷下降的趨勢。從IIT指數來看,我國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總體產業內貿易程度較高,但呈現逐年減弱的趨勢,從2001年的0.84下降到2010年的0.60。這說明我國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的產業內貿易在我國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對外貿易中的比例在逐年減少,而且間接反映出我國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外貿競爭力在逐年下降。表4:我國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TC指數、Michaely指數、IIT指數資料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2-2011年)相關數據計算得到。2.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競爭力的測度與分析我國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主要出口產品,一直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優勢。從表5中可以看到,我國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的TC指數一直都維持在較高水平,最高達到2008年0.50的較高水平。其MI指數在2001到2010期間,都大于零,這表明我國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此外,我國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在2001年到2009年處于一個平穩且中等的水平,但到了2010年其產業內貿易指數突然上升到0.70,說明在2010年我國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有了迅猛發展。我國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下的所有類別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的波動都不大。其中,塑料及其制品;橡膠及其制品的產業內貿易指數較高,說明其還是以產業內貿易為主;而鞋帽傘杖鞭及零件;羽毛制品的產業內貿易程度非常低,其產業內貿易指數一直保持在0.06左右,說明鞋帽傘杖鞭及零件;羽毛制品還是以產業間貿易為主。3.資本密集型產品競爭力的測度與分析資本密集型產品的MI指數都小于零,表明資本密集型產品在國際市場不具有比較優勢。而TC指數在2001年到2006年之間小于零,從2007年開始就大于零,只是數值非常小,這表明資本密集型產品的競爭力緩慢提升、由弱變強。從競爭優勢的部門分布來看,化學工業及相關工業的產品缺乏國際競爭優勢。車輛、航空器、船舶及有關運輸設備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優勢,但這種競爭地位不是很明顯。2006年到2010年我國資本密集型產品的產業內貿易程度非常高,接近于完全的產業內貿易,因為這五年間其產業內貿易指數基本接近于1.00。這說明從2006年到2010年我國資本密集型產品的產業內貿易在我國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對外貿易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幾乎都是進行產業內貿易。4.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品競爭力的測度與分析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品的TC指數在2001年到2004年期間略小于零,自2005年后,TC指數大于零,而MI指數部分年份小于零,大部分年份小于零。從總體上來看,這兩個指數基本上在零左右徘徊,這說明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品處于平均的競爭水平,競爭力具有逐漸上升的趨勢。顯然,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品的TC指數與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品所占出口份額高達比重不相匹配。其主要原因在于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的進出口貿易很大程度上是由外資企業主導的,外資企業在高新技術出口中的比重高達80%~90%,并且都是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實現的,使得本土企業附加值太低和本土技術水平難以提升。而從產業內貿易指數來看,我國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產業內貿易程度非常高,因為從2001年到2010年其產業內貿易指數較高且波動不大。這說明2001年到2010年我國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產業內貿易在我國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對外貿易中所占的比例很大。
本文實證研究結果表明,2001年~2010年來,我國外貿產業發展所呈現的是一個整體上逐步演進且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以及競爭力不斷提升的動態過程,而不是低端鎖定的狀態。從貿易結構來看,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品的出口迅速上升,在出口結構中位居第一;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然是重要的出口商品,但其相對地位不斷下降;而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位居第三位,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所占的份額最少。綜合TC指數、Michaely指數和產業內貿易指數的測度的結果來看,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處于競爭劣勢的地位,產業內貿易程度較高;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的TC指數、Michaely指數較高,說明我國的出口國際競爭力仍然建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相對比較優勢基礎上;資本密集型產品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優勢,但這種競爭地位還比較低,其產業內貿易非常發達;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品競爭力有一定的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優勢不明顯。此外,在分析中,我們也發現了我國貿易結構還存在的許多問題,需要特別引起重視。第一,從表面上看,我國基本上實現了“貿易大國”,但離“貿易強國”還有很大的差距。第二,FDI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占主導地位,今后要進一步提高本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技術水平,改變過分依賴外資的貿易分工格局。第三,中國在發展外貿經濟的同時,是以加工貿易嵌入到全球價值鏈當中的,并承擔了“世界工廠”的角色,“大進大出”的加工貿易方式使中國出口量不斷擴大,卻難以從根本上提高出口效率和出口競爭力,大部分加工企業在滿足于承接加工產品的同時,也喪失了技術創新的動力。第四,在國際貿易市場上,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的競爭模式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競爭模式在勞動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下,如何保持勞動力的競爭優勢和產業結構的轉型也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 上一篇:古代醫藥對外貿易探究
- 下一篇:當代金融貿易產業的開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