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貿易分析與展望

時間:2022-07-14 11:43:35

導語:食用油貿易分析與展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用油貿易分析與展望

2005~2012年,廣西食用植物油主要的進口品種有棕櫚液油、初榨大豆油、初榨棕櫚油和初榨菜籽油。全球食用植物油交易市場上交易量最大的依次是棕櫚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廣西進口食用植物油的主要品種與國際交易市場基本相符,其進口重量與貨值見表5。從品種結構來看,進口的品種集中度比較高,棕櫚油(棕櫚液油、初榨棕櫚油)是進口量最大的品種,其貨值占進口總額的81.5%,這主要是因為棕櫚油在食品加工、調和油市場中的廣泛使用,并且與大豆油比具有很強的價格競爭力。如表5所示,2005-2012年進口的初榨棕櫚油的均價為0.074萬美元/噸,比初榨菜籽油0.084萬美元/噸的均價低11.9%,比初榨大豆油0.097萬美元/噸的均價更是低了23.7%。初榨大豆油也是較大的進口品種,主要是用作大型食用油企業加工原料,其貨值占進口總額的14.2%。其它小品種油如初榨橄欖油、初榨椰子油、初榨葵花籽油等在個別年份有少量進口。從進口來源地來看,不同品種的食用植物油來源地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棕櫚油主要來自東南亞,其中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由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占據,這是因為這兩個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和出口國,2009年以來,廣西進口棕櫚油全部來自這兩個國家;初榨大豆油從美洲進口,雖然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大豆出口國,但是其向中國輸入的豆油則相對較少,初榨大豆油的出口國主要還是阿根廷和巴西這兩個南美國家;而初榨菜籽油全部來自加拿大(表6)。2005~2010年,棕櫚液油的最大進口國都是都是馬來西亞。而近年來,由于印度尼西亞政府大力支持該國的棕櫚油產業發展,棕櫚油的收獲面積和產量不斷攀升,出口到廣西的棕櫚液油市場占有率從2007年的13.2%提升到2012年的59.5%,并于2011年開始超過馬來西亞1.2個百分點,2012年更是超過馬來西亞19個百分點。從表-6可知,從2009年開始,馬來西亞就沒有初榨棕櫚油出口,而從2011年開始,印度尼西亞也沒有初榨棕櫚油出口到廣西。這是因為受到出口國當地政府的產業保護主義政策的影響,棕櫚油主產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巨大的棕櫚油精煉加工能力,希望將加工利潤留在國內。因此控制初榨棕櫚油的出口、發展棕櫚油加工產業是進一步拓展棕櫚油利潤空間的有效途徑。從表-5也可知,2005-2012年初榨棕櫚油的均價是0.074萬美元/噸,而精煉后的棕櫚液油的均價是0.086萬美元/噸,高出初榨棕櫚油16.2%。2005-2012年,廣西共出口食用植物油70110噸、8591萬美元。從年出口量來看,年出口量波動極大,最少時2006年僅出口0.097噸、0.032萬美元,最多時2008年出口44917噸、5910萬美元(表7)。從出口的品種結構看,出口的品種高度集中。從表8可知,2005~2012年,大豆油出口63957噸、8031萬美元,出口重量和貨值分別占所有食用植物油出口總量的91.2%和93.5%;初榨大豆油出口4300噸、305萬美元,出口重量和貨值分別占所有食用植物油出口總量的6.1%和3.5%。兩者相加,豆油(大豆油和初榨大豆油)出口重量和貨值分別占所有食用植物油出口總量的97.3%和97.0%,而且2006年和2009年沒有豆油出口。從出口的市場來看,2005~2012年,廣西食用植物油出口集中于周邊國家和地區,越南、印度和香港是廣西食用植物油主要出口市場,主要出口大豆油和初榨大豆油,主要的貿易方式是來料加工,反映了廣西油脂企業充分利用加工能力拓展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食用植物油脂貿易。印度與印度尼西亞分別是廣西的第二和第四大出口市場,但是只在2008年有16808噸、2212萬美元的大豆油出口到印度和2005年有2020噸、116萬美元的大豆油出口到印度尼西亞,其它年度廣西沒有食用植物油出口到這兩個國家。安哥拉是從廣西進口食用植物油的唯一一個非洲國家,雖然進口量不大,但是2006年以來每年都有進口,且進口的均價較高,達到0.31萬美元/噸,品種以單價較高的花生油和芝麻油為主(表8)。與安哥拉的食用植物油貿易,由廣西一些在安哥拉有工程建筑業務的公司推動,出口到安哥拉后供中資工程公司在安哥拉的員工消費。

我國是世界是最大的食用植物油消費國,同時也是世界油料生產大國,但是在國家耕地面積不能大幅增長,并且國家奉行保糧政策的前提下,我國油料種植面積難以大幅提升。未來增長來源只能是單位產量的提高,但是這樣的內生性增長幅度難以達到我國食用植物油需求增長的速度,預計未來我國食用油消費增量仍然需要依靠進口來滿足。《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中預計2010年我國居民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費17.8公斤,2020年人均消費量達到20公斤。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如2006年美國人均消費植物油為34.2公斤,歐盟人均消費量高達37公斤。即使考慮到我國與歐美國家飲食習慣的差異,我國人均植物油消費也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此外,隨著農村等地區的收入提高導致日常飲食的改變,以及我國餐飲業和食品工業的迅速發展,我國對食用植物油仍有強勁的需求[2]。在這種形勢下,廣西沿海港口作為我國西南各省進口食用植物油到貨港,在食用植物油進口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未來在不發生大的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廣西食用植物油進口必將屢創新高。棕櫚油價格相對低廉,且穩定性好,具有優越的抗氧化性,在食品加工以及化工領域有著廣泛應用。未來幾年,棕櫚油仍將是廣西進口量最大的食用植物油品種。一方面,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近幾年都在大力發展油棕產業,需要把超出本國需求的棕櫚油出口到其它國家;另一方面,廣西沿海這些年不斷擴充食用油精煉加工產能,需要進口大量的棕櫚油。因此,作為棕櫚油主要產地的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與廣西在棕櫚油貿易方面具有天然的互補關系。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仍將是廣西最重要的食用植物油進口來源地。廣西生產的食用植物油主要供區內及周邊的云南、貴州、四川等省消費,出口較少。基于香港有發達的餐飲業,且香港自身沒有食用油加工企業,對食用植物油有巨大的市場需求,鄰近香港的廣西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這些年積極發展與香港的食用植物油貿易,香港成為廣西最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出口市場。2006年以來,廣西一些工程建筑公司大力拓展在非洲安哥拉的工程業務,承接了一些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同時派遣了大量國內勞務人員到安哥拉施工建設。由于安哥拉物質貧乏,這些廣西工程建筑公司從廣西采購花生油、芝麻油等單價比較高的食用植物油出口到安哥拉,供中國勞務人員消費,直接帶動了廣西與安哥拉食用植物油的貿易。由于這些工程工期長,且近些年不斷有新的工程合同簽署,因此未來幾年,廣西工程建筑服務的出口仍將帶動食用植物油出口貿易。

本文作者:黃振彬工作單位:防城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