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外貿海鐵聯運發展研究

時間:2022-12-11 03:13:21

導語:蕪湖外貿海鐵聯運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蕪湖外貿海鐵聯運發展研究

摘要:為加快蕪湖地區外貿海鐵聯運發展腳步,實現蕪湖地區企業出口外貿海鐵聯運合作目標,在闡述我國物流業發展理論的基礎上,從發展概況、出口貿易及多式聯運3個方面分析蕪湖地區外貿運輸市場現狀,針對組織方式有待完善、基礎設施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共享有待提升等蕪湖地區外貿海鐵聯運存在問題,提出蕪湖地區外貿海鐵聯運發展對策,即制訂一體化多式聯運解決方案、加強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多式聯運信息系統建設,為推進蕪湖地區多式聯運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蕪湖;鐵路貨運;多式聯運;集裝箱;物流基地

近年來,我國物流業發展迅猛,但由于各種運輸方式沒有合理分工、運輸徑路沒有優化、多次裝卸作業等因素影響,物流成本始終居高不下,讓多數企業難堪重負。近年來,蕪湖外貿經濟持續向好,進出口增幅跑贏全國。2017年1—7月,蕪湖外貿出口達182.9億元,同比增長7.7%,排名安徽省第二。數據顯示,鐵路運輸成本僅為公路運輸的1/3左右,但2016年我國鐵路貨運量占全國貨運總量的比重僅為7.6%,較歐美等國家40%左右的鐵路貨運量占比相差甚遠。另外,全球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中海鐵聯運占比約為20%左右,美國為40%、印度為25%,我國僅占2.6%。這表明我國鐵路多式聯運發展滯后,鐵路的成本低、運能大、全天候等優勢沒有充分發揮[1],發展鐵路多式聯運對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2]具有重要作用。蕪湖地區多式聯運市場以水路、公路聯運為主,主要運輸產品多通過公路或水路運輸至上海洋山港,再從上海洋山港海運至客戶指定的目的地,外貿出口通道少,受氣候、船期等因素影響大。海鐵聯運市場發展滯后,市場份額幾近空白,因而加快蕪湖地區外貿海鐵聯運發展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蕪湖地區外貿運輸市場現狀

1.1發展概況。(1)地理環境。蕪湖地區地處長江下游,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西部內陸地區的結合部。境內318、205國道穿境而過,蕪合高速(蕪湖—合肥)、寧蕪高速(南京—蕪湖)、滬渝高速(上海—重慶)、蕪雁高速(蕪湖—雁翅)4條高速公路在此交匯。蕪黃高速(蕪湖—黃山)、上海至武漢高速、蕪湖長江公路二橋、商合杭公鐵大橋已經開工建設,寧蕪(南京—蕪湖)、蕪銅(蕪湖—銅陵)、皖贛(蕪湖—貴溪)、淮南(淮南—蕪湖)和宣杭(宣城—杭州)5條鐵路在境內交匯,寧安城際鐵路(南京—安慶)、合福高速鐵路(合肥—福州)已全線貫通。商合杭客運專線(商丘—合肥—杭州)已開工建設,預計2018年建成。蕪湖港是長江水運第五大港、煤炭能源輸出第一大港,也是安徽省最大的貨運、外貿、集裝箱中轉港,年通過能力5000萬t,現有碼頭55座,庫場面積60多萬m2,擁有各類裝卸設備200余臺。(2)經濟環境。2016年,蕪湖地區外貿出口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全年進出口總額57.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3.5%,其中進口總額16.4億美元,增長29.2%;出口總額40.7億美元,下降23.7%。從出口產品類別看,機電產品出口30.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75.1%;從產品出口地區看,對歐洲出口6.1億美元,占出口總額15.0%,對亞洲出口18.6億美元,占出口總額45.8%,對北美出口11.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27.1%。1.2出口貿易。蕪湖地區重點出口企業的現狀如下。①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出口額54803萬美元,出口中東地區占70%,主要運輸方式走海運通道,由奇瑞物流滾裝船公司承運。②美智空調設備有限公司。2016年出口額約51655萬美元,出口歐洲約占38%,運輸方式走海運通道。③中達電子(蕪湖)有限公司。2016年出口額約21962萬美元,出口美國約占出口70%,目前有部分走合肥歐洲班列。④江森自控日立空調(蕪湖)有限公司。2016年年出口額約17553萬美元,主要出口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出口歐洲約占10%。⑤蕪湖中鼎實業有限公司。2016年汽車零部件出口額約10718萬美元,出口美洲占60%,出口歐洲占30%,主要運輸依賴海運通道。⑥大陸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2016年汽車零部件出口額約8697萬美元,出口歐洲占30%。隨著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出臺,蕪湖地區經濟發展、出口貿易將呈現上升趨勢,交通運輸作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1.3多式聯運。(1)原有運輸方式。蕪湖地區出口歐美、東亞等地區的產品多數采取公路或水路運輸至上海洋山港,再從上海洋山港海運至客戶指定的目的地,從近期情況來看,由于上海冠東碼頭(洋山港三期)擁堵,造成船期延誤,無法按計劃時間起航。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進出口貿易開始回暖,港口吞吐量增長超出預期。二是2017年4月集裝箱航運聯盟進行重組,為保證貨物順利上船,企業提早進行訂單受理,形成了階段性小高峰。三是上海洋山港設計吞吐能力約2000萬TEU,但2016年實際吞吐量達3713萬TEU,已經達到其設計能力的1.85倍,由此造成港口擁堵。(2)現有海鐵聯運方式。通過對原有運輸方式分析,蕪湖地區貨運中心與寧波舟山港合作開發了蕪湖—北侖港集裝箱海鐵聯運項目[3]。此項目以蕪湖西—北侖港“點到點”快速貨物列車為突破點,利用寧波北侖港區位優勢及便利的作業條件,減少了因上海洋山港擁堵導致的船期延誤問題,改變了長期以來蕪湖地區出口產品依賴上海洋山港海運的慣性思維,贏得了客戶的一致贊許,為推動蕪湖地方經濟發展、開辟海上絲綢之路增添了動力。但是,海鐵聯運還存在諸多的問題亟待解決。一是運輸時效不能滿足客戶需求。蕪湖西—北侖港“點到點”快速貨物列車運行距離500多公里,運行徑路包括蕪宣復線(蕪湖—宣城)、蕭甬線(蕭山—寧波)等線路,中間運輸組織經蕪湖東、喬司2個編組站,在編組站解編作業中,成組集裝箱被打散,造成集裝箱不能按時在北侖港集結,影響通關效率。二是各環節銜接不暢。海鐵聯運涉及公路短駁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等運輸方式,需要從貨源組織、箱源調配、鐵路干線運輸、港口內短駁等多個運輸環節無縫對接[4]。由于幾種運輸方式缺乏相互合作交流,各運輸方式經營主體不同、運營規則不統一,公鐵水之間無法用相同的思路和“語言”理解對方的運行規則,影響多式聯運發展[5]。

2蕪湖地區外貿海鐵聯運存在問題分析

2.1組織方式有待完善。從蕪湖地區外貿海鐵聯運發展現狀看,蕪湖西貨運站作為多式聯運的主體單位,在全程運輸中僅參與鐵路裝卸作業環節,在貨源組織、箱源調配、短駁接卸等方面沒有自主權和積極性,導致參與聯運的公路、水路等企業與客戶企業間缺乏有效的協調配合。由于鐵路運輸涉及需求受理、裝卸作業、車輛配送等環節,需要多個崗位協調作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鐵路運輸的優勢,而現有營銷激勵機制難以做到職責明確、賞罰分明,造成營銷激勵機制流于形式,制約蕪湖地區多式聯運發展腳步。2.2基礎設施水平有待提高。從硬件來看,現有集裝箱場地、設施設備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一是集裝箱門吊設備陳舊。2015年蕪湖西站改造了門吊基礎,購置集裝箱專用吊具,但與水路企業的設施設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是缺少集裝箱專用堆碼機、集裝箱專用裝卸平臺等專用設備。二是集裝箱專用平車保有量不足。主要表現在,運輸高峰期或“點到點”快速貨運列車開行期間,鐵路集裝箱專用平車保有量不足,造成部分運輸需求不能及時滿足,制約著多式聯運的發展。2.3信息共享有待提升。從多式聯運發展現狀看,現階段多式聯運信息系統近乎空白,鐵路集裝箱信息管理水平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6]。現有的集裝箱運輸信息系統、車站集裝箱運輸管理系統、鐵路接取送達系統的功能沒有充分發揮,信息處理、數據錄入等環節仍使用人工錄入方式,信息傳遞不及時、數據錄入錯誤等情況時有發生,影響多式聯運內外部數據交換,導致聯運單位信息無法實現共享[7]。

3蕪湖地區外貿海鐵聯運發展對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到2018年,我國80%左右的港口和物流園區需引入鐵路,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0%以上,鐵路集裝箱裝車占比提高到10%以上。因此,應制訂多層面的推進方案,加快蕪湖地區外貿海鐵聯運發展。3.1制訂一體化多式聯運方案。從蕪湖地區多式聯運的發展趨勢看,需打破現有運輸方式的行政分割,加強合作交流,將發展多式聯運、發展綜合交通體系納入蕪湖地區經濟發展戰略。一是成立蕪湖地區多式聯運協會。由鐵路與地方政府及相關聯運單位負責人擔任成員,協會定期組織聯運單位協調處理多式聯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供多式聯運運營組織一體化解決方案。二是完善蕪湖地區鐵路相關單位協調處理機制。進一步完善蕪湖東站、蕪湖車務站段與蕪湖貨運中心協調處理機制,健全獎懲分配細則,優化相關考核條款,努力提升多式聯運運輸效率。三是完善貨運中心內部激勵機制。細化需求受理、裝卸作業、車輛配送等崗位工作流程,實行逐級負責制管理,盯控每個作業環節的工作時效、工作質量,做到獎優罰劣,體現營銷激勵機制的作用。3.2加強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蕪湖地區多式聯運,須加強樞紐節點布局、運輸裝備改造等硬件方面建設。一是加強蕪湖西站二級物流基地建設。結合“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發展藍圖,抓住“十三五”鐵路大規模發展的有利時機,推進蕪湖西站二級物流基地的規劃和建設。二是優化蕪湖西站集裝箱場站布局。推進蕪湖西站集裝箱場地更新改造,建立多式聯運集裝箱專用堆場,新建多式聯運專用作業平臺。三是加強技術裝備升級。更新蕪湖西站裝卸設備,購置集裝箱專用堆高機、專用吊具等現代化裝卸機械設備。3.3推進多式聯運信息系統建設。發展多式聯運的優勢在于減少轉運環節,縮短全程運輸時間,降低物流成本[8]。因此,加強多式聯運信息系統建設尤為重要。一方面需加快蕪湖地區公路、鐵路、水路信息系統建設,可利用鐵路實施電子貨票為契機,開放內外部信息互通通道,實現多式聯運信息共享。另一方面,應推進蕪湖地區多式聯運單位的標準統一,從單證、規則等方面進行優化,形成一體化多式聯運服務規則。

4結束語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及鐵路公司制改革的實施,蕪湖地區與東亞、美洲、歐洲、中東國家的經貿往來越來越頻繁,發展蕪湖地區外貿海鐵聯運市場,將促進蕪湖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加速蕪湖與長三角的“無縫連接”。海鐵聯運作為鐵路貨運市場的突破點之一,其對鐵路貨運發展的影響比較突出。由于調研地域僅限于蕪湖地區,所獲信息和數據有限,應進一步擴大研究范圍,完善蕪湖地區外貿海鐵聯運理論體系及組成要素,對蕪湖地區外貿海鐵聯運市場交易環境、競爭環境進行專項研究。

作者:張鰲峰 季志強 單位: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