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新農村服務論文
時間:2022-09-04 04:13:22
導語:可行性新農村服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高校圖書館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意義
(一)農村缺乏建設新農村的人才,對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的迫切需求
1.農業科技轉化生產力的比率較低,導致建設新農村缺乏技術人才。
同歐美等發達國家高達80%的轉化率相比,我國科技轉化生產力的比率還是比較低的,還不到50%,信息向生產力的轉化率有待增強,這就需要圖書館發揮自己的信息傳遞職能。
2.農業專家對農民的技術指導和經營培訓效率低,導致建設新農村缺乏經營人才。
很多農民即使找到了好的致富項目,也會因為缺乏技術或者不懂經營而沒法達到預期目標,甚至血本無歸。這就需要圖書館體現自己的技術服務職能。
(二)高校圖書館為當地新農村建設服務的同時也是其自身發展建設的需要
1.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領域在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同時得以拓展。
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就需要高校圖書館依托校園網的教育資源,構建服務三農的教育平臺,加強硬件建設,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信息數據庫,更充分地發揮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
2.高校圖書館的館員在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同時素質得以鍛煉和提高。
高校圖書館館員在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過程中,既需要組織文化宣傳和科技培訓,又需要提供專業的咨詢和檢索服務,使得館員自身的能力素質在這個既是組織者又是管理者的過程中得以發展和提高。
3.高校圖書館的作用在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同時得以強化。
在當今這個信息社會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高校圖書館利用現代化媒體和遠程教育的手段,將一些簡明易懂的科技信息傳播給農民,強化了其在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中的作用。
二、高校圖書館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一個內部機構,其面向的主要服務對象是高校師生。盡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迫切需求高校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但高校圖書館只有在國家政策的支持與引導下,才能統一認識,連續性的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服務。2002年2月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第二十一條規定:“有條件的高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各行各業都要關心支持新農村建設,為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充分發揮城市帶動農村發展的作用,加大城市經濟對農村的輻射,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資源對農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醫療等方面對農民的服務。要形成全社會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激勵機制,鼓勵各種社會力量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引導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知名人士、志愿者對鄉村進行結對幫扶,加強輿論宣傳,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濃厚氛圍。”上面的兩條法規政策,既明確了高校圖書館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責任,也明確了高校圖書館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政策基礎。
(二)高校圖書館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圖書館重要的社會職能是社會教育,就是說,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料是每一個合法公民都有平等的權利來進行學習和獲取知識的,而為新農村建設服務正是高校圖書館社會職能的一個重要內容。
1.思想基礎
目前,高校圖書館應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發展思路,就是要立足地方,發揮館藏與技術優勢,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這同時也奠定了高校圖書館為建設新農村服務的思想基礎。
2.館藏基礎
高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服務中心一般都是當地區域性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館藏有大量的圖書、電子圖書、中文期刊數據庫等,無論種類、數量還是質量,都是農村文化站、圖書館(室)難望其項背的。高校圖書館的豐富館藏資源是其為建設新農村服務的物質基礎。
3.技術基礎
高校圖書館具有相對于農村而言非常先進和完備的技術設備。如高校圖書館都擁有網絡服務器,可以24小時向讀者提供網絡文獻信息服務,實現各類文獻資料的管理的自動化。高校圖書館先進技術設備和完善的技術手段是其為建設新農村服務的技術基礎。
4.人才基礎
高校圖書館的館員隊伍是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他們一般都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知識結構均衡,非常重視學習,都能夠熟練文獻信息的開發和管理。高校圖書館優秀的人才隊伍是其為建設新農村服務的人才基礎。
作者:李思林單位:遼寧行政學院圖書館
- 上一篇:現代遠程教育環境下的農村服務論文
- 下一篇:關于體育游戲的農村教學論文