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遠程教育環境下的農村服務論文

時間:2022-09-04 04:09:23

導語:現代遠程教育環境下的農村服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遠程教育環境下的農村服務論文

1學習型新農村是我國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1.1學習型新農村的內涵特征

“學習型社會”的概念自1968年美國學者羅伯特•哈欽斯首次提出后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的發展,許多學者相繼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使其得到了不斷的完善、豐富和充實。歸納起來,學者比較認同的“學習型社會”理念應該包含個體、社會、個體與社會相結合三個層面的內容。所謂學習型社會就是要通過相應的機制和手段,促進和保障社會個體都參與學習,始終保持不斷學習的狀態,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的社會風氣。在學習型社會中,學習貫穿于人生的每個階段,作為個體應把學習當成一種伴隨生活的日常事,并在其一生中的不同發展階段都有自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社會要為每一個公民個體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機會,讓他們無障礙地終身享受教育服務體系的優質服務;在學習型社會中,人人均有全面發展自我和自我實現的機會,社會因其個體的良好發展而獲得自身可持續發展和協調發展,最終達成個體和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而學者普遍認為,學習型新農村是指通過培養彌漫于整個農村社會的學習氣氛,激發農民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農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新型農村,農民學習的欲望、農村管理機制、農村社會環境達到和諧統一(魯秀美,2007)。在學習型新農村,所有的農村居民在其一生中的每一個不同的階段,都會自覺地、主動地去學習,學習成為了他們的興趣和一生的需要。而村委會應為居民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資源共享、方便快捷、能滿足各種層次需求的、連續的、低門檻的學習支持服務;農村居民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每個人都能得到全面發展,成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一定的文化技術素質、具備一定的市場意識、經營管理與產業開發能力和比較科學的環保理念的全面發展的現代農民,而農村社會也會因為村民綜合素質的提高、各種技能的提升而全面發展,呈現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和諧農村社會,實現“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完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加大強農惠農力度,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國家十二五規劃》)。

1.2學習型新農村是我國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不足,地區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的農業大國(農村人口6.7億,占總人口數的50.3%)。要實現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關鍵在農村,重點是要關注中國農村的發展與變化。同樣地,要實現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戰略任務,不僅要構建學習型家庭、學習型組織、學習型企業、學習型社區的學習型城市,更要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建設適合中國農村實情的學習型新農村。在中國,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沒有農村的和諧社會,就沒有全國的和諧社會;沒有學習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在我國構建終身教育的學習型社會是不可能實現的。

2學習型新農村服務體系的構成

學習型社會最主要的特征是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如何才能做到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呢?除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制度的引導等因素外,要真正形成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社會,很關鍵的一個因素是要有與之配套的、能夠為各類人群學習提供完善、體貼、周到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讓社會的人人時時處處都想學習、會學習、能學習,也就是說學習型社會的實現,需要有以人為本的、具有個性化服務的現代教育體系來支撐。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欠發達的農村地區,為農村各類人群學習提供支持服務的教育體系相對薄弱,因此構建完善的學習型新農村服務體系是在農村地區實現學習型社會的關鍵所在。按年齡不同,可以將農村地區人群分為未成年人群體和成年人群體兩大類。為他們的學習提供服務支持的各類服務單元構成了農村地區學習型新農村服務體系。為農村未成年人群體提供學習服務的支持體系包括學前教育、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和中職教育等教育部門。在這一年齡階段的農村人群中,已經按照國家的相關要求和標準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學習服務體系,也即在農村為未成年人群體提供學習服務的服務體系構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將在國家的相關政策支持下逐步完善。農村成人教育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科技素質,還包括生產實用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它可以是學歷教育,即取得各種不同層次的學歷文憑,也可以是社會團體或個人組織的短期培訓,即只圖提高能力和水平,不拿文憑的非學歷教育。為農村成年人群體學習提供學習服務的部門很多,形式和方法也各異,按照其提供學習服務的內容、層次不同,可以分為學歷教育服務和非學歷教育服務;按照其提供學習服務的時間不同可分為長期培訓和短期培訓;按照其提供學習服務的形式不同可以分為面授和遠程培訓,等等。目前為農村成年人群體學習提供學歷教育服務的有廣播電視大學、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普通高校的函授和網絡學院、各類中職教育學校等;非學歷教育服務培訓主要有各級農業、科技等政府部門組織開展的農民實用技能教育培訓、各級組織部門組織的農村黨員教育培訓、各級人力資源(勞動)部門組織的農村勞動力轉移教育培訓和農村新生勞動力教育培訓、扶貧部門組織的扶貧攻堅人才教育培訓和其他各職能部門組織的衛生知識普及、法律知識普及科學普及等等培訓。不管是哪個教育機構,哪種教育、培訓形式,其最終目的是要通過培訓教育改善與提高每個農村家庭成員的素質,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現代遠程教育在構建學習型新農村服務體系中的實現形式

目前已有不同的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經在農村相繼開展實施,特別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整合農村各種教育資源,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以來,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框架下,貫徹落實黨中央“要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的宏偉目標,已經充分地認識到農村成人教育與農村學習型社會的建設是同屬于終身教育體系,都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國民素質提高、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的重要內容。目前開展實施的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有不同層次、分工不同,但這些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在構建學習型新農村服務體系中形成了良好的垂直分工和梯度學習模式,為“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構建社會主義學習型新農村的服務體系進行了有利的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3.1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項目

2003年5月,黨中央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項目。目前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全面完成,以廣西為例,截至2010年12月底,廣西已實際建設遠程教育終端站點17348個,其中電信模式14670個,衛星模式2678個,已形成覆蓋廣西所有鄉鎮和行政村遠程教育網絡體系,100%地完成了目標任務。近年來,廣西遠程教育終端站點使用率達到99.5%,總點播次數達1700多萬次,使用總時長達820萬小時,各地運用遠程教育站點組織黨員群眾開展學習50多萬次,培訓黨員群眾達近1500多萬人次。廣西還將遠程教育向自然村屯黨組織、黨員中心戶、“農家課堂”戶、專業合作組織、黨員家庭及農戶等領域拓展和延伸,現代遠程教育在服務科學發展、服務基層組織建設、提高黨員干部群眾素質、構建學習型新農村服務體系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3.2國家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項目

2004年2月,教育部啟動了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具體實施的“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該計劃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牽頭組織實施,37所省級電大、近千個縣級電大教學點參與試點項目,“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項目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具有高中畢業或具有同等學歷的農村青年,鼓勵復員退伍軍人、農業科技示范戶、村干部,以及鄉鎮企業或龍頭企業帶頭人、科技致富能手參加學習。目前注冊學習的已有30多萬人。針對農村經濟與文化發展需求及生產與管理工作現實需要,現已開設了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18個專科專業,包括種植類的設施農業技術、種子生產與經營、園藝技術、林業技術、園林技術;養殖類的特種動物養殖、畜牧獸醫、畜牧;管理類的農村行政管理、農業經濟管理、鄉鎮企業管理等專業?!耙淮逡幻髮W生計劃”突出教學內容與農業生產和鄉村管理的適用性,課程結業證書、崗位資格證書與文憑證書相結合,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溝通銜接,農村學習者不出家門就能上大學。這對提高農村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推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建立學習型社會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3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的農村遠程教育項目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1980年12月成立,它運用函授、廣播、電視手段教學已有三十多年歷史,在廣播和電視領域有專門頻道和專門時段播出教育培訓節目,輻射面廣泛、受益人口眾多。各地農廣校運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長期以來先進的農村實用技能都是通過這一途徑傳輸給農民朋友的。以廣西為例,廣西農廣校已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達1705萬人次,培養中專生8.5萬人,培養綠色證書學員和青年農民70萬多人。此項目依托于農業職能部門,以省(區)、市、縣三級涉農教育培訓機構形成系統網絡,目前正往鄉鎮延伸,并試點村級教學點;系統集合了各級農業技術人才和技術優勢,是集教育培訓、技術推廣、科學普及和信息傳播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民教育培訓機構。現已形成廣播、電視、互聯網、衛星網、音像、文字教材等多種教學媒體資源,是最早從事農村遠程教育的機構,為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和各種技能的傳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項目的成功實施生動地詮釋了現代遠程教育在構建學習型新農村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基礎地位。

3.4農村職業學校、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是開展農村遠程教育、進行各種農村技能培訓的重要基地

2011年10月25日,教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九部門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的意見》(教職成〔2011〕13號),明確提出了實現目標任務的具體措施。《意見》特別提出要“健全縣域職業教育培訓網絡,加強農民教育培訓”,“要辦好縣級中等職業學校,使其成為指導縣域新型農民培養培訓、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新技術培訓與推廣、扶貧開發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基地”。《意見》實施后,農民將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和工作特點的需要,選擇參加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學歷繼續教育的遠程培訓,也可以通過遠程的方式接受家庭生活教育、娛樂教育、健康教育、民主與法制教育。相關部門可以將先進的、適合農村的、農民朋友需要的各類優質資源和大量有益的社會教育活動內容通過此渠道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廣大的農村地區,為農村居民營造一個可以隨時選擇自己想要的學習的環境

4現代遠程教育在構建學習型新農村服務體系中的實踐創新

4.1開展貧困村村干遠程培訓,為貧困村培養脫貧致富帶頭人

如何才能提高貧困村干部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培養出能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廣西結合本省的實際實施了運用遠程教育開展貧困村村干電大大專班的培訓項目,嘗試著應用現代遠程教育培養農村高層次、高學歷、留得住的本土化的村民脫貧致富“領頭雁”。項目依托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實施,由貧困縣的組織人事和扶貧部門推薦,選拔貧困村‘兩委’領導班子成員參加電大遠程教育農科類??茖W歷在職培訓。通過兩年半的網絡教學和實訓教學,幫助學員理解課程、獲取知識、提高素質,此項目具備‘高等學歷+職業資格’的雙證功能,完成學習計劃獲得足夠的學分的學員獲得國家承認的大專文憑,學員畢業后可以參加晉升晉級考試,已完成相關學分的還可獲得“職業經理人”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2011年秋季學期率先在河池市的東蘭、巴馬、鳳山、羅城、環江、金城江、南丹等七個縣(區)實施,在170多個貧困村共招生202人,學員均來自這些縣新換屆的國家級貧困村的村兩委干部。202名學員分別報讀了農村行政管理、農業經濟管理、畜牧獸醫、設施農業技術四個專業。2012年在總結2011年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項目在廣西順利推進,在百色、崇左、貴港、來賓、桂林、河池等6市10個縣(市、區)的190多個貧困村,招生225人。學員分別參加了農村行政管理、農村信息管理、農業經濟管理、畜牧獸醫、園藝技術和鄉鎮企業管理等五個專業學習。此項目由自治區扶貧辦等部門資助,貧困縣縣委、縣政府和縣扶貧辦給予大力支持、協助。從2011年開始,計劃每年資助200名貧困村村干參加項目學習,該項目實施2年來,共招收貧困村兩委干部427人,這些來自貧困村的學員學習積極性很高。廣西力爭用五年的時間,為培養貧困村兩委干部大專生1000名,以大幅度提升廣西貧困村干部的文化綜合素質和執政能力,成為貧困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4.2舉辦遠程教育終端站村級管理員大專培訓班,發揮好基層遠程終端管理站的功能和作用

為了幫助貧困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站村級管理員提高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充分發揮遠程終端管理站的功能和作用,促進村務工作信息化管理程度,廣西依托遠程教育開辦了村級遠程教育終端站村級管理員電大大專培訓班。2012年秋由自治區扶貧辦和遠程辦資助的首屆村級遠程教育終端站村級管理員電大大專培訓班在廣西凌云縣順利開班。經凌云縣委組織部選拔推薦,35位貧困村遠程教育終端站管理員報讀了該項目專業,成為廣西首屆遠程教育終端站村級管理員大專班的學員。學員通過遠程教育的方式完成學業后,可以大幅度地緩解本村信息技術人才缺乏的現象,從而提高貧困村遠程終端站點規范建設和管理、信息資源的整合運用水平,促進貧困村信息工程建設,改變貧困村落后、閉塞的現狀,加快新農村建設的。

4.3充分發揮遠程教育培訓的優勢和特點,不斷給力農民發家致富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廣西玉林市福綿管理區沙田鎮和平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優勢,采用視頻點播、在線直播、刻錄光盤到家中看等不同的“點菜式”學習形式,開展了大規模的“養鱉技術”遠程教育培訓。通過遠程學習和示范戶的帶動,在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快速找準致富的新路子,全村共發展養鱉戶近70戶,養殖面積150多畝,養殖周期產值達1900萬元,起到了“辦好一個課堂、推廣一項技術、壯大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群眾”的效果。在廣西的農村地區利用遠程教育平臺,運用適當的課件、選用適合的技術,采用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科學種養、實用技術培訓,增強農民的致富本領,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如靈山的荔枝、隆安的香蕉、欽州的龍眼、恭城的柿子、龍勝的柑橘、荔浦的馬蹄等農產品在產季都曾通過村里的網絡教育平臺銷售信息,吸引外地客商前來洽談收購,改變了以往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狀況,收到很好的效果,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钡霓r村經濟大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4.4寓教于樂,遠程教育是豐富村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平臺

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和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民的生活條件得到大幅度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他們對生活品質的提升有了更多的期待。崇左市大新縣堪圩鄉謹湯村的網絡“富民夜?!?,就是這么一個面對村民的現代遠程教育服務窗口,通過“富民夜?!保迕癫粌H學到了很多種養實用技術,學會了用電腦上網,懂得了通過網絡查詢、農副產品的價格信息,村民還經常在農閑或傍晚時到夜校網絡教育平臺下載、瀏覽健身操、太極拳、粵劇、廚藝和孩子教育等視頻內容,跟著一招一式地學習,一點一點地進步,時間長了,村民的技藝都得到了提高;夜校也常組織村民觀看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片、愛國主義宣傳片,寓教于樂。自從有了網絡夜校,村民群眾求知、求富、求樂的實際需求得到了很好地滿足,正像村支書說的:“遠程教育把老師請到了我們身邊,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了?!爆F代遠程教育是我國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的有效途徑,也必將是實現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新農村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如何做好城鄉統籌工作,全面整合農村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區教育資源,建立一個“科學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備、適應需求”的現代遠程教育學習型新農村服務體系的實踐,還需要我們去探索。

作者:毛漢碩單位: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基層電大工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