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國際貿易類人才素質培育
時間:2022-08-24 02:59:40
導語:學院國際貿易類人才素質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伴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中國外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外貿進出口經營權已全面放開,中國經濟已全面融于世界并快速發展,同時,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要求不斷提高,人才數量需求不斷增加。為了適應這一新形勢的要求,加快培養更多思想好、外語強、理論懂、業務通、后勁足的高素質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已成為一項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開展對國貿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是完成這一戰略任務的基礎和關鍵。
1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界定及基本特征
1.1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內涵
大學生綜合素質指大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和實踐基礎上,通過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習和實踐中發展起來或形成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對大學生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的主體特性和品質,其綜合效應表現為認識和改造主客觀世界的知識和能力[1]。至于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應該包括哪些內容,目前還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主張分為三大基本素質:身體素質、智力素質(智商)和非智力素質(情商)[2];有的認為主要包括道德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四個方面[3];還有的認為可以從思想道德素質、身心素質(包括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人文素質和創新能力共5個方面進行考評[4]。有關專家還提出了衡量21世紀人才素質的七條標準:積極進取的開拓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質和對人類的責任;在急劇的變化和競爭中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有寬厚、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學習適應科學技術領域的綜合化;有多種個性、特長和健康的身體;具有與他人協作和進行國際交往的能力[5]。就國際貿易專業而言,我們認為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指通過全日制大學本科四年修業期滿,國際貿易專業應屆畢業生所應具備的身心品質、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的總和,可集中體現為思想品德素質、基礎能力素質、專業能力素質和創新能力素質四個方面(見圖1)。
1.2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特征
通過長期對國際貿易專業本科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和研究,我們認為,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具備以下基本特征:
1.2.1培養時間上的階段性國際貿易專業學生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與積累以及業務技能的訓練與掌握過程,按照知識結構→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形成的客觀規律,在時間上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基礎能力素質的培養和形成階段;第二階段為專業能力素質的培養和形成階段,包括專業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兩部分;第三階段為創新能力素質的培養和形成階段,主要是通過教學實踐各個環節的學習和訓練,包括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學年論文、畢業論文以及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形成較強的職業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時間集中在大學的第三至第四兩個學年。
1.2.2空間結構上的多層次性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主要內容體現在四個層面:第一是思想品德素質層;第二是基礎能力素質層;第三是專業能力素質層,第四是創新能力素質層。
1.2.3時空上的相互關聯性無論是國貿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形成和發展在時間上的階段性,還是空間上的多層次性,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時間上從基礎能力素質到專業能力素質,再到創新能力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都是循序漸進、逐步積累的過程,從思想品德素質層(核心層)到基礎能力素質層、專業能力素質層、再到創新能力素質層逐步由里向外擴展,只有核心層健康發展,才能帶動相關層次素質的形成和發展,才能確保各層次之間的統一協調。
2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現狀分析
目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在思想品德素質培養方面,用人單位對思想品德素質尤為重視,超過了對專業能力素質和創新能力素質的重視程度。而在思想品德素質中,又以愛崗敬業、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和吃苦耐勞、樂于奉獻最為用人單位青睞。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培養是通過日常學習和工作中的點滴積累而成,需要一個長期的艱苦磨練過程,學生在大學四年學習中,校風、師風、學風等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塑造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是,目前學生思想品德素質培養課程設置存在時間短而缺乏長效性,形式單一而缺乏多樣性,內容單調而缺乏靈活性,被動灌輸而缺乏主動性,脫離專業實際而缺乏職業性等問題,不利于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全面培養和提升,不利于職業道德和個性的培養。
第二、在基礎能力素質培養方面,多數用人單位認為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只要具備良好的基礎能力,學什么都相對較容易,也易適應,特別是對最能反映國際貿易專業特點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倍加關注。但目前國際貿易專業應屆畢業生基礎能力的現狀與用人單位的要求,仍有較大距離,現開設英語課程包括大學英語、外貿英語函電、外貿談判口語、國貿英語聽說,共計384學時,占該專業通識基礎課和學科(專業)基礎課程總學時的25%,占理論教學總學時的20%,盡管英語課程比重如此之高,但大學英語四、六級通過率并不高,2007、2008屆國際貿易專業四級通過率為75%左右,六級通過率不到50%。對于高等數學課程,由于經濟學科對數理運用的依賴性日益增加以及學生進一步深造和考研需求,目前開設有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量經濟學等,共計192學時,占通識基礎課和學科(專業)基礎課總學時的12.5%。但由于部分生源屬文科類,數學基礎較差,再加上考研學生比例有限,學生普遍反映學習難度偏大,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第三、在專業能力素質培養方面,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并能熟練操作業務,在從事進出口業務中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尤其對于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應屆畢業生來說,良好的專業能力素質不僅能有效縮短與用人單位的“磨合期”,較快進入角色,而且能提高工作的自信心,降低工作壓力,真正做到愛崗敬業。目前用人單位普遍反映應屆大學畢業生動手能力差,很多人由于業務素質達不到企業的要求而感到工作壓力太大,難以適應而頻繁跳槽換崗。這說明我們的專業課程設置偏重理論知識教學而在專業深度開發課程和實戰操作課程上還相對薄弱。
第四、在創新能力素質培養方面,目前國貿專業人才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職業適應能力、業務拓展能力、知識更新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其中,業務拓展能力是核心和關鍵。要在大學四年學習期間使學生形成上述創新能力,僅靠學校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加強社會實踐,加強實際業務操作訓練,這就需要在改革與創新實踐教學環節上下功夫,從實踐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考試方法等環節入手,創造性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由于建立課外實習基地組織學生到對口外貿企業實習困難比較大,有些高校在人才培養計劃中千方百計地壓縮、減少甚至取消校外實習,有些學校完全用課堂模擬代替校外實習,學生缺乏實戰訓練,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3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路徑探索
針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存在的問題,結合我校應用型本科的辦學定位和國際貿易專業的特點,適應用人單位對國貿專業人才素質要求,我們從四個方面入手培養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
3.1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及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切實加強思想品德素質的培養力度。(1)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指4門必修課)在內容上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增減,在總學時不變情況下,壓縮面授學時,增加實驗實踐學時,鼓勵教師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注重教學效果,改革考核辦法。(2)在大學三、四學年增加社會實戰、公益勞動、社會調查、勤工儉學等,結合專業學習、畢業實習,將各類調查報告、總結、實習鑒定等都可作為思想品德素質的考核內容。對突出的學生可采取獎勵學分,沒有完成可扣減學分,以確保思想品德素質培養的多樣性、連續性和靈活性。(3)將思想品德素質的培養與專業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可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面向涉外企事業單位和實際部門實習和調研,同時,請有豐富實際經驗的老外貿來校講學,將專業知識學習與愛崗敬業教育融為一體,在校期間就養成愛崗敬業的良好品質。(4)增加必要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除軍訓外,在大學期間還要進行必要的艱苦奮斗和抗壓、抗挫能力訓練,可安排在寒暑假期進行并規定必要的學分,養成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優良品質。
3.2切實加強專業基礎能力訓練,努力提高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1)對于學科(專業)基礎課教學必須要確保學時、學分、教學質量,這是保證國貿專業人才具備厚實基礎能力的關鍵。(2)加強并完善英語教學,增加英語項目模擬訓練,在進出口業務中采用全英文模擬以增加英語的實戰性,對于專業課和部分專業基礎課程如國際結算、國際經濟學、國際市場營銷等,可采用雙語教學,以加強英語的應用能力。(3)調整高等數學的課程結構,增加高等數學課程的靈活性,將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作為通識基礎課,將運籌學、計量經濟學等作為選修課,供有志于國貿理論研究的學生和考研學生選修。(4)增加因特網與應用、數據庫以及電子商務與應用等課程,強化計算機應用能力。
3.3改革專業課和專業選修課的內容,加強動手能力和實戰訓練,有效提高實務操作技能(1)改革專業理論課程的教學,使之具有理論的深刻性、內容的前瞻性、教學的啟發性和教材的國際性,以精品課程帶動其它課程建設。(2)專業核心課和專業選修課的課程設置,要根據社會對國貿專業人才綜合素質要求變化與時俱進,擴大和加強國貿專業知識的深化和拓展,減少非國貿專業的選修課程。(3)在專業教師的選聘上,千方百計引進具有豐富進出口實際工作經驗的教師充實專業課程教學第一線,增開實戰訓練課程,如進出口貿易模擬等,強化學生專業能力素質的培養力度。
3.4加大對創新能力素質的培養力度,改革創新能力素質的培養方式,增強創新的動力和活力(1)積極改進和完善進出口模擬操作訓練,配備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青年教師指導學生模擬訓練,讓學生在仿真國際貿易環境中體會貿易全過程,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本前提。(2)完善并強化國貿專業的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的組織和執行力度,鞏固課外專業實習基地,保障學生能按教學計劃進入對口涉外企事業單位實習和訓練,通過實習單位指導老師的傳、幫、帶,積累相應的工作經驗,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要求。(3)科學設置課程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社會調查等創新實踐環節,配備有豐富教學和科研經驗的教師指導學生收集整理文獻資料、設計研究方案、掌握研究手段和調研方法,加強學生的多學科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的訓練。(4)細化實踐教學環節全過程,做到分段實施,循序漸進,使教學模擬性實驗、專業實戰性實踐和專業綜合性實訓三個環節環環相扣,有機結合,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保障。
- 上一篇:商務局科技服務工作意見
- 下一篇:環衛局公廁免費開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