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質量調查評價的建議

時間:2022-04-02 03:32:45

導語:生態環境質量調查評價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環境質量調查評價的建議

【摘要】經濟發展決定上層建筑,國家的發展動力和依據就是國民的經濟發展,而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環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壞,而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對穩增長、調結構、強環保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結合國情展開生態環境質量調查,并結合實際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生態環境;調查評價;質量;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現代化的小康國家,并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而這些成就均離不開經濟的不斷發展,因此,現代經濟建設仍是我國發展的第一要務。近幾年,隨著工業、建筑業等行業的不斷發展[1],廢水、廢氣、廢渣等亂排放、采礦業的無序發展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的安全,導致經濟的發展常站在生態保護的對立面,出現“要經濟就不要生態系統”的情況,進一步加重生態環境的惡化。在黨的三中全會上,黨中央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等決策做出重大部署,提升我國生態環境質量刻不容緩。這也就說明了,我們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能放棄生態[2],要以保護生態環境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為本,發展綠色經濟,以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為基礎,以自然資源的可再生速率作為經濟的發展前提,以綠色技術創新作為發展的手段,轉變觀念、完善制度建設、加強法律保障為著力點,才能實現經濟良性、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1生態環境質量調查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一直迅猛、穩定發展,不僅提升了綜合國力,同時也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經濟迅猛發展和全球氣候變化的當今,生態環境正在遭受著不斷的破壞,并在許多區域呈現出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得到全球的關注。雖然黨中央以及各級政府正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但是因行政管理和地域差別等因素導致保護和恢復效果不盡人意,甚至治理的速度遠不及惡化的速度。近年來,云南綠孔雀、深圳灣、廣西紅樹林、響水“3•21”特大爆炸事故等生態熱點問題引起了全國人民群眾的關注。因此,在經濟不斷發展的當今社會,5年之后,生態環境問題會更加突出,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從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視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論斷,強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國家公園、國家草原自然公園、生態保護紅線等新興自然保護區域的保護措施正在有序落實。如上內容說明我們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生態環境的變化,并且快速摸清全國范圍的生態質量,明確生態保護方向,整理生態環境治理的問題,并提出合理的化的建議[3],以最終確定生態環境的基本路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目標。

2現階段我國生態環境發展的主要問題

2.1經濟增長模式問題。對待生態環境問題,每個國家的看法不同,目前“先污染破壞、后恢復治理”的經濟增長模式仍然存在,而正是這種思想導致較多的國家在發展經濟時,忽略了生態環境的污染問題,造成工業污染,并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加重生態環境的惡化程度,最終治理起來,飽經苦難。例如:倫敦的泰晤士河、美國的多諾拉煙霧事件、洛杉磯光化學污染、日本的水俁病、痛痛病等,還有現在最為常見的霧霾現象,都是因生態環境遭受污染和破壞而誘發的現象[4-5]。2.2環境污染造成的不可逆破壞。隨著經濟的增長以及城鎮化的推進,導致沙漠化加重、大氣和水體污染嚴重,加上工業、農業、交通業的發展,農藥污染、噪聲污染、地表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地下水資源枯竭等問題不斷惡化,并成為我們需要正視和盡快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某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球的問題,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污染也呈現出國際化的趨勢,即使將垃圾轉送到別的國家或者是無人生存的地方,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目前,我國已經落實了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的控制措施,嚴防進口固體廢物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破壞。2.3監管不力。我國設有較多的生態環境治理以及監管部門,但是由于大多數人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知較弱,監管機制的不完善,導致監管不到位。同時,人們對生態環境缺乏重視程度,影響生態環境監管部門的人才培養,最終造成監管不力、環境保護不佳的情況。此外,我國南北差異大、人口密度不同、東西經濟落差大,加上無人區較多,所以統一監管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而分別監管則需要結合實際地方提出不同的監管政策和方式,提升監管需求,最終影響執行力。

3調查評價內容和方法建議

3.1調查評價內容。3.1.1城鎮區域。城鎮主要發展工業、建筑業、交通業等,所以環境調查應該重點放在工業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固廢污染、水污染等問題上,并評估周邊的綠化水平以及生態環境現階段水平。3.1.2農村區域。除了農村自身的農業發展外,鄉村旅游和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壓力,所以環境調查應該重點放在養殖業污染、生活垃圾、農業面源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等問題上,并充分依托農用地土壤普查、全國土壤調查成果評估區域生態環境現狀和發展趨勢。3.1.3無人區較多的采礦行業會在無人山區進行,所以山區部分的環境調查應該重點放在地質破壞、生態破壞、水污染、廢渣處置等問題上,并結合實際的企業情況和自然災害進行評定,并明確生態環境現階段水平。3.1.4特殊保護地區。我國從古至今發展以來,存在較多的名勝古跡、文化遺址以及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等,應該加大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按照有關規定定期調查、評估。3.2調查評價方法建議。3.2.1依托現有大數據完善調查成果。生態環境部已經制定并頒布了生態調查的技術規范,生態環境調查應嚴格遵循相應的技術規范,并充分依托中國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部近年來構建的動植物資源數據庫、動植物資源普查報告、有害生物普查報告、土壤普查報告、污染源普查、地方志等進行大數據校核和歷史資料調查。充分運用全國生態狀況遙感調查評估成果數據庫,全面掌握全國和區域生態狀況變化及趨勢。3.2.2構建生態調查大數據資源。為了充分利用和共享調查成果,應著力構建生態調查信息系統,將調查中發現的保護物種、重要生境等信息與生態保護紅線信息系統形成聯動機制,構建生態保護目標、生態保護紅線一張圖地理信息系統。為此,需要將農業部門的土壤調查報告、土種志,林草部門特殊生態保護區域調查報告、古樹名錄調查報告,生態環境部門的污染源普查報告、生態專項調查報告、城市環境質量報告書、區域環境質量監測成果等,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的地質調查報告、水文地質調查報告,將生境、生物多樣性、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等信息整合為生態環境的綜合信息系統,為地方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4關于生態環境保護提出的建議

4.1優化經濟發展模式。在20世紀,較多的國家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經濟發展模式,例如:美國、德國、日本以及中國。而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我國已經明確了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并于提出,要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美麗中國,推進綠色發展,重點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制,優先保護重點區域和流域。同時,我國的經濟發展方針已經從“先污染后治理”轉變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而創造更多的精神和物質財富,使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發展,為人們提供更多美好的生活需要。4.2提升污染控制能力。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的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為了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則需要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從多方面的角度入手,避免環境污染。例如:調整工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推廣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設備、以最新的菌肥等有機肥料替代傳統化肥、優化升級污染防治設施、減少塑料袋的使用率、做好垃圾分類,以減低工業化、城市化造成的生態環境污染,改善能源結構的合理性。

5結語

人類和生態環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同時也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在人類的文明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生存的必要條件,而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生態環境會遭到破壞,進一步影響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因此,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十分重要。目前很多國家在嘗試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但是在我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舉措中,雖然補充了經濟發展資源的不足,促進整體國民經濟的發展,構建和諧的社會,但是卻對西部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要想經濟持續發展,則需要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重要位置。如今,國家第十四個國民經濟發展五年規劃正在有序過程中,生態環境部門、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林草管理部門都在職責范圍內謀劃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任務,保障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潘涵香,谷志云,張妍,等.浙江溫州山地丘陵地區土壤地球化學特征與生態環境評價[J].礦產勘查,2020,77(5):174-186.

[2]孫濤,周華川.虛擬經濟視角產業排污治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研究[J].廣義虛擬經濟研究,2019,10(1):8-17.

[3]周鈺婷.基于地質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的山地城鄉空間優化:以重慶市開州區為例[J].重慶山地城鄉規劃,2019(2):11-17.

[4]李浩,袁曉玲,李毓.城市化水平、生態環境質量對居民幸福感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J].河南社會科學,2019,27(2):98-103.

[5]李付周,張俊,夏冬青.充分發揮施工期環境監理在污染影響類建設項目中的作用[J].環境科學導刊,2020,39(6):46-50.

作者:李澤西 單位:四川金原工程勘察設計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