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生態養殖及防疫工作措施
時間:2022-04-10 03:31:08
導語:土雞生態養殖及防疫工作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土雞是一種優良的養殖品種,隨著消費者對綠色食品需求的增加,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開始將土雞放養于林間或果園等場所,這種生態養殖的土雞產品,因其肌肉品質上乘,口感優良深受人們的喜愛,市場前景十分看好。目前很多地區擁有土雞生態養殖得天獨厚的條件,自然資源和環境優勢促進了土雞生態養殖的順利進行,也使得很多地區的土雞飼養管理水平和養殖技術也不斷的提升。同時也使綠色禽畜產品的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的保護有效結合起來,促進了農產品的安全以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由于土雞的肉質鮮美且營養豐富,肉、蛋都是綠色產品,越來越受人們的青睞,價格也在不斷的提升。另外,土雞的生態養殖對土壤生態系統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并將土地資源和生態保護更好的進行了結合。本文介紹了土雞的生態養殖及防疫措施。
1土雞的養殖方法
1.1選址。首先應該選擇適宜生活的地方,養殖區應遠離工廠和住宅區,坡度不要太陡,空氣新鮮,水源清潔而充足。最好是背風向陽的平地。養殖的過程中,除了土雞自由覓食外,還應給其補飼營養豐富的飼料以提高免疫力。1.2飼養密度。每群土雞的數量不要超過1500只,放養密度不要太大,否則會導致每只雞可覓食物相對減少,達不到放養目的。1.3育雛。育苗是關鍵,土雞要選擇抗病力強的良種雞進行飼養,3~4周齡前與普通育雛一樣,選擇一個保溫性能較好的房間來進行人工育雛,同時還要準備加溫設備,在溫度不夠時要進行加溫,一般0~2周齡的雛雞溫度要保持在26~28℃,然后可根據雞的情況逐漸降低至常溫。1.4放養日齡。雛雞在育雛室育雛至3周齡后就可開始放養,若是在早春或入冬溫度較低的時候,可以到4~5周齡時再上山放養。小雞剛開始放養時沒有上山覓食習慣,要人為的進行引導,可以2人進行配合,一人在前邊吹哨并撒拋顆料飼料,讓雞隨后搶食,另一人在后用樹枝驅趕。每天中午還應在山上補食1次,強化訓練,傍晚再用同樣的方式使其返回雞舍,形成習慣。傍晚的時候也可以適量的補充一些食物,以免一部分雞出現吃不飽的情況。
2土雞疫病的綜合防治
由于土雞多是散養狀態,接觸細菌和病毒的機會比較多,面臨天敵等機會也多,所以要做好綜合防疫工作。2.1免疫接種。疫苗接種工作是防范各種疾病發生的有效措施,養殖過程中要做好各項免疫程序,土雞1日齡接種馬立克氏病疫苗;7~10日齡用雞新城疫疫苗滴鼻或點眼,12日齡用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點眼或滴鼻,18日齡注射禽流感疫苗,能夠有效的預防禽流感。20日齡用雞新城疫-H52二聯苗+IV系苗2倍劑量飲水,25日齡用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2倍劑量飲水,1月齡用雞喉氣管炎疫苗點眼、雞痘疫苗刺種。2月齡肌注雞新城疫系苗,3月齡用雞喉氣管炎疫苗點眼,110日齡用雞痘疫苗刺種并肌注雞新城疫疫苗,4月齡注射禽流感疫苗。2.2疾病治療。治療雞病不一定都使用抗生素類藥物,也可以用中草藥替代抗生素,一些中草藥在預防禽類疾病方面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不會出現耐藥性,毒副作用小,在預防疾病的同時,還可提供一定的營養作用,提高機體抵抗力。2.3飼養管理。對雞棲息的環境以及生活的范圍內,應該進行及時的清掃和消毒,保證雞的養殖環境的健康,對雞的食槽、水槽也要及時清理,放養區入口要設置消毒帶,進入養殖區的養殖人員要進行消毒。在一批雞出欄之后,要對雞棚及養殖用的各種器具進行徹底消毒,以供下一批雞使用。由于很多的雞長時間是生活在樹下,很可能出現光照不足現象,遇到陰雨受潮天氣,容易感染白痢,所以也可以在雨天過后喂一些預防白痢的藥物。森林或是野外也可能會有土雞的天敵黃鼠狼,還應注意天敵的預防。在天氣不好時不要放養,遇到惡劣天氣要及時將雞趕回棚內。
3結語
土雞生態養殖不僅能更好的利用土地資源,還能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是一種效益高投資少且技術容易掌握的養殖方式,應用前景非常的廣闊,所以要做好養殖及防疫工作,在進一步的提升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更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孫艷.土雞的生態養殖技術要點[J].今日畜牧獸醫,2019(09):46.
[2]黃博.淺談農村土雞養殖技術要點[J].農民致富之友,2019(11):64.
[3]柏仕均.林下土雞生態養殖及防疫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8(14):117.
作者:和學信 單位:云南省香格里拉市三壩納西族鄉人民政府(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 上一篇:生態豬養殖技術及發展趨勢探索
- 下一篇:淡水魚生態養殖技術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