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規模養殖場適宜養殖種植結合模式
時間:2022-11-05 08:52:18
導語:小規模養殖場適宜養殖種植結合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傳統農耕家庭養殖模式本身是一種原始的平衡的種養結合模式,豬多肥多糧多,良性生態循環。現今我國畜牧業已由家庭副業發展成規模養殖主業,飛速向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目前畜地分離經營造成“豬多糞尿多污染多”局面。糞便污染已成制約發展瓶頸。最近幾年,國家提出“種養結合,整體推進”戰略,養殖業主也進行了探索試驗,但由于許多業主特別是小型養殖業主沒有科學制定種養結合模式,生產各要素沖突,種養結合效益差,產業頻頻斷裂,種養結合推進速度緩慢。本人多年從事種養結合技術指導、推廣、研究工作,現就我地推廣經驗進行總結,以供養殖業主和同行交流參考。
養殖種植結合是小規模養殖場未來拓展空間的根本出路,是效益擴展和最大化的發展方向,是解決糞便污染最有效段,也是國家對養殖種植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廣大養殖業主對種養結合必要性逐步形形成共識。但許多小規模養殖場業主在增加種植產業后,由于種植模式不科學,造成種養多要素沖突,養殖業種植不能兼顧,效益低下,種養不能良性循環。如何選定地塊,確定配套種植面積、品種,是避免生產要素沖突,協調同步發展的關鍵。
1影響養種結合的要素
1)勞力配置。在時間、數量、質量上不沖突。2)糞肥產量與種植面積相配套,糞肥產量不能超過消納能力。3)種植作物產品產量、銷量、上市季節、采收期集中程度、生產利用年限長短、產品時鮮與耐貯性要合理搭配。4)土地肥力、地形、地貌、地勢等宜耕性與種植品種要適合。5)種養結合各要素對效益的影響。種植模式配套通式如下:生長期長名貴樹木+耐貯藏(干果)果木+糧食作物+時令果蔬(牧草)(宜耕性較差土地)(宜耕性較好土地)(機械化宜耕性好土地)。
2種植地塊的選定
種植土地的選定事關利用年限、能否完成收獲全過程、種植產量及效益發揮。除宜耕性一致較好的平原大壩外,若是成片丘陵山區,宜耕性參差不齊,在選擇土地面積時,應考慮按好、中、差搭配分類使用并按土地宜耕性及零星程度進行作物品種配置。在可選性強的地方,以選擇利用年限長的地塊為佳。1)選擇在養殖場等高的左右方和下方,能自流為宜。在養殖場上方向,高程相差不宜過大。否則,糞水還田提升難過大,設施設備建設成本和運行成本也會相應加大。2)根據種植作物對土壤質地、肥力、酸堿度、地型地貌等要素需要選擇確定適宜的地塊。3)根據種植作物生長利用周期長短確定地塊。種植作物生長利用周期越長,就要選擇土地可使用年限長的地塊。反之亦然。4)根據作物種植密度確定地塊。作物種植密度越大,選擇成片地塊。反之,零星地塊選擇種植密度小的作物。
3作物品種的選擇配置
種植地塊確定后,選擇土地適生作物品種進行種植。在適生作物品種配置上,應按生長收獲年限長短、采收期集中程度、產品耐貯性、銷售市場大小遠近、栽培管理勞動力密集程度及需求量等要素進行配置。1)按勞動力密集程度配置種植品種。小規模養殖場一般存欄在200頭生豬當量以下,國家要求配套還田種植面積在100-200畝以下,種養一體化經營,在栽培管理用工高峰期、產品采收期、銷售期需要大量勞動力,很容易造成勞動力沖突。種植環節對勞動力的強勢競爭,造成養殖環節飼養管理缺勞,出現紊亂,產生損失。許多養殖場業主感嘆:“我忙不過來,又請不來幫工,兩頭不能兼顧”,最終放棄種植,養殖種植產業鏈斷裂。因此,在確定配套種植品種時,應盡量選擇勞動力密集程度低、需求時段分散的品種。2)按農產品采收期、銷售期長短、耐貯藏性選擇確定種植品種。
有的農產品采收期短、又不耐貯藏,銷售過于集中產生勞動力要素的強勢競爭和巨大銷售壓力,勞動力需求得不到保障和銷售滯后,會造成巨大損失。因此在選擇確定種植品種時,應盡量選擇采收期長、而貯藏性好的品種,這樣可分散勞動力需求時段,減緩銷售壓力。3)按生長周期長短、種植密度、單位產品價值高低選擇確定種植品種。生長年限長的作物,往往單株價值高,種植密度低,既可分散勞動力供應、減緩銷售環節壓力,也可利用零星地塊。因此要選擇確定生長周期長、種植密度低、單位產品價值高的品種。4)按種植用途選擇確定品種。對于地勢平擔、交通便利、塊大成片、壤情好的土地,可以選擇種植生長快、產量高、采收利用期隨意性強、可機械化耕作的糧食、飼料作物,能養殖自用的適生品種更好,可省去銷售等環節,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4種養結合要素配置方法步驟
4.1種植面積配置
按國家對養殖場糞肥還田面積要求,按0.5—1畝/頭豬當量配置。
4.2按地地特性和作物特性分類種植
本著成片種植原則將所有地塊分成好中差三類。交通條件好、單塊面積大、土質好的地塊種植鮮用、自用、產量高、多次采收、利用隨意強的作物品種。如玉米、紅蓍等大宗教糧食作物和聚合草、皇竹草、黑麥草等多次刈割利用、產量大、可自用、全株鮮喂類作物;對交通條件、單塊面積、土質較次的地塊種植產量高、收獲體量較小、可干貯的大宗作物品種。如:玉米、大宗糧食飼料和干果類作物;對于交通條件差、單塊面積小、土質肥力較差的地塊可種植生長期長、種植密度小、栽培管理分散、采收利用年限長、單株價值高的作物品種。如鐵樹、紅豆杉、桂花樹等風景名貴樹種。
4.3收獲利用原則
對于自用、鮮用品種施用大肥大水適時刈割利用,余量干貯、青貯均可。對于籽實類作物宜盡可能干貯待用。對于生長利用年限長的風景名貴作物,年久彌貴,可待價而沽。
4.4清意事項
1)根據自用量、鮮銷量確定鮮喂、鮮銷作物面積;根據貯藏能力和農產品耐貯性確定可貯(青貯、干貯)作物面積。不可超量種植。否則會鮮銷不及又不能貯藏造損失。2)為了避免勞動力沖突,應盡可能增加勞動力松散型作物種植面積,減少栽培管理、耗勞量大的作物。否則會主副產業不能兼顧。3)盡量增加市場銷售期長、產銷量分散的作物,或者可貯藏待銷作物。不可盲目增加采收銷售期短,又不能貯藏延后銷售的作物。4)盡可能多種植并延展生長利用年限長低耗勞作物,充分挖掘時間積淀價值,主副產業兼容發展,生態循環。
5推薦幾種高效養種結合種植模式
推薦幾種模式供業主選擇。牧草根據畜種、季節進行輪換種植。也可選擇多年生品種。1)鐵樹--核桃--柑橘--玉米--蔬菜(牧草);2)紅豆杉--花椒--花生--小麥--蔬菜(牧草);3)銀杏--板粟--李子--黃豆--蔬菜(牧草);4)桂花樹--杏仁--萄萄--高梁--蔬菜(牧草)。
作者:朱正成 單位:重慶市忠縣畜牧生產技術推廣站
- 上一篇:城市精細化管理和質量提升探討
- 下一篇:學校行政管理精細化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