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貿易結構研究

時間:2022-03-08 10:19:58

導語:農產品貿易結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貿易結構研究

摘要:山東省地處東北沿海區域,地處黃河流域,具備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為推進農產品貿易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本文將對我國的農業經濟大省山東省進行農產品發展分析,針對山東省的農產品貿易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和結構變化提出建議。

關鍵詞:山東省;農產品;貿易結構

山東省是我國農業強盛,地處東部沿海地帶,海洋資源豐厚,具備強有力的貿易競爭優勢。同時其地處黃河流域,農業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奠定了山東省發達的進出口貿易。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山東省農產品發展情況,農產品貿易的問題和結果變化進行總結,最后提出一些未來農產品貿易結構調整的建議。

一、山東省農產品貿易結構分析

1.山東省農產品貿易額現狀分析。山東省在我國不僅是經濟大省的地位,同時也擁有著農業大省的頭銜,農林牧漁業等行業的發展穩定,有著發達的進出口貿易。2016年間,山東農產行業總進出口貿易額高達412億美元,進口貿易達到298億美元,同比增長率為5.4%;大豆進口量與貿易額尤為高,達到4356萬噸,貿易額達到125億美元,分別下降45.5%和57.2%;糧食進口2230萬噸,貨值約85億,分別下降約32%和50%。出口約153億美元,同比減少2.7%。出口額中,水海產品、加工品最高,達到44億美元;蔬菜出口則次之,達到36億美元;肉食類出口達11億美元,糧食類出口最低,僅1.5億美元,蔬菜出口約36億美元,除蔬菜出口仍保持較高增長率以外,其他品類的農產品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從總體態勢來看,自2000年的近十幾年以來,山東省農產品進出口額雖偶有回落,但總體上一直處于穩步上升狀態。2016年1月-6月份間,山東省農產品出口集中在韓國、東盟市場,其中主要農產品有瓜果、蔬菜、花生、肉制品及水海產品。出口增長9.2%,達485.3億元,占中國的四分之一,連續17年位居中國首位,其中對東盟出口68.9億元,增長22.4%;對韓國出口51.5億元,增長11.8%。通過對上述兩大市場的對外貿易開展,貿易額得到迅速提升,創造了18億元貿易額,拉動增長有4.1個百分點。但是,山東省依然在日本市場的出口量最大,其貿易額高達124.1億元,出口業務相對平穩。大規模的進出口貿易為全省的建設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山東省農產品貿易地區、市場結構分析。改革開發以后,山東省依靠自身便利的交通條件以及區域資源,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都有了很大的增長。隨著經濟政策持續調整、完善,山東省農產品市場、貿易區域等機構也得到了適當優化。區域方面,山東省的農產品多年來的進口主要來源于北美國家,尤其美國占了大部分,而農產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山東省農產品對外目標市場,傳統市場以歐盟、日本、韓國、美國等為主;新興市場則以東盟地區為主;對這五大目標市場所開展出口規模占比80%左右。從2011年的數據來看,山東省從美國進口的糧食占進口總量的92%,從澳大利亞、東盟、南亞等新興市場進口增長較快,分別上升了174%、56%、99%,其增長貢獻率在省內農產品進口中高達58%。市場方面,盡管山東省勞動力資源密集,但因人口基數高,故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為了保證眾多人口的溫飽問題,山東省大部分的水資源和耕地資源主要是用于糧食作物的種植,比如:小麥、玉米及水稻等,這類農產品對國外市場的依存度較低,其他一部分經濟作物,比如:棉花、花生、大豆等,主要依靠國外進口,對國外市場的依存度相對比較高。但是,從另一個方面講山東省農業資源相對比較豐富,農業產業化進度快,現代化普及早、范圍廣,是國內農業強省且農產品出口強有力拉動了國民經濟增長,其年均出口規模約占國內農產品整體規模的1/4。以山東省2015年前8個月的農產品進出口數據為例,山東省農產品進出口1453億元,其中進口785.1億元;出口668.3億元。3.山東省農產品貿易結構變化及現存問題。現階段,山東省農產品貿易正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其中水產品、蔬菜及肉制品、花生等占據較大進口份額。由近幾年數據顯示,在2000年到2015年這5年時間內,山東省的農產品的進口總額增長了139億美元,每年的增長率在39%左右,出口貿易額方面整體增長117.8億美元,每年增長率達21%。在2015年這一年中的數據顯示植物類所占比例最高,出口約500億元,進口將近940億元,高居我國所進出口農產品榜首,且水產品、糧油產品、肉制類、蔬菜、花生等依然為重點貿易農產品。立足于山東省農產品對外貿易宏觀視角,可看出其貿易結構正逐漸趨于合理化、科學化。但是仍然存在問題,第一,山東省農產品的對外貿易的地區主要集中在一些東部沿海城市,比如青威海、日照,上述地區貿易結構相對良好,且貿易規模趨于平穩狀態;而內陸地區所開展農產品對外貿易規模相比較則少之又少。第二,歐盟、日本與韓國等為山東省農產品重點目標市場,由于這些地區屬于發達國家,他們有較多的貿易政策及貿易壁壘,出口貿易風險變得較大。第三,山東省農產品當前在海外市場處于較低端的分工鏈地位,缺乏核心競爭優勢,究其原因在于農產品多為初級加工,附加值、科技含量有待提升。

二、山東省農產品貿易結構變動成因分析

伴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逐步深入,為農產品貿易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1.市場因素。(1)需求因素農產品生產需求飛速上升,究其成因在于國內人口基數過大且無減緩趨勢,導致國內農產品內需不斷上升。尤其是近年間國內糧食需求已高達260萬噸/年。其中,山東為國內人口大省,且農業人口數量高達6000余萬,山東省的農產品產出不僅需要滿足本省、本國人民的需求,還需要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同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改變了農產品的貿易結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收入水平逐漸提高,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人們在食用農產品方面早已不是簡單溫飽需求的滿足,而是逐步趨于優質、多樣化方向發展,特別是針對一些經濟水平高的國家、地區而言,更為注重產品品質、綠色健康程度。(2)農產品產量提高與傳統的耕種方式不同,現代化的農業耕種技術使得農產品產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從山東省2011年的數據來看,2011年,果蔬類產品生產總值達2000多億元,水產品生產總量達800多噸,產值將近一千億元,牲畜飼養產值達388.95億元。各類農產品產量呈不斷提升態勢,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山東農產品對外貿易業務的健康有序運作。2.區域因素。通常來講,在一定的耕地面積下,資金的積累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會優化農產品的生產方式,加速第二產業高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占據良好的區域和資源因素,山東省的投資環境得到改善,經濟不斷發展,使得山東省資產總量快速發展。但是過度的開發也造成了耕地面積的減少,水資源、礦產資源的逐漸枯竭,因此山東省農業發展逐漸向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由原來的單一種植逐漸至初級、精深加工農副產品業轉移。因此,山東省部分農產品對外出口量在近幾年逐漸減少,蔬菜、水果以及花卉園藝類產品出口量相對不斷增加,甚至逐漸成為山東省出口的主打農產品,逐漸呈現出口上升趨勢,在國際市場上貿易競爭指數高達0.7以上。總之,對于山東省來講就是土地資源稀缺而勞動力相對比較充裕,因而出于資源稟賦因素的考慮,農副產品加工業將會成為山東省農業發展的主要產業。3.競爭力因素。(1)價格通常情況下,消費者在農產品采購過程中,會更加傾向于低價產品。山東省為國內人力資源相對密集的大省。雖然總條件不如發達國家,但是在勞動密集型的蔬菜水果價格方面,山東省還是比國際市場低50%到100%之多。(2)品質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逐漸普及,山東得以引進先進農業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產品質量,其產量得到較顯著提高,由原來的供不應求,到基本滿足省內人民需要,發展到現在進行農產品出口,農產品產量在全國遙遙領先。但是,從產品品質上來講,山東省農產品的品質并不十分好,部分產品指標低于國際標準。尤其是畜牧業產品甚至出現疫病,水果蔬菜也面臨基因問題。

三、山東省農產品貿易問題解決方案分析

1.拓展營銷渠道,開拓多元化市場。對于出口額一直穩定的銷售市場,例如歐美、日本、韓國等地區需要繼續開拓市場,加大對這些市場的占有率。因為這些市場的價位高,同時潛力也大。另一方面山東省需要對一些未開發過的市場,例如東歐、拉美、非洲等地區,這些地區的產品競爭力較小,容易打入市場,占領先機。此外,我們還要利用發達的網絡營銷,在傳統的銷售渠道外加大網絡營銷等電商營銷方式,加強國際市場的營銷網絡建設。2.挖掘貿易潛力,調整貿易政策。從改革開放初期開始,由于日本、韓國地區位于山東省隔海位置,出通條件優越,且這兩個地區屬于海島型國家,對于進口農產品的依存度很高。所以要保持在這些地區的市場份額,加強合作,更進一步的提高份額。同時,隨著我國與東盟的合作逐漸增強,東盟農產品貿易的不足,山東省也要發揮貿易潛力,全面開拓東盟市場,充分利用好零關稅的優惠政策。同時,對于香港、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國家和地區,山東省農產品所占市場份額較小,要進一步擴大經濟合作與交流,積極開拓新興市場。3.打造區域品牌,提高產品知名度。現代社會中,工業產品已經有了很強的品牌意識,但是農產品品牌意識相對比較薄弱。我國國內農產品市場主要是零星的城市交易市場,這些市場下跌消費者思想一直處于輕質量、重數量的狀態。比如山東省壽光的蔬菜產量很高,產品質量很好,近幾年一直在進行有機蔬菜的生產,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產品也銷售到全國各地,但是在一些國際化大都市,比如:北京、上海,即使是在這些地區的超市也很難看到這些蔬菜具備明顯的品牌標志。在國際市場上,中國蔬菜對外貿易量較高,但自主創新品牌在少數,國外商人常常將我們提供的初級商品貼上他們的商標進行貼牌銷售,利用我們的產品,加強他們的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因此,建議各大農產企業進一步加大技術投入與研發力度,努力塑造自主創新品牌,并申請商標注冊,國際認證;將品牌意識植入農產品貿易鏈中每一環內,為塑造優質農產品牌形象,擴大影響力奠定堅實基礎。

四、結論

在國內山東省的貿易總額占據著重要地位,原因是山東省農業貿易整體框架在最近幾年變得更合理,比其他地區更有優勢,而且對于農產品質量也逐漸開始關注起來,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由最開始的土地資源密集型種植業向勞動力密集型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產品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但是,在系列深入分析后不難了解到,山東省農產品要想進一步打開海外市場,搶占競爭地位還有一定差距;需盡快擺脫對勞動力、低價等比較優勢的依賴。在未來幾年,山東省還需要不斷的優化發展,比如,拓展農產品的營銷渠道,開展多元化的市場營銷;規避貿易壁壘,提升區域農產品的貿易實力,打造區域知名品牌,樹立起農產品生產者、消費者的品牌意識,打造山東省農產品知名品牌。

參考文獻:

[1]楊春艷.中國對日本農產品出口結構研究[J].技術經濟,2011(02).

[2]商訊.農產品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N].中國現代企業報,2007.

[3]司偉.FTA背景下中國與潛在自由貿易伙伴國家間農產品貿易關系[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

作者:徐寧 李曉梅 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國際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